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阿比西部族现在有三千三百人,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行部族内婚制而有别于邻近各部族。该部族居住在乔斯高原西北麓连绵的丘陵地带,即介于鲁库巴部族的活动地区和扎里亚平原之间。他们的聚居点一直延伸到高原边缘较平坦的地带,连同丘陵地带的居民构成一个个部落。这些部落虽然名称各不相  相似文献   

2.
明人张雨<边政考>所列肃州南山的三个东迁部落,名"哈剌秃"."哈剌秃"为"黑"的意思.三部"哈剌秃"实际为两个部族--"帕泥"部和"赏不束"部,分别操古蒙古语和古突厥语.两部落最早为安定卫部落,东迁沙州后,因与左卫帖木哥部落仇杀,遂迁至肃州南山."帕泥"部即裕固族"曼台"部落前身;"赏不束"部后来成为裕固族"贺郎格"家之一部分.之所以称他们为"黑番"或"黑黄番",是因为东迁肃州后,他们一直依藏族居住,受藏族"喇嘛番僧"管束.  相似文献   

3.
阿尔泰乌梁海人的宗教信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梁海”是古代部族名称,史籍中曾有“嗢娘改”、“斡朗改”、“兀哴孩”、“兀良合”、“兀哴罕”、“兀良哈”、“乌梁罕”、“乌浪汗”等异称。明末清初,乌梁海部分布在“蒙古诸部之北”,“业采捕,散处山林,而受役属于喀尔喀、准噶尔诸大部”。至康熙年间,喀尔喀蒙古内属,“其所属之乌梁海等亦皆归顺”。乾隆年间,准噶尔所属之乌梁海归顺,“乌梁海遂全归版籍矣”。之后,乌梁海部一分为三:一为唐努乌梁海;二为  相似文献   

4.
一、部落(племя)和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部落和部族是民族形成之前最早的历史性共同体。通常把部落和部族(也包括民族)称作人们共同体的历史形式,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问题在于它们都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共同体,有哪些特殊之处可同其他的历史性共同体:种族的、阶级的、国家的、宗教的等等共同体相区别?为着分清这些特殊之处,就要把部落、部族(也包括民族)有别于其他共同体的语言、文化、习俗和传统的特点阐述清楚。“民族的语言”、“民族的地域”、“民族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明代的女真人,分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关于他们的区分和分布,当代中外学者多有论述。诸家的说法虽然各有偏重详略,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如徐中舒先生说的“日海西、日建州,皆就其居处言,曰野人,则就其文化言。”这似乎成为定论。然而,我们认为,这个似乎已有定论的问题,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的来由如何?是否就指海西地区和建州地区的女真人?  相似文献   

6.
在加拿大,印第安人族群通常有许多部族名称,这不仅成为他们族群识别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族群历史的一部分。虽然为数众多的部族名称可能导致混淆,但部族名称本身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仍然是在历史进程中追溯社会和文化变迁的一大文化财富。研究加拿大第一民族即印第安族群名称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原因就在于它为这些印第安部族提供了一种自我意识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历史上,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民族在产生。旧的民族消亡了,新的民族又形成了。各民族在其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中,活动地点也在不断变化,大多数民族都经历过一、两次或数次的民族迁徙。一个民族在某一地区的活动,大都对该地区一些地名产生过影响。我们在研究东北地区民族史的过程中,发现东北地区有不少民族(部族)名称后来都转化成了地名;也就是说,古今东北地区有相当数量的地名均来源于昔日在该地活动过的少数民族(部族)的名称。  相似文献   

8.
郭尔罗斯考     
郭尔罗斯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北方草原曾兴盛一时,建立过自己的乌鲁斯①,参加过反对成吉思汗的部落联盟,然而也曾支持过成吉思汗统一漠北的部族战争。后来从森林地带迁徙到平原,落居在东胡系与(氵岁)貊系之交界处,吸收了先进民族的文化,增加了与其它民族的交往,遂成为蒙古部落中较先进的部族。本文仅就郭尔罗斯的起源、发展、变化做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现代世界大约有2,000个不同民族,其中有些是小到几百人、几十人的部落,有些是大至几亿人的民族。很难说准地球上民族数目到底有多少。问题在于,第一,世界某些地区(特别是非洲)一些民族(或某些民族的某些部分)转化为较大民族共同体的民族结合过程正处于大发展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专家也往往很难确定摆在自己面前的究竟是几个部落或一个部族呢,还是几个部族或一个  相似文献   

10.
兀良哈是明代蒙古的一个重要部落。本文对 2 0世纪以来的相关研究做了述评 ,认为对兀良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同时 ,进一步对漠北兀良哈的分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指出以往有的研究将漠北兀良哈只当成由守卫不儿罕山成吉思汗葬地的兀良哈千户发展而来观点 ,是不全面的 ,其居地和组成应当更为宽广 ;又根据史料和前人研究 ,对漠北和漠西北黄毛兀良哈及红帽兀良哈的分布、其体质人类学和文化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1.
阿兹特克人是墨西哥的一支印第安人部落。在西班牙人征服以前,他们居于特诺奇蒂特兰,即今天的墨西哥城。阿兹特克,意为“鹰之人民”。原只用来称呼一个小部落,后来,则泛指在人种、语言及文化等各方面都相同的几个集团。他们以阿兹特克人为首,逐渐扩展,最终占有了今日南墨西哥  相似文献   

