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当家里的长辈渐渐老去,儿女们除了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更要重视由于衰老带来的健康与安全问题.对于老人常见的突发疾病,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急救措施,避免不科学的急救给老人带来严重危害. “跌倒”是老人第一“杀手” 人上了岁数,身体协调能力下降,跌倒的风险会比年轻人高出许多.但是不少家庭存在这样的误区,以为老人摔倒了是小事,站起来或扶起来就好.  相似文献   

2.
依心 《家庭科技》2010,(2):16-16
台湾医生调查发现,老年人初次使用安眠药后的30天内,发生严重跌倒意外,导致髋股骨骨折的风险,比一般老人高出5-8倍。  相似文献   

3.
, 《家庭科技》2012,(12):18
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发现老年人跌倒时应该怎么办?卫生部近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有抽搐,应移至平整软地面  相似文献   

4.
杨迁 《家庭科技》2008,(11):43-43
在几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笔者经常听到一些老人的慨叹,不缺吃不少穿,就希望儿孙常回家看看。就像那个公益广告,儿女们都以各种理由忙着,以致老人用全部期盼准备好的家宴晾在桌上,使老人备感凄凉。  相似文献   

5.
马德 《家庭科技》2013,(12):1-1
小区里曾来过一个卖柴鸡蛋的老人。老人个子很高,精瘦,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了之后,便蹲坐在小区门口,把一篮鸡蛋放在面前。他不吆喝,只是看着过往的人。  相似文献   

6.
莫云秋 《家庭科技》2011,(11):15-15
老人尿液增多,可能是前列腺出毛病了。一般来说,夜尿次数的多少往往与前列腺增生的程度成正比。原来不起夜的老人出现夜间1~2次的排尿,常常反映早期梗阻的来临,而从每夜2次发展至每夜4~5次甚至更多,说明疾病加重。  相似文献   

7.
正药物能让老年人更容易跌倒?初听起来,觉得有点危言耸听。但医药专家研究认为,有基础疾病需要经常大量服药的老年人,跌倒还真的可能跟日常服药有关。医生提醒:由于老年人各系统功能衰退,往往用药多,同时其肾脏排泄功能、肝脏解毒功能减退,以及体液减少等原因可使某些药物血浆浓度相对升高,易发生蓄积和药物不良反应,影响人的意识、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从而引起老年人跌倒。还有的老年人往往吃药不规律,当药物食用剂量不当、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跌倒危险生增大。  相似文献   

8.
柳君 《家庭科技》2009,(10):12-14
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每年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现在有多少空巢老人在寂寞中度过日日夜夜。但老人都是宽容的,他们不希望自己成为儿女的负担,而身为儿女的我们。能否给他们再多一点关爱,用心为爹妈打造健康的晚年生活呢?  相似文献   

9.
正老年人腿脚不灵便,常常会不慎跌倒,造成意外伤害。瑞士洛桑联邦工学院日前发表研究公报称,他们开发的一款新型测步仪可以预防老年人走路跌倒,而且在体育训练和理疗方面也具有潜在用途。这款名为"Physilog4"的测步仪厚度仅为9毫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移动式惯性传感系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国际老人年”,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年轻人在考虑给年老长辈送礼物时,一件称心实用的礼品——手杖,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手杖确实是老年人的得力伴侣。拄杖在手,站可倚身,行可助脚,地滑防滑,爬高登山更是大有帮助。拐杖柱地,人由两足落地变成三点着地,大大增加了人体的支撑面,因而就不容易跌倒。唐诗中至今还留下“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等执杖漫游、逍遥自得的佳句。 手杖最重要的是长度合适,以握持时垂臂弯腕正好着地为宜,过长则无法用力撑掌,过短则须弯腰佝  相似文献   

11.
增权:老年服务工作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今后,越来越多的老人将走进养老机构。如何提高老年服务工作水平,让老年人满意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目前,在养老机构中还存在损害老人权利和权益等情况,老人的权力也受到极大的限制。为此,养老机构应当转变思路,以增权理念去构建新的老人服务模式。增权理念要求服务机构以优势视角去认识老人,尊重老人的权利、权力和权益,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老人。  相似文献   

