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没有圆满结局的圆满--弹词《再生缘》结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缘》是部弹词佳作.作者未竟书而亡,续者纷起.但梁德绳、秦纪文、郭沫若等看似圆满的结尾破坏了人物性格的完整,给故事情节造成了诸多遗憾.陈端生《再生缘》这没有圆满结尾的结局实际已蕴含着圆满.  相似文献   

2.
从陈端生的《再生缘》到侯芝的《金闺杰》、《再造天》,再到邱心如的《笔生花》,清代女作家弹词形成了一个阅读、批评与创作相交织的链条,后一部作品是对前一部作品的回应和再创造。《再生缘》的“颠倒阴阳”引起了包括侯芝在内的闺秀才女的非议,而邱心如在继承《再生缘》“为女子张目”主题的前提下,对故事的框架和具体细节都作了一些巧妙的设置,既隐秘地表达了她的诉求,又使文中的叛逆性始终包含在温情的道德氛围中,体现出她作为闰塾师的创意。  相似文献   

3.
《再生缘》是明清弹词中较为优秀的作品。陈寅恪和郭沫若作为研究《再生缘》的“先驱者”,具有开创之功,也不乏研究的深度。但对《再生缘》的文学史价值定位,似需进一步斟酌。  相似文献   

4.
对《故事新编》为何偏离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评论界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从文化环境、创作心态诸角度进行了阐释,并指出,《故事新编》的这一特殊的结局现象,既有助于揭示出中国民族魂灵的复杂品性,同时具有更为强烈的历史与美学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公孙九娘》是《聊斋志异》中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一篇小说,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小说文本,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尝试着分析它在《聊斋志异》中独特的悲情结局,以引导读者更好地欣赏《聊斋志异》和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桃花扇底送南朝”。传奇本《桃花扇》是部启示录式的作品。很多人误以为侯李之间有爱情,从而衍生出建立在这种误解上的种种不同的结局。孔尚任借助高超的戏剧结构和别致的创作手法,着眼点更高,完成了最好的结局。文章重在探究其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及其结局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7.
陈寅恪、郭沫若均认为陈端生所著弹词《再生缘》是长篇七言排律。笔者对原书考察后认为,《再生缘》乃弹词体,律句虽多,但对偶句极少,与七言排律的形式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小说喜用大团圆式结尾,李渔的《十二楼》小说也是使用了同样的结局,但是他的情节设置以及结局安排别用独到之处,往往呈现出一种娱乐色彩。  相似文献   

9.
《再生缘》表达了一种时间关怀,它不仅以诗意的方式记录了作者的生命历程和内在自我的时间之流,也为作者提供了一个进入想像空间的契机,对抗时光的侵蚀。《再生缘》呈现给我们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的过程,丰富地展现和塑造了女主人公的心理、自我的成长和发展,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时间经验。弹词的体例特征使之兼具戏曲、小说之长,其边缘地位也使女作家可以创造性地发挥弹词文体的能动性,述说独特而复杂的女性经验和困境。同时,《再生缘》对女性自我的思考和呈现也反映了更广泛的明清社会文化的语境,即对时间、自我和欲望等问题的探求。  相似文献   

10.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弗兰纳里·奥康纳创作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使她的作品不仅成功地揭示了生活的底蕴, 而且具有震撼人心的冲击力和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针对这一特点,从背景象征、事物象征、名字象征和行为象征4 方面探讨绝妙、新奇而深邃的象征在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预示故事结局和人物命运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     
土司研究经过长期的学术积淀,目前已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2015年中国的三处土司遗址成功申遗之后,土司研究更是备受瞩目。作为土司研究的重镇,吉首大学的研究一直是走在最前列的。2004年,他们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9年,他们首次提出“土司学”概念,并为其理论架构的搭建进行了不懈努力;2013年,为给土司遗址申遗提供学术支撑,他们组织全校力量,编写了《中国土司文化丛书》(共十一册)。今天,为适应土司研究发展形势的新需要,吉首大学决定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辟“土司文化研究”专栏,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一个研究、讨论的学术平台。这无疑是一个有前瞻性的决策,我们衷心祝愿这个栏目能够长期坚持,办出特色,最终将其打造成一个精品学术专栏。 本期组织的三篇文章,均涉及土司文化研究基本的理论方法问题,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其中,有两篇文章专门探讨土司制度的终结时间。杨庭硕《对土司制度终结的再认识》指出,土司制度的终结时间,应以专制度政体的结束时间为参照,中国土司制度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已经宣告终结,“土司残留”并不代表土司制度没有终结。李良品《土司制度终结的三个标志》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以后,我国国家政治体制发生更替,民国政府解除了土司的义务,各地土司的政治、经济、司法特权完全丧失,这些均标志着土司制度的终结。还有尚晴的一篇题名为《历史记忆与家族建构——以湘西田氏土司后裔为中心的考察》的文章,利用新的方法论,专门讨论土司后裔在土司制度终结以后,为唤醒家族记忆,重续家族“传统”而做的种种努力。 本期的三位作者,既有资深的学者,也有在校的研究生。我们的栏目,不强调作者的资历,而看重文章的质量。欢迎海内外学者奉献佳作,共同把“土司文化研究”专栏办好。  相似文献   

12.
卞之琳曾指出汉语诗歌有两种基本的节奏调子:吟调和诵调。汉语格律体新诗的节奏调子是对古代诗歌节奏调子的继承和发展。一般格律体新诗的节奏调子主要是诵调,民歌体新诗的节奏调子则主要是吟调。在节奏单位音顿的等时性反复中,诗行(句)末尾单音顿的拖长造成吟调,诗行(句)末尾双音顿不拖长则造成诵调。一般所谓“三音尾”造成的吟调,其实是由从三音尾中分离出的单音尾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山阴方言的多音字中,有的音读为舒声,其余的音读为入声,形成舒入两读。文章举出57例,并列出读音、意义及用法。  相似文献   

14.
语素、词缀、词尾是形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素是构成词语的要素,是不能分割的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词缀是一种附加语素,表示词汇意义。可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词尾是位于词根后面表示词形变化的标志,一般用来表示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司制度究竟终结于何时?其标志是什么?学界一直见仁见智,存在争议。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后,我国的国家政治体制史无前例地发生更替,这是土司制度终结的根本标志;民国政府对土司义务的彻底解除,这是土司制度终结的主要标志;各地土司原有各种特权的完全丧失,这是土司制度终结的重要标志。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司制度终结的标志,以期学界对土司制度相关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宠儿》开放式结尾之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后现代文学流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她娴熟地运用后现代叙事技巧创造了一个个"叙述迷宫",其代表作<宠儿>更是反映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宠儿>的结尾本身对这篇小说的叙述,对小说整体阅读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前 ,微型小说创作中营构“转折式”结尾已成普遍现象。“转折式”结尾的确有诸多表达上的优势 ,但把它视为“艺术规律” ,人人转折、篇篇转折 ,却又陷入了模式化的误区。清新自然、生活气息浓郁的诗化结尾不失为突破微型小说创作中这种情节樊篱的另样追求。微型小说结尾应当依文势自然而结 ,走多样化之路 ,不可形成套路。  相似文献   

18.
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艺术终结论"是指艺术经历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三个阶段的解体而走向终结,于是在艺术中无法实现的"理念"转移到宗教与哲学领域。艺术在黑格尔的逻辑体系内终结了,而在历史上继续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艺术终结论"是有效的。在黑格尔整体框架之外,"艺术终结论"的局限凸显,并遭遇了零碎化的现代环境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