12.
阿垛是指阿欠岗日和垛拉日莫之名共合称之为阿垛。阿垛宗喀指阿垛地区的宗拉日莫山的西面和宗曲河的南面中间地界的山岭、峡谷、平原统称为宗喀地方。所谓宗喀地区的六大藏族部落,是指幸迥、奇甲、鲁绷、木纳、思纳、学巴六个藏族部落而言。根据藏文记载,这六大藏族部落的形成可以追逆到吐蕃王朝时代。吐蕃王朝分裂后,吐蕃  相似文献   

13.
明代辽东的马市,已有不少文章作过很好的论述。本文试就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的马市档案,考察一下明代后期辽东马市的变化,以及马市对女真族(满族的前身)兴起的作用。明代,汉族在东北主要聚居在辽河平原,三面环居着蒙古族和女真族。西接蒙古“兀良哈”三卫(福余、朵颜、泰宁);“自抚顺、开原而北”,与海西女真为邻;“自清河而南  相似文献   

14.
唐代弱水西山羁縻部族探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四川西北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曾被称为“弱水西山”,是唐朝与吐蕃长期争夺之地,本文所要探考的,主要是唐前期和唐中期该地区实行羁縻府州及都护府统治时期的部族分布及其社会经济、文化及人口发展情况,认为唐代中后期的“西山八国”,基本上是由唐前期弱水西山六十八羁縻州部族所建,他们是现代嘉绒藏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15.
元代的哈剌鲁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哈刺鲁(Qarluq)是元代西北的一个民族。在元代文献中,还可以看到合儿鲁、匣禄鲁、哈鲁、哈利鲁、罕禄鲁、匣剌鲁、柯耳鲁等名称,均是哈刺鲁的同名异译。 波斯史家拉施特在他的名著《史集》中说,哈剌鲁人和畏兀儿人一样,是从实厥人中分出来的。他还说,哈剌鲁是“有雪者、雪人”的意思。实厥人始祖乌古思南征北战,统治了  相似文献   

16.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13,4(3):39-41,102-105
在清代西藏,由于设县时间较晚,故府县志的数量极少。宣统年间段鹏瑞《门空图说》及程凤翔《杂瑜地理》二作皆初具地方志性质。《门空图说》涉及了今察隅一带的历史、地理、交通、经济、物产、民族、民俗、宗教等,是研究西藏东南部历史的重要一手资料。《杂瑜地理》记录了杂瑜地区的地理及此地区内的山川、形势、气候、津梁、关隘、路程及部落等情况。清代西藏的府县志极其缺乏,藏东南地区更几为空白。因此,有关方志目录应著录《门空图说》与《杂瑜地理》,清代西藏方志的研究者也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元代脱思麻宣慰司吐蕃社会状况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脱思麻宣慰司,汉文史书亦作吐着等处宣慰司,是吐表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简称。脱思麻宣慰司所辖的地区,基本上是宋代甘肃、青海、四川缘边州军吐蕃部族的散居地带。本文拟就脱思麻宣慰司吐蕃部族在元代划分的四个民族等级中所属等级和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反抗民族压迫等系列问题,略作考辩,以期引起汉藏学术界对元代内地缘边吐若问题研究上的薄弱环节有所重视。脱思麻(MaoSmad),一作朵思麻、秃思马,是藏文中的地理概念,意为“下朵”,①它是与“上朵”相对应的,后者在元代称“朵甘思”(MaoKhams),前者来变。②自…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从唐初以来,随着边疆各族的纷纷内附,唐朝廷建立了许多“羁縻府州”。羁縻府州有两种,一种设置在各族、各部落原居住地区,如贞观二十一年(647)在铁勒回纥部设置的瀚海都督府,契苾部设置的榆溪州等等。随着这些羁縻府州的设置,这些地区也就划入了唐王朝的版图;另一种设置在原唐朝边州界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广泛的论题,不得不对所论述的地域和时期加以限定。根据《金史·地理志》和《大金国志》的记载,依我的理解,一般说来狭义的“金源内地”主要指以按出虎水流域为中心的上京地区,而广义的“内地”则应包括上京路及其下辖的蒲峪路,胡里改路、恤品路和曷懒路等共五个路的地界。这从《金史·地理志》十九路中把其余四路统通归入上京路之下便可以证明,而《大金国志》中的金国二十路则只铠有会宁府路(即上京路),亦未列出其余四路的名称(《大金国志》比《金史·地理志》多一临潢府路)。按现代地理观念,这一范围基本上相当于现今的黑龙江流域这一广大区域,以及另外一些地方。而在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翻译》杂志1986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译名“东土耳其斯坦”并非大错》的文章。这自然会引起有关学者尤其是新疆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关注。英文“East turkestan”一名是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属于地理科学范畴,理应译作“东突厥斯坦”,将其译成“东土耳其斯坦”是不正确的。“Turkestan”一名是由两个不同的词构成的,即“Turk”和“estan”。“Turk”一名为突厥语,它最初只是一个姓阿史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建立后,“突厥”一词始用于汗国中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