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蔡元培与陈独秀教育思想共同特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和陈独秀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都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他们都肯定教育在救国、兴国方面的社会作用,针对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提出了“五育并举”、“三育并重”的教育方针,并提出了平民教育、个性教育等新的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关系方面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深入比较探讨二者教育思想的共同性特征,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的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李敏 《南方论刊》2007,(8):58-58,5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捐资兴学是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原因。本文拟从传统伦理道德影响、政府教育政策的扶持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进而有助于我们在整体上把握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分析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目标的实现 ,需要以辽宁产业结构的优化为前提。利用投入产出技术 ,对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到 90年代末期辽宁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进行定量的动态分析 ,可以看到 ,在辽宁这个老工业基地 ,机械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石化工业等传统的优势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和受到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巨大 ,同时流通业迅速崛起 ;反映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事业对辽宁财政收入的贡献增大 ,同时 ,传统优势产业对辽宁财政收入的贡献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综合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产品部门结构系数、社会纯收入影响乘数可以得到产业优势度的排序 ,以此为依据确定了辽宁产业结构现状 ,提出了保持传统优势产业的核心地位 ,推动流通业加快发展 ,促进生活消费品生产业稳步发展 ,重视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关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兴起等振兴老工业基地中辽宁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甘宁青地区回族近代教育事业成长的历程中,回族社会上层人士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们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甘宁青地区回族近代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回族社会上层人士的率先垂范,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回族以宗教习惯不同而自处于近代教育之外的局面,有力地提高了本民族的文化素质,也为促进本地区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业 ,它的创办和建设冲击了陈旧的科举制 ,影响了近代学制的建立 ,导致了近代第一批知识分子群的出现 ,导致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马礼逊学校西式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颖 《浙江社会科学》2007,4(3):108-113
本文旨在对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以教育促传教活动论述中,着重分析其对华进行西式教育的探索过程与马礼逊学校的具体施教活动及其对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袁澍 《西域研究》2001,(3):35-43
教育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兴衰直接受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近代新疆在清末"新政",20世纪20年代末期"靖边安民"、盛世才实行"六大政策"的推动下,先后掀起三次教育发展高潮,此后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而衰落.近代新疆教育事业的三次盛衰,虽然时间和作用不同,但是却留下丰富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吴治蒲 《理论界》2008,(6):201-201,262
蔡元培是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提倡美育的“唯一中坚人物”。他在建立近代教育制度伊始,就大力宣传和倡导美育,使美育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之一,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造,为中国开创了美育新风。  相似文献   

9.
李泽昊 《兰州学刊》2007,(12):145-147
清末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起步阶段.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推动东北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采取了包括改革教育行政机构、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措施,并不断鼓励社会各界捐款兴办教育事业,多方筹集资金,力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模式.在他的主持下,东北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武训“兴学于未废科举之时”,实属近代教育之先驱。他兴义学的实质是让学校的大门向城乡社会低层子弟开放,其对兴义学事业的执着的原动力来自于中国传统人道主义思想的文化精神;裴斯泰洛齐是略早于武训的“近代教育理论和近代义务初等教育的奠基之父”,其终生献身于平民教育的无私精神源于自幼受新教文化熏陶而形成的对人类的虔诚的爱。裴斯泰洛齐是新兴的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先进代表,他的事业有着较好的社会条件和政治环境;武训毕竟不能超越时代而不受其文盲农民的主观条件和清末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然而,恰恰因为这一点,更衬托出武训的高大,展现出他所代表的中国农民和中华民族勇敢、耐劳、刻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谢丰 《船山学刊》2006,(3):43-46
王先谦在晚清教育近代化进程中,努力融通中西文化,逐渐形成了通过引入西学来改造传统教育并建立新式教育的思想,并主动投入到教育近代化实践的潮流中。从1896年到1910年15年间,他不仅改造了最古老的书院、建立了新式学堂,还规划、创办近代职业教育,参与师范教育,投资创办启蒙教育,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湖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及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邮电事业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新疆邮电事业是在西方国家侵略和传统邮驿衰落的背景下创设和发展的.新疆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疆邮电事业的发展对国防安全和边疆地区社会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1893~1949年新疆近代邮政和电信的创设及发展过程的梳理,揭示出其近代发展的特点和对新中国成立后新疆邮电事业发展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宫箭 《理论界》2012,(8):178-179
古代社会教化是封建统治阶级通过"重民"、"养民"、"教民"对全社会形成统一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规范。近代社会教育是以政府为主导,私人和民间团体推动为辅的公益性、全民性、全面性和终身性的教育事业。二者存在本质的差异,鉴于此,笔者大胆假设近代社会教育不是古代社会教化的传承和发展,而是近代社会的新产物。  相似文献   

14.
近代商人是慈善公益事业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他们从事了诸如施医、救灾、赈济等传统型的慈善公益活动,也从事了诸如开办学堂、学校等教育事业,开办阅报社,创办济良所等新型的慈善公益活动。后者对近代社会的发展无疑起了更大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育救国主张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虽然未能挽救中华民族于危机之中,但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追求真理的热情,对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今,新中国今非昔比,全国上下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新探讨这一课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艰难途程中 ,商人是极其重要的开拓者和推进者之一。近代商人捐资教育的活动 ,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既有来自外部的因素——近代中国创深痛巨的严酷社会现实的推动 ,是一种强烈的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又有内部因素——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浸染熏陶而孕育出的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生价值的导引。从近代商人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投入、对“义”的追求和对国家及民族利益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实现自我价值、渴望达到尽善尽美的人格境界等方面 ,凸现了他们捐资教育的内部动因。  相似文献   

17.
清末的教育立法是清末教育改革、新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改革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建立近代教育制度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既可填补法律史、教育史研究的空白,又可对今天的教育改革、教育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社会逐渐摆脱了落后的状态并走上了富强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水平。近代日本教育事业之所以发达,是其特殊历史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幕府末期教育中的近代因素,为日本近代教育的发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和参与,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物质上的保证,也是教育发达竹关键。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功绩卓著。他一生发表大景论著,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亲自领导和支持学校图书馆建设,对我国的大学图书馆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过去,对这位一直站在民主和科学  相似文献   

20.
周秀红  孔宪峰 《理论界》2008,(12):202-203
本文通过对辽宁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调查分析,指出目前辽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辽宁高校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其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