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古典哲学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主体是世界的依据这一现代性原则,但由此而来的主客对峙也成了现代性面临的一个难题.黑格尔在坚持主体性原则的同时,用发展的观点和主客双向建构的思想拯救了主体向任意性的滑落,从而对这一现代性难题作出了哲学回应.这个回应由于兼顾了个体与整体因而在直至今天的现代性话语中依然不失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4):94-100
在黑格尔的道德哲学中,国家是伦理实体、成为国家成员是单个人的义务、单个人在国家中获得了实体性的自由等从不同视域标明,精神的排他性决定了爱国道德的价值合理性。为此,需要单个人从生命历程中呵护自在的爱国心、和平时期承担对国家的基本义务、危难时期英勇地拯救国家等方面张扬普遍性,践履爱国道德。加强黑格尔爱国道德思想的研究,理论上对于深化黑格尔哲学思想特别伦理思想的研究,实践上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都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是以“和解”概念为核心的现代性话语传统的开创者,他不仅意识到现代性的内在分裂,而且自觉把“和解”作为理性的目标。然而由于形而上学的重负,黑格尔并未实现其哲学承诺。在他之后哲学进入一个后形而上学时代,现代性的诊断与和解的可能性不再是一个思辨哲学问题,而是历史实践问题。现代性话语的社会理论化以及激进的实践论转向开始于青年黑格尔派,并最终在马克思那里得以确立。“和解”问题既是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也是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自由意志思想的政治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意志问题无论对于理解国家的政治生活,还是对于理解个人的社会生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黑格尔从思辨哲学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十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自由意志的三个环节和自由意志从自在的自由到自在自为的自由的发展,提出了法是自由的定在这一著名的论断.黑格尔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人的自由意志问题是非常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5.
万丙策 《学术交流》2005,4(4):37-40
黑格尔哲学的研究无论对于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是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和评价,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代意义。黑格尔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而且是其后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源头和土壤,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现时期我们建设先进文化,也需要深入研究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关于伦理实体经过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的“必然性的圆圈”辩证运动,建构了特殊性与普遍性、个体与实体统一的自由的正反合发展理念,对理解自由及其实现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但因为过于侧重抽象的理念,没有解决好抽象的理念和客观的共同体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从而没有彻底解决黑格尔认为的道德阶段善的主观性和抽象性的问题,把具体共同体中个体与实体统一的特殊形态当作了普遍形态的正反合,使自由及其实现陷入了抽象与封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从客观上肯定了现实伦理共同体逻辑的不断拓展,同时也拓展了人对自己实体性的理解和建构,肯定了特殊与普遍、个体和实体相统一的自在自为的自由,在本质上是精神性实体与客观性实体相伴而生、互相影响、辩证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求是学刊》2018,(5):37-44
国家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在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有着重要位置,黑格尔的著述中对这一议题也多有论及。他一方面依循其思辨哲学的逻辑结构,把国家和宗教都视为精神自我认识的不同环节,强调二者在内容上的统一,由此论证作为绝对精神的宗教是国家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深刻剖析二者在形式上的本质区别,坚决主张现代世俗国家的政教分离原则。黑格尔的论述及方法为我们今天反思启蒙运动的历史成就及其局限、现代国家理论、多元民主社会中的宗教宽容等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虽然《法哲学》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黑格尔唯心主义实质及其国家观的保守性和政治态度的反动性,但大部分篇幅却包含着诸多进步意义和合理因素,例如对法与不法、法与道德、善与恶、动机与效果、普遍性与特殊性、平等与不平等诸关系的具体阐述,不但闪烁着深刻而丰富的辩证法的思想火花,而且还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对辩证思维所作的贡献和为唯物史观提供的理论前提,正是黑格尔的伟大之处,这不仅应当包括他的逻辑学,而且应当包括他的哲学体系的各个部分和他的各种著作,特别是他的《法哲学》中的一些具体论点  相似文献   

9.
炎冰 《阅江学刊》2012,4(5):14-23
黑格尔的国家观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学界对此争议纷呈、褒贬不一。黑格尔把国家问题置放在“客观精神”的叙事位置,说明国家作为伦理性精神实体不过是家庭、市民社会的自在自为的必然性结果。自由的定在是国家理念之本体,自由意志只有在国家中才能获得其本真态与现实化,由此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构成了国家正义的内核。虽然黑格尔的国家观中不乏宣扬王权专制的成分,但透过文本显性语词的表层,个中渗含着民主意识和完政精神.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在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中,国家理性是具有统摄性的概念,是"绝对的神物"和"绝对的权威和尊严".国家理性通过中介环节即等级要素统摄着君王、官僚和市民社会.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揭示了黑格尔国家理性的实质:黑格尔的政治国家是从概念推演而来的,是作为主观实体性的政治信念;黑格尔为国家理性所做的概念推演,主要目的在于为现实的普鲁士王国寻找哲学根据.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方法对黑格尔的国家观展开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迈出了具有开拓性的一步.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理性的批判,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集中体现为理性的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不仅是科学知识与认知真理的确定性基础,也是现代意识的源头.然而,由反思哲学所确立起来的理性主体,不仅在自我关涉与自我捍卫中表现为与"他者"的对立与分裂,同时,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又在自身的确定与自我意识的同一性中,展现出一种自我绝对化的趋势而蜕变为一种理性神话.因此,理性推动了自身定位,同时也迎来了自身否定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胡景敏 《唐都学刊》2006,22(1):145-149
现代性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关注的一个命题,自晚清以来,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言说是其话语实践的重要部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时段:其一,1840年至1915年,知识分子的话语实践围绕现代化的原点定位展开;其二,1915年至1976年,则以激进的革命话语为主;其三,1976年至今,历史语境的复杂化使知识分子言说充满困惑。贯穿三个阶段的是知识分子的历史理性精神,但是由于其现代性言说疏离了中国历史和现实,所以他们的文化姿态难免尴尬。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的总体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春时 《求是学刊》2003,30(1):44-47
现代性有感性、理性和反思—超越等三个层面。感性现代性是被解放的享乐欲望 ,理性现代性是理性精神 ,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反思—超越层面的现代性包括艺术、哲学以及宗教等 ,是对感性现代性和理性现代性的批判。中国现代性的历史 ,存在着感性现代性没有充分发育、理性现代性缺乏科学精神和对个体价值的肯定 ,以及反思—超越的现代性即哲学、审美以及宗教的缺失等根本性的缺陷。这些问题 ,在当前的改革开放中必须解决  相似文献   

