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坤 《太平洋学报》2013,(10):47-59
东南亚地区不论是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潜力,还是从意识形态发展方面,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配合美国在全球的反恐战争、充分利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以及平衡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推广"普世价值"就显得尤为积极。美国通过加强公共外交、提供附加条件的经济援助以及拓宽军事领域合作等途径,潜移默化地将"普世价值"灌输到东南亚地区。受此影响,东南亚一些国家民主制度渐趋成熟,自由、人权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地区人权组织也建立并开始发挥作用。但是,由于美国在此过程中夹带私利,加之东南亚地区特有的历史经验和文化特征,使得"普世价值"的传播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美国与南太平洋岛国(以下简称"南太岛国")有着长期而复杂的关系。自新世纪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国重新提升了南太地区在其全球地缘政治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将其确立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第二道战线。美国增进了与该地区岛国的政治、安全关系,同时在经济援助、文化交流、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加大了与南太岛国的合作。本文阐述了"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美国对南太岛国的重新定位,并探析了美国与南太岛国关系的新发展,进而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美国"重返亚太",大力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海洋权益已造成现实的与潜在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中国海洋权益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作者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虽然对中国海洋权益构成一定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是机遇,中国应抓住这个契机大力发展海洋事业,走海洋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幽灵在欧美日国家徘徊,这与亚太地区新兴国家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开始转向亚太,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应运而生。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升级,则为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切入点。美国在钓鱼岛危机的不同阶段分别扮演了助推者和斡旋者的角色,展现了其政策的灵活性。其实质是要在钓鱼岛争端中充当操控者,使中日关系陷入纠纷,但又不允许这种纠纷升级为军事冲突,从而达到牵制日本的离心倾向、防范遏制中国、阻滞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领导地位的战略目的。美国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助推了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暴露了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真实意图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这一战略的失衡效应。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政府对印度尼西亚的公共外交是在亚太"再平衡"战略和构建美国—印尼"全面伙伴关系"的背景下展开的。与之前历届美国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对印尼的公共外交虽有一些新内容和新举措,但其基本形式和本质是相同的。信息传播手段与互动方式、公共外交活动的具体内容、印尼的政治与社会环境、美国—印尼国家间关系,以及地区安全形势等都会影响奥巴马政府对印尼公共外交的效果。通过探讨奥巴马政府对印度尼西亚的公共外交活动,有助于深化对美国—印尼双边关系及当前美国对东南亚乃至亚太战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英国"大陆均势政策"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具有共同的思想渊源,但两者也存在着差异。从地缘政治看,英国以海权控制大陆;美国则以海权控制海域。从战略目标看,英国推行"大陆均势政策"主要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安全;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主要是为了维持在亚太地区的霸权。从制衡手段看,英国主要采用单一的军事手段,美国采用军事、经济和规则等多种手段。相对于英国来说,美国的平衡战略呈现出新的特点。中国应根据这些特点确定反制衡的思路,针对不同对象进行灵活反制;把握好反制衡的尺度,并在斗争中积极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7.
陈志 《日本研究》2009,(2):59-63
东南亚国家是战后日本开展外交最早、影响最大、根基最巩固的地区之一。日本根据自身对外战略的转移与东南亚地区形势和地位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对东南亚的外交战略,显示了其政策上的连续性。为了主导东亚一体化进程,加快政治大国步伐,以夺取地区政治经济主导权,成为了日本外交战略演变的根本动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东南亚地区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与平衡,日本在推动东亚合作一体化进程,积极应对全球性问题,深化与经济盟友关系,加强与中韩等东亚大国的合作,提高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水平等方面,势必成为日本对东南亚国家外交战略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是牵涉日美同盟重大利益的地区之一.在日美同盟的影响下,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也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日美同盟与南海、东南亚海上通道、东南亚地区反恐等地区热点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东南亚国家唯有通过积累强大的综合实力、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抓住机遇,强化独立自主意识、营造以东盟为中心的多边对话机制、实施具有层次性和非对抗性的"大国平衡战略",方能有效地实现自身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9.
在权力转移的宏观场域中,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嵌入了现实主义的制衡逻辑,主要目标是抑止中国的权力增长。美国运用丰富的资源和工具对中国采取复合型制衡策略,包括提升自身实力、运用联盟资源、利用海洋争端、借助国际规则等多种制衡方式。由于制衡存在巨额成本,且加剧了中美猜疑的螺旋上升,容易诱发中美战略冲突。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受自身权力生产能力下降、东亚二元结构及联盟关系不对称和中国反制衡能力提升等因素影响,其成效充满不确定性。未来中美两国应该转变思维,探索新型大国关系的互动范式,努力走出"修昔底德困境"。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2):80-84
黄海争端主要是中国分别与朝鲜、韩国在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归属问题上的争议。但随着亚太再平衡战略地持续推进,美国已成为影响黄海争端解决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前后黄海争端的阶段性演变,美国在黄海争端中的政策及影响,以期对中国解决黄海争端提出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安倍晋三再度出任首相以来,日本政府不仅推出了新的《海洋基本计划》,还不断推动修改宪法、试图解禁集体自卫权、强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海洋合作,全方位实施新海洋战略。台湾因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一向被日本视为保障海洋运输、维护海洋安全的重要环节。在中日海洋领土争端的背景下,日本在新海洋战略中提升台湾的地位既是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需要,也有利用台湾围堵中国大陆发展的意图,更旨在构建日本主导的"海洋联盟"。台湾在日本新海洋战略中地位的提升,必将促使日本加强与台湾在海洋领域的深度合作,进而给两岸关系带来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后中美日三角关系出现深刻变化,中国崛起及其外溢效应成为推动亚太形势发展的首要自变量,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进入深化调整期,日本战略自主性开始显现。2017年以来,"中日关系改善背景下的中美关系"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中日关系"交织叠加,相互作用,衍生出复杂多重的"三角意涵",中美日关系进入新一轮战略活跃期。中日关系改善扩大了两国战略转圜空间,缓解了三角严重失衡态势,也为中国外交强化多边视野提供了新契机,为深入认知"大国"与"周边"内在逻辑关联、精准把握中美日三角及其外部平衡变量、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局势下赢得多边战略博弈创造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南海政策是美国亚太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各时期的南海政策是其长期奉行的地缘战略构想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在亚太地区海权逐步调整、延伸和扩展的必然结果.美国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需要,挑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南海地区制造紧张局势;并通过军售、军援、联合军演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式增强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美国的南海政策对南海地区的地缘格局以及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凸显及各国复合相互依存深入拓展的时代背景下,地区战略谋划和地区战略选择在大国外交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大国地区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既要考量国家在该地区所扮演的角色,更要考虑如何运用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硬实力与软实力在内的多重国家力量,与其他国际行为体进行战略博弈,以谋求利益最大化。尤其是软实力所包含的制度认同力、文化与价值观吸引力、经济发展道路影响力,以及军事外交沟通力等要素,在大国地区战略博弈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本文以东南亚地区为例,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层面分析了软实力在中美东南亚战略博弈过程中的运用,并得出结论:平衡中国软实力及中国"整合型"战略的影响力是美国"盟主型"战略的重要指向,且主要体现在以获取实质性利益及制度性权力、认同性权力、同化性权力为目标的战略选择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5.
2015年3月,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联合发布了《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其注意到全球地缘政治和海上安全环境的变化,对三支海上力量的任务目标、军力部署、分工协作和能力建设等做出部署,重申"前沿存在"和"加强合作"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印亚太"地区对美国经济发展和海上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出"全域介入"和"全球海军网"等新的作战概念。该战略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在海洋领域的调整和升级,反映出美对华在海洋领域政策的两面性,体现了美国希望与中国在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方面加强合作的意愿,也暗含了美国对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反制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琛发 《求是学刊》2014,41(6):180-184
<正>2012年1月,美国公布国家安全新战略,强调美国虽然面临预算压力,但国家还是要努力确保原有军事超强地位,同时其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以实现"再平衡"。但美国外交从来强调的不是军事威慑力量,也不仅是软实力,而是"巧实力",因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内进一步落实"重返亚太"战略布局至今基本不变,包括它对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实施宗教外交作为具体实践"巧实力"的重要环节,也肯定不变。而结合着马来西  相似文献   