12.
“小悦悦事件”促使国人重新审视“搀扶跌倒老人被‘讹诈’”的社会后果。路人的见死不救行为普遍存在,但惩罚见死不救将造成自发的救助行为的过度供给。偏离最佳供需均衡点。仅凭借奖金激励,无法增加见义勇为的数量,重奖见义勇为还将引发道德风险,但适度高于救助者损失的奖金,可以实现财富再分配。动用刑罚惩罚讹诈者会造成激励不相容,而讹诈者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决定了对其行政处罚并不可取,遏制讹诈的可行措施是,让讹诈者赔偿救助者因讹诈受到的损失。将‘逃逸’作为对肇事者惩罚的加重情节,可以抑制肇事逃逸。在事实不明的情况下,“好人”免责立法不具备适用条件。狂热的立法期待,使得“愤怒”与“狂欢”思维代替了论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中"十三亿人竟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小悦悦"事件等道德事件凸显出合谋性沉默及其消极作用,由此对合谋性沉默的研究成为不可回避的学理性和现实性任务。基于中西不同的文明路径,在对沉默及道德视阈中合谋性沉默予以界定基础上,考察道德视阈中的合谋性沉默产生的原因,提出可从传媒公正与个体理性、公民责任与价值引领、制度保障与道德智慧等方面消解合谋性沉默,促进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黎津 《家庭科技》2008,(4):32-32
春夏之交,气候温和,阳光和煦、然而,此时天气往往变化无常,阳光与阴雨交替出现,因此有人把这个季节形象地称之为“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时段,在这种冷暖变化较大的时节里,体质较弱的老人因为耐受能力差,抵抗力弱,稍不注意,便会导致旧病复发或者诱发新病。而老人发病的原因,大多数是体内正常的阳气受到损伤,使病邪有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5.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公民义务:然而在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好,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仍很突出,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一、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表现 1.拒付赡养费。主要是老人与子女、儿媳间存在种种矛盾,长期无法解决,致使子女对老人产生怨气,心中产生了不弄清事非就不给赡养费的想法。 2.虐待老人。被赡养人因无经济来源,又无劳动能力,一切衣食住行全靠子女来照顾,久而久之,子女把老人当成了负担,但迫于舆论压力,对老人欲撵不能、欲留不…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老人把全部精力放在儿孙身上,即便退了休,也没有自己的生活;有的独居老人每天闷在家,没有兴趣爱好,也不和任何人交流,导致出现自闭、抑郁等心理障碍……老人缺乏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交活动已成为普遍现象,急需引起重视。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表示,目前,影响我国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空巢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条件的改善,老人与子女分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空巢老人常被失落、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笼罩。经济因素老人的收入总体不高,除了日常吃穿用之外,有些老人还希望能存钱补贴子孙,用于学习娱乐、外出旅游等方面的支出  相似文献   

17.
平日生活中,你有没有出现过短时间的讲话不清、看不清东西,面部或手足麻木,或突然身体一侧无力甚至跌倒等症状呢?如果有,那就得注意了。这很可能是“小中风”发作了。别看它“小”,却是个可致命的危险信号。据权威数据显示,一旦患有“小中风”,有40%在近期内会发生中风,如不控制危险因素,以后发生中风的几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也许有人会问: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房子,养老是没有问题的,可只有一套房子的怎么办?其实,有一套房子也一样能够以房养老。方案一:“卖房”。老人可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子女。每月可从子女那儿得到一笔退休金补助,而子女也可以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父母的房子。这种养老方式更加增进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方案二:以房换养。当子女的生活也不宽裕时,  相似文献   

19.
一、不管老人经济条件、持家能力是否变化,有关家庭大事都要主动征求并尊重老人的意见.二、不管老人是否有病,都应经常询问老人的身体,遇有老人身体不适时,要主动陪伴老人诊病.三、有空闲时,多与老人谈他们所关心的事情.四、平时上公园或看戏看电影,务必邀请老人一同前往.五、老人对自己小家庭的扶助,如操持家务、照看孩子等;经常要有感激的表示.六、星期天改善伙食时,要留心多做些老人爱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滑雪5个窍门     
《中文信息》2004,(12):21-21
防止进雪:滑雪时难免会有跌倒的时候,如果没有专用滑雪服,跌倒后雪会从脚脖子、手腕、领子等处钻进服装里,令人非常讨厌。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一问题呢?其实非常简单,您只有要一副护膝,一付宽条松紧带外加一条围巾即可解决问题。在小摊上可以买到一种由晴纶棉织成的有弹性的长筒护膝,长约40厘米,将其一头套在滑雪靴上半部,另一头套在腿上,即可有效防止进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