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以人为本"蕴涵着以下三个基本判断:第一,人是目的,强调社会发展"为了谁"的问题;第二,人是关键,强调社会发展"依靠谁"的问题;第三,人是主体,强调的是人的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历了由"谈人变色"到"基本价值"的回归.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解放人和开发人的过程,是"以人为本"逐步成为引领各项工作的实践理念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关于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理论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巩固新时期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要以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为出发点;以尊重人、关爱人、服务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力点;以充分体现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互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蕴涵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是对人的历史主体地位的科学概括,是对人与历史 相互关系的科学总结,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医院现代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的健康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在科学地概括和总结世界范围内经济与社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念.可见"以人为本"也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现代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新阶段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具有深刻的内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客观上需要不同的发展理念.在我国步入发展型社会新阶段的特定背景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仅需要继续加快制度创新,更需要从实际出发,尽快转变改革发展理念,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现和改革观.本文从"以人为本"教育观着手,在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发,并就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体育教师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和价值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构建的依据,探析"以人为本"思想所倡导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思想蕴涵,及反映在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中的实践要求,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将人的价值设为社会发展的衡量尺度和价值导向,使"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始终,赋予"人"在现阶段更丰富的哲学内涵和实践价值。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出发,结合中国现实国情,考察"以人为本"的哲学本质及其在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地位和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伟大"中国梦"的提出,既是将"以人为本"之"人"作为最终实现的依靠力量,同时也将"以人为本"之"人"作为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对"以人为本"之"本"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原则的解读和马克思历史观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执政理念的"以人为本"原则,其内涵已有中央解释.这一原则有深厚渊源,但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历史观.这一历史观所指的人是"现实的人";所论述的人的历史地位指明: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目的,历史的发展正在指向"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这一历史观看来,"以人为本"之"本",一指"本体",二指"本根",三指价值"本位"."以人为本"与"以人民为本"、"以民为本"均存在历史和现实的差异,必须据此校正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解;"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以神为本"、"以钱为本"是对立的,后几个"为本"均是唯心史观的表现,必须加以批判.当前"以人为本"原则,必须确立"人是目的"和"人是动力"的双重人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的根本所在.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依赖于学校始终"以教师为本",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学校与教师"以学生为本",始终把培育人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高校软环境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现代大学的职能怎样地多样化,其中心任务仍主要是育人;大学生才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当代高校素质教育中应该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校实现这个理念的途径应当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通教育.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境界,对于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一、"共同富裕"的理论与"以人为本"在内涵方面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性;二、"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人性关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三、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依靠的对象是人民,这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认;四、"共同富裕"的理论,对长期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理念,是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和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的肯定。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牧区,让城乡居民在社会发展中共同确立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从“以人为本”精神对师德建设的作用入手,提出“以人为本”精神的确立有利于厘清师德内涵的误区,有利于克服原师德建设理论的弊端,有助于重新找回师德建设中人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师德建设在理念、方法、途径上有新的突破和发展,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高校德育的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德育在高等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基础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德育的根本要求.在高校德育中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努力更新德育工作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整德育工作目标,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完善机制,建设专业化的德育教师队伍;创造健康德育氛围,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哲学为指导,它主张社会包容性,倡导人的独立思考和尊重人的个性.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须条件.和谐社会建设的结果,一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和谐的社会需要有各个方面的积极参加,需要有大力的社会协调.  相似文献   

16.
公平观是关于社会公平的基本观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公平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公平观.其基本特征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坚持以实现"四个公平"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邓小平逐步确立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文章从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发展的历史辩证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唯物史观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和价值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研究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实践路径,探讨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反映在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中的实践要求,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反映了我党的发展观由物向人的转化.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新认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扬弃,是对过去发展道路和发展理念的反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价值观,必须正确理解"人"和"本"的含义,并把科学发展观当作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实现手段,在各项具体工作中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0.
学校是探索学问、追求真理的场所,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人文校园建设对学校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确立"人的发展"的主导地位,建设师生共同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是所有教育人殚精竭虑的大事。文中就新时期的人文校园建设,结合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的操作案例,阐述了在理念建构、课程设置、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等方面的观点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