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经济学界开展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刊现选登三篇代表不同观点的文章,以利争鸣。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照什么标准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下面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肤浅认识。一、生产劳动是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重含义的概念任何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都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正是从这两方面出发的。首先,马克思从生产力的角度,即从简单劳动过程的结果,考察了生产劳动的一般。马克思写道:“劳动过程首先要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加以考察。”①“如果整个劳动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②所以从马克思对生产劳动所作的最抽象最一般的表述来看,或者从一般劳动过程的观点看,只有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3.
三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问题,我在1963年和1965年曾先后发表过两篇文章(载《经济研究》1963年2期和1965年1期),试图阐明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及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运用,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曾因此而受到批判。最近一年以来,我国报刊杂志上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直接或间接地又把这问题提  相似文献   

4.
《重庆社科文汇》2001,(12):37-37
韩口康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用实践和科学态度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应当从彻底的唯物史观出发,坚持学术评价、历史评价和实践评价三个评价尺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一般、商品生产形式、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撇开物质内容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四个不同角度研究和界定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搞清和正确认识这些复杂的论述,有利于理顺物质资料生产和非物质资料生产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在讨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歌唱家、医生、教师以及一切服务行业、政府管理工作者,乃至解放军的活动等等,都是生产性的劳动。我觉得这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先从马克思怎样提出这个问题说起。马克思早在他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就已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进行了研究;随后,在他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则以大量的篇幅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这个问题;在《1863—1865年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有关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基本理论为依据,紧密结合当代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经济学界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争论的几个焦点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见解。这些问题是:(1)一般生产劳动的概念必须扩大,但不能任意扩大;(2)扩大一般生产劳动概念应掌握的几条原则界限;(3)关于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的划分;(4)关于社会生产劳动的概念及划分社会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标准;(5)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文章最后,还就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计量问题,表述了个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表面上看,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似乎是互相矛盾的,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科学的、统一的、完备的学说。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一、马克思的作为一般规定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学界在六十年代初期到中期就开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探讨和争论,但这个讨论尚未深入发展,就被“文革”运动所中止了。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近一、两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又一次就这一重大课题展开了研究和讨论。这次讨论不同于六十年代那次讨论的明显特点和优点有三:一是并没有局限于经典著作中个别条文的解释,而是力图从马克思有关理论、特别是其科学方法的总体上把握和运用这一原理,二是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即:面对客观现实,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外国长处,立足经济调整,使讨论日益深入到国民经济统计,核算和对各有关部门性质的具体分析;三是几位著名经济学家带头参加争鸣,引起了理论界和实际经济工作者的关注。下面,围绕这几个特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不论是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还是发展这一理论,都应该把具体的、现实的和发展的劳动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出现了一系列的动态变化,劳动的内涵不断扩大,因而有必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作一划分,对劳动性质加以界定。只有重新划分了劳动、界定了劳动性质,才能更好地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处理好社会主义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曾从抽象和具体两种意义上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进行考察。我们从中看到,所谓从抽象意义上,亦即是从简单劳动过程考察的,所谓从具体意义上则是从“社会规定了的”劳动过程考察的。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首先是抽象地、和它的各种历史形态相独立地,当作人同自然之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劳动者生产的主观目的和社会主义生产的客观目的进行了分析,指出全部产品必然为劳动者所消费,从而自主劳动者付出的全部劳动对他们来说也必然都是必要的。这是不是分净吃光,不需扣除生产资料消耗补偿和积累基金?不是。但,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内涵,即社会总的新增产值职能用途,不存在对上一生产周期生产资料价值补偿问题,只包括个人消费基金、公共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同时如果不是从静态而是从生产过程反复更新的运动角度看,最终也只能是提供劳动者个人消费基金和公共消费基金。作者还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必要劳动本身所规定的职能和劳动力二重所有权关系论证了必要劳动划分为个人必要劳动和社会公共必要劳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划分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核算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是个有机整体,它包括各方面的业务活动。凡是参与社会劳动的成员都是在一定的基层单位参加不同的活动,而各单位又分别具有不同的基本经济(业务)职能。劳动统计按照基层单位业务活动性质,将它们分别归纳为不同的部门,这就是国民经济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部门分类基础上,根据各部门是否直接参与了社会再生产这一标志看,所有部门又可概括为物质生产领域与非物质  相似文献   

14.
目前,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的论争,实质上反映了对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我认为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对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的认识问题。物质资料生产,包含特殊的、社会的、历史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也包含一般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特殊都不能脱离一般而存在。不论是封建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如何划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对此进行了长期而又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大致有四种意见:一是宽派认为,凡是为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进行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二是中派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是新创造的价值超过消费的价值并有余额的劳动;三是窄派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只能是物质生产劳动;四是多层次派认为,生产劳动可以分为狭义的生产劳动(以物质生产为限)、广义的生产劳动(包括非物质生产劳动)和半生产劳动(指第三产业的劳动)等等。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中,不但“宽”、“窄”、“中”三种划分的口径不一,而且口径大体相同的学者中,也有许多细微的差别。 为了使认识逐步趋于统一,从理论上来说,有两个问题很值得注意:一是应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有关理论、方法;二是学习、运用这些理论、方法,明确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已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或者说是在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这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多少年来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那么与此相联系的,作为整个经济运行出发点的劳动是否具有直接社会性,同样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此经济理论界无论教科书还是报刊杂志几乎都在沿用以往的传统观点,即认为社会主义劳动都  相似文献   

18.
一场世人瞩目的、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运动,正在中国大地兴起。伴随改革,人们的思想必将出现又一次大解放。《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经济模式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平均主义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一个严重障碍。因此,从理论到实践划清平均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界限,使人们从思想上驱走平均主义这个幽灵,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一个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学的论著中,关于划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界限,有不同的表述和解释。大家都承认,生产过程在原来规模上重复就是简单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就是扩大再生产。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生产规模”的含义。下边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意识,就是人们反映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及其规律性的一系列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它是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和派生的,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必需的,因而应予以大力提倡和鼓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意识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其基本精神就是以积极进取和现代化的科学态度和方式来从事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经营,从而正确利用价值规律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它既包括高层次的部分,也包括低层次的部分。高层次的部分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这部分依据其与经济基础联系程度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