14.
《求是学刊》2017,(6):8-16
黑格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中分析了启蒙和信仰之间的关系。按照黑格尔的分析,当启蒙批判信仰的时候,启蒙和信仰在意识上结构是一样的,因此启蒙批判信仰实际上是启蒙的自我批判,但是启蒙认识不到这一点,这是因为启蒙误识了自己。而启蒙对于信仰的批判导致了精神失落。它把有用性作为基本概念,在有用的世界中,手段被排除在目的之外,有用性全凭主观意志来确立。在这里个人的意志自由被确立起来了。而个人的意志自由是与一切社会组织形式相对立的。自由意志和社会组织的对立最终导致了恐怖。启蒙理性实际上是工具理性,被工具理性充实了的人是不会考虑真理的,他们所关注的只是有用性。这种只关注有用性的人也是乐于成为工具的人。这种人就是极权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与启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大志 《求是学刊》2003,30(3):20-22
"现代"(modern)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词汇.英文中的modern源于拉丁文中的modernus,而拉丁文中的modernus大约在公元5世纪晚期就出现了.从此以后,"现代"这个词就被不断用于表达与过去不同的时代意识.  相似文献   

16.
吴学国 《求是学刊》2000,10(4):38-43
自从古希腊哲学发韧,对于存在者之存在的本质的发问便被放置到对存在者之存在根据(理由)的探索之中。在理性本体论产生之后,事物存在的“理由”往往是从其合理性方面得到解释。这里知性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立场是根本不同的。黑格尔对理性本体论的扬弃主要在于,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实际上是一种“本质性的本体论”,而思辨哲学则是一种“目的性的本体论”。但它们都仍然属于本体论上的理由解释的层面。在本世纪哲学从认识论上的“理由”重新回到存在之本质的追问的总体思想语境之中,黑格尔的目的论思想再次显示出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一 《社科纵横》2010,25(4):109-110
在哲学史上,除了安瑟伦的证明形式外,还有黑格尔提出的对本体论证明的恢复性改造。黑格尔在肯定了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在内容上的正确性的同时,也指出了这一证明在形式上的错误,并为恢复这一证明指出了方向。我们认为,黑格尔对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恢复就存在于黑格尔自己的整个哲学体系中。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是一个多元与复杂的概念,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开拓对它的理解,也相应地存在对后现代反思的三个视角:作为历史意识的现代性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线性进步的、受普遍规律支配的且具有终极目标的历史过程与时间感.这种现代性忽视了差异的存在,对应的后现代主义则突出了空间因素的价值,肯定历史的特珠性与偶然性.作为启蒙的现代性确立了进步、理性、普遍性与主体性等原则,痴迷于客现性、精确性、明晰性、统一性与绝对性.在后现代主义批评中,启蒙现代性不仅没有给人类带来自由与解放,反而变成了披上进步与真理外衣的压迫与控制.而作为审美的现代性是对前两种现代性的反叛,渴望模糊性、多样性、混乱、瞬间、短暂与相对性等价值,凭借与日常生活经验的分化,追求救赎、拒绝平庸与体验瞬间.后现代主义艺术则呈现为去分化、无深度、无中心、无根据、游戏、模拟等特征.现代性的内在繁杂性,不仅要求反思视角的多样化,而且本身也构成思考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与马克思都将生成与毁灭的必然规律内嵌于辩证法,因而赋予其以强大的革命性.不同的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元动力是那个永恒的绝对精神,生灭的规定并不及于作为绝对者的精神本身,而仅仅适用于精神的诸现象形态即感性世界的诸存在物.黑格尔哲学也因此陷入了结构性的矛盾.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正在于他不承认在生灭的感性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不灭的绝对者,而是认为全部存在物都必须经历生灭的历史过程.这一超越在他们的国家学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黑格尔论证了各类具体国家形态必然灭亡,必然被更合乎自由原则的制度所取代;马克思则论证了国家形式本身的必然灭亡,国家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也必将走向历史性的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