17.
《求是学刊》2014,(6):164-165
<正>主持人话语:奥巴马入主白宫后,逐渐结束了自9·11事件开始的长达10年的反恐战争,并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进行了调整。先是提出了"重返亚洲",继而"转向亚太",最终将这一战略调整定位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无论美国政府官员或智库学者如何解释,这一战略即使不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起码也是针对中国,以中国为目标,因应中国的崛起以及由此带来的亚太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军事联盟的弊端逐渐显现,"联盟无用论"、"联盟终结论"的观点不时出现。可现实是,军事联盟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联盟转型是联盟延续的重要原因。通过联盟转型,实现利益再协调、功能再设置、关系再调整和战略再协商,进而有可能使联盟在内外环境变更的情况下得以保持。冷战后,美国为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极力推动其在世界各地的联盟进行调整与转型。北约转型、美国亚太联盟调整、"志愿者联盟"不断兴起等是当前世界联盟大转型的典型代表,也为联盟转型研究提供了丰富案例。联盟转型加剧了中国周边安全的碎片化,中国可以在继续坚持结伴而不结盟战略的同时,适时采取楔子战略分化敌对联盟。  相似文献   

19.
日本资源匮乏、能源高度依赖进口,油气资源丰富、地处交通要道的东南亚对日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战后几十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东南亚在日本能源战略中的地位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东南亚的能源地缘战略位置和日本自身的能源需求结构决定的。为了确保今后的能源供应安全,日本将协助其核心企业在东南亚地区获取更多的油气资源开采权,政府开发援助(ODA)也将向能源领域倾斜,并将更深地卷入东南亚地区事务。  相似文献   

20.
赔偿外交,作为日本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外交行动,客观上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经济的重建与发展,也有利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正常关系的恢复和建立,但最大的获益者不是索赔国,而是日本.赔偿成为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崛起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赔偿有助于日本改善自身的政治形象,重返国际社会;赔偿有助于日本成为冷战时期美国亚太战略链奈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