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从城市和农村选取的1699名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1)城市父母比农村父母对子女有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拒绝否认,农村父亲比城市父亲对子女有更多的过度保护,农村母亲比城市母亲对子女有更多的惩罚严厉。(2)城市中,父母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母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惩罚严厉和过度干涉保护。农村中,父母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惩罚严厉,母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拒绝否认。(3)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父亲均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惩罚严厉,母亲均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拒绝否认。城市父亲对男孩和女孩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没有显著差异,而农村父亲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97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P<0.05)。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父母应改变不良教养方式,提升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32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学习策略不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在认知策略上存在显著的阶段差异,初中生在认知策略方面比高中生强。(2)父母教养方式在过分干涉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亲对男生过多干涉和限制。(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消极教养方式均不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4)父亲教养方式比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大。(5)父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动机策略的影响大于母亲,而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影响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八名初二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及学生期末外语、数学、语文三科的考试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显著,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外语成绩、数学成绩、语文成绩显著相关,父亲的惩罚、严厉与学生外语成绩是极显著相关、数学成绩、外语成绩、数学成绩是极显著负相关,父亲过度保护与外语成绩、数学成绩是极显著负相关、与语文成绩是极显著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外语成绩是显著正相关,母亲的惩罚、严厉与外语成绩是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牡丹江地区两所高校的267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调查了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现状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的影响。得出结论:(1)目前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态处于一般水平,在自我灵活性维度上存在显著的专业和性别差异;(2)除父亲过分干涉以及父母亲偏爱被试两个维度外,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父母亲的教养方式各维度显著相关;(3)父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亲过度保护或情感温暖、理解可以预测大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或拒绝、否认,以及父亲过度保护可以预测大学生的自我灵活性,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亲惩罚、严厉可以预测大学生的自我刻板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服刑人员家庭教养方式与冲动特质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刑人员的父母的教养方式主要偏向于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分保护以及惩罚、严厉等,而给予的温暖和理解不够;从冲动特质水平来看,男性服刑人员高于女性服刑人员,非独生子女家庭出身的服刑人员高于独生子女家庭出身的服刑人员;服刑人员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冲动性人格特质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分别对初一、初二、初三194名初中生进行了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团体测验,将测验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1)不同性别学生所感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2)不同性别学生的自尊没有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自尊有差异。(3)中学生的自尊与其所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网络成瘾综合症诊断量表(LAD-DQ)对汕头市和揭阳市的初中、高中、大学共31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与非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等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运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调查了永嘉县某高中高一6个班级、306名学生,研究结果表明:1、父母的养育方式在性别、城乡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城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较科学、全面,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较多。2、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子女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而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也就相对较少。3、父亲养育方式只有在"惩罚严厉"因子上显著高于母亲在这因子上的均分,其余各因子均低于母亲各因子的均分。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索流动儿童青少年和城市儿童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差别。研究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上海市某中学205个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流动学生121人,本地学生84人,数据由SPSS分析。研究结果: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两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乡性别差异不明显,身份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也不存在。影响因素分析:城乡经济差异、父母个人观念与文化程度、流动性的影响可能是引起这些差异的因素。因此应引起政府、社会、学校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在将多神教的“女神”、“索菲亚”、“圣灵—圣母”、“大地母亲”、“俄罗斯祖国”等概念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俄罗斯文化孕育出对女性和母性的广泛崇拜。这成为俄罗斯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导致文学中对尘世爱情的圣化:女性形象蕴涵了更多的圣洁、神秘和深沉。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以及后来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对“永恒女性”都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情感认同,很多女性形象都是对这一原型的改写和翻新。  相似文献   

12.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梅山蛮溯源为起点,以"参考神话,还原历史"为目标,查找、梳理、辨识先秦述苗典籍,对"古越与梅山蛮"、"大禹与会稽山"、"会稽山与瑶族"、"平王与高王"、"水浸天门与伏牺兄妹"、"茅、苗、梅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新的探究,昭显了古越文化影响现代瑶族的踪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指导思想的影响下,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订单式"、"双元制式"、"模块式"和"教学工厂式"等适合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政府网站的英文版属于外宣翻译的范畴。本文作为个案研究,以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为理论依据,分析了舟山市政府网站英文版在语言、语用和文化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缘由,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和译者应共同努力,提高政府网站英文版的质量,尤其是译者应具有较强的外宣翻译意识,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政府网站的英文版符合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规范期待,从而实现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中的“明晰”、“真实”、“信任”、“理解”四种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在《史记》“八书”中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宇宙思想,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原始的宇宙发生因素,“八书”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同时还在《律书》和《历书》中通过阴阳五行八正之气,探究了宇宙由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在《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中阐释了“天地人”的作用和关系,在《礼书》和《乐书》中阐述宇宙的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16.
民族自称是一个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显性特征之一 ,它往往与该民族的源流有一定关系 ,用自称当中的一些特征往往可以廓清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线索。彝族自称中的“濮”、“泼”、“拔”等特征是古“濮人”之“濮”在彝族文化 (自称 )中的延续 ,“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彝族的源流关系。本文以史籍资料和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相结合 ,参考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来论证彝族与古“濮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与国外双语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与新加坡及欧美的双语教育相比,中国高校双语教学起步晚、双语环境差、师资资源贫乏、缺乏连贯性、学生外语运用能力低,对双语教育理论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针对新加坡等国的先进经验和中国的具体实际,中国高校双语教学适合采用“以外语为主”的双语教学、“师生自主”的分类教学、“培养培训双语师资为主、外聘为辅”的工作思路、自编双语教材或附汉语译文的国外原版教材和相应的双语教学考试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成人礼的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人礼,又叫成年礼、成丁礼、入社式等,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原始民族和比较落后的民族都曾实行过的一种传统仪式,其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但对象都是即将进入成年人行列的青年男女,目的都是以此表明他们从此以后就不再是孩子,而是大人了。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成人礼,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类:标志型、教导型、考验型和象征型。其共有的特征主要有:限定年龄、广泛性、民族特色明显、主要功能是标志“成人”等。  相似文献   

19.
朱熹注《中庸》时,追求义理上的贯通,发明“中和新说”,明确指出“中和”乃兼言性情,“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朱子在贯释孟子“四端”、“四德”说时,也依循伊川的思路,作出了性情论的理解。朱熹的性情论说解,是针对佛禅的“反情”、“恶情”说,李翱等人的“灭情”说而提出的重情的主张;而其“心统性情”论中的“心”,则为一种“有限心”,须“持敬”、“格物致知”,才可达于“理”,这也同佛禅之“心”及受佛禅影响之“心即理”说划清了界线。  相似文献   

20.
试论古典美学"丽"范畴的审美内涵与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其审美内涵主要有:它作为一种人生理想,深深渗透在宗教、伦理、文化艺术和日常社会生活之中;作为一种美学范式,表现为情感萌动的审美主体在审视美学客体时的自觉地“形式美”追求;作为一种文化品格,从美学角度透视,是一种“美学风格”,表现在语言文字方面,是知识阶层文化身份的代表。“丽”范畴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表现出“和谐”、“自然”、“绮靡”、“清淡”四个方面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