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云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6):110-113
黄羿所编撰的《花庵词选》是宋代极为重要的一部词选,分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和《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两部分,历来刊本较为复杂,或一选单行,或两选合刻。文章从单行本和合刻本入手,梳理和分析了《花庵词选》的历代刊本,介绍了各种刊本的相关内容及流传关系,为深入研究《花庵词选》的版本目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彭玉平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5):24-30
系统梳理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于历代词选的批评,以此凸现陈廷焯的选本理念。并以其对清代朱彝尊《词综》和张惠言《词选》的批评为考察重点,分析其词学观念在前、后期的变化轨迹,以此折射出晚清时期浙西和常州两派词学渐趋合流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薛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4):114-117
为词存史、以词娱乐,是黄编纂《花庵词选》的主要动机。南宋“复雅”思潮及诗文选评风气之盛,是《花庵词选》成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赵晓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3)
晚清学者杨希闵所辑<词轨>是一部选论精当、颇具手眼的词选.从选本批评角度对其加以考论,有三端值得重视:这是一部在清代后期词学语境下出现的词论型词选,其选心近于常州词派词统,但又不囿于常州词派,其推尊唐五代北宋词,又承继云间词派余响;其分为正、附两大选阵,在选人方面特重诗词兼擅、一身二任的词人;其评词重自然浑成,有性情境界者颇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杨海明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3,(2)
《花庵词选》二十卷,上编十卷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收李白以下的唐五代和北宋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词作五百余篇,下编十卷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收康与之以下的南宋词家八十八人的词作七百余篇.它是从五代以来到今天为止的许许多多唐宋词选中的一部特出的选集.这部词选的好处可从两方面来看:一、与后来人编选的许多唐宋词选比,它的优越处在于“不隔”——后人的选本,固然有高出于古人的地方,但是往往存在“以今稽古,病在不亲”(清人高士奇《绝妙好词笺序》语)的缺点.而《花庵词选》的编选者黄昇,由于本人就生活在宋代这个词的“黄金时代”中,所以就能避免后人常会犯的隔雾看花、隔靴搔痒的毛病.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气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次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1)
我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气论,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宋代);成长阶段(元代、明代);兴盛阶段(清代前中期);深化阶段(清代后期).上述四个阶段,标示出了我国古典词气论不断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情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情”作为词作生发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词情表现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情”与其他创作因素关系的考察。上述三方面,从主体上展开了词情之论,使古典词情论在多维面上得到了拓展、充实与深化。 相似文献
9.
胡建次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3)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气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气"作为词作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词气审荚表现特征的探讨,三是从词的创造角度对"气"的多方面考察.从这三方面展开的词气之论,使古典词气论在多雏面上得到了拓展、充实与深化. 相似文献
10.
11.
曹明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5):53-58
清人对稼轩词的评价与接受随词派理论的消长而变化,这些变化既彰显出辛词的丰富内涵,又折射出清代词学思想的某些新变。清人一方面将稼轩词推至"一时无两"的高度,同时又视其为词中变调之代表,这种看似矛盾的评价背后实则蕴含着清人"第当分正变,不当分优劣"的新的正变思想。周济的"退苏进辛论"不仅将同类词人的比较研究推至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而且显示出常州词派重性情、重门径、重统绪的词学思想。而陈廷焯由辛胜于苏到苏胜于辛的转变,反映出的正是自身词学思想在由对外部形式之美的取重转向对内部性情之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刘兴晖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6):65-70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为选词底本,在力图保存底本基本面貌的基础上,通过例言即《蒿庵论词》整合选词与论词,在结构上起到关联和互补的作用;并阐发甄录本色的编选宗旨,以序次的调整和类组比较的方式勾勒出宋代词史的脉络,成为近代选本批评观念转变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汪超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7-21
"理学能词者:朱熹《晦庵词》,无论矣。"基于朱熹的词学成就,主要探析《晦庵词》的篇数,"无意不可入"的主旨内容,"豪宕清婉,各极其趣"的审美风格,以及"晦翁体"的提出等,以期全面认识朱熹词在南宋词坛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岳淑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28(5)
《词林万选》与《百琲明珠》是明代中期词学家杨慎编纂的两部重要词选,从两部词选的编纂可以看出,杨慎在逐步走出《草堂诗余》的包围圈,有意向人们展现《草堂诗余》之外的词学风景,尝试用词选传播自己的词学主张,表现出不同时流的词学眼光。 相似文献
15.
华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正> 由词学名家施蛰存、万云骏、马兴荣等人编著《词学论稿》最近已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本书对唐至清末历代著名词人都有专门的论述,对词体的起源和形成、词的特殊风格及其发展、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诸问题都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本书作者在对词 相似文献
16.
钟振振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1):148-149
孙克强教授是我素所敬佩的同辈学者之一。近十年来,他重点从事词学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韵文学刊》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分量的论文,或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所转载,或为《新华文摘》所摘要,成绩显著,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现在,这些优秀的学术论文结集为《词学论考》,将出版印行。作为较早拜读此编的一名同行,这里,我想谈几点读后感,并郑重地向爱好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词学的读者推荐这部好书。这部好书好在哪里?一言以蔽之,曰“冷”。词学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一直集中在唐宋领域。固然,唐五… 相似文献
17.
18.
胡建次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34-139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源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词为"诗余"之论,二是词为"倚声"之论,三是词为"诗余"与"倚声"相结合之论。在第一个维面,其主要包括三条线索:一是从总体上阐说词源于诗体,二是分论词源于风骚之体,三是分论词源于唐人近体诗;在第二个维面,其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侧重从音调渊承上论说词源于乐府之体,二是侧重从体制渊承上论说词源于乐府之体。上述几个维面,共构出了我国古典词源论的主体空间。 相似文献
19.
邱美琼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4)
清代词学理论批评中的词意论,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清代前期为古典词意论的凸显期;清代中期为古典词意论的拓展与充实期;清代后期为古典词意论的深化与完善期.这三个阶段,标示出词意论发展到清代,其论说呈现出不断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邱美琼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2):86-90
"别是一家"的李清照词,在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因时代审美趣尚的各异,评价有褒有贬,其主流词论,由宋元历明而至清,呈现出一个由重词法到重整体把握,再到重其词境的层深的历程。考察这一历程,能为今天的李清照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历史参照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