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城区市政管委下设的供暖办公室在育德胡同深处一栋不起眼的二层小楼里.从门牌来看,这里同时还是"防汛办公室"和"节约用水办公室".都说供暖是如今最令政府头疼的问题,负责供暖办的工作人员却只有三个,长期面临着人手不足的情况.因此春节期间,供暖办不得不"借用"防汛办、节水办两个兄弟单位的人手排班.  相似文献   

2.
西城房地中心供暖所韩同琪所长干供暖6年了,每年10月7日到来年3月22日供暖季的135天几乎就是住在所里的.工人、管理人员更不例外,一到供暖季统统不回家.到了公休日想休息还得"请假".不光房地中心供暖所,全区100多家供暖企业几乎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寒冬已逝,春暖花开。横跨2005~2006年的北京冬季供暖即将结束。今年实施的“低保高控”(室内温度最低不得低于16摄氏度,最高不得超过20摄氏度)是一个信号,它标志着北京市的供暖能力已经逼近了一个极限——甚至有可能已经超出了极限。而另一方面,供暖纠纷案件逐年上升,牵动着千家万户。冬季供暖年复一年,各类纠纷依旧纷繁复杂。当供暖问题又将退出人们的视线时,咱可曾想想,城市供暖困境到底在哪儿?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供暖体系.从那时起,供暖已经同住房一样,成为居住在北方的居民正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影响,东北地区的供暖设施本身存在严重同题.影响到当地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供暖问题已成为老工业地区的一个热点.文中针对东北老工业城市供暖问题的产生、现状,潜在威胁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5.
敏之 《社区》2013,(3):8
最近一段时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矿北社区接连发生空房暖气漏水问题,楼下邻居屡屡遭殃。春节期间,我国北方现在正是供暖期,不仅仅是空房,还有那些老房,由于有的楼房比较老,管道设备等都比较陈旧,老化的管线很容易出现问题。要避免或者减少这类"麻烦"事情发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供暖期外出时,把自己的手机号  相似文献   

6.
杨学友 《社区》2012,(23):50
从11月份开始,北方大部分城市已经相继开始供暖,暖气是人们过冬的必备。但是,在一些小区,经常发生各种因供暖产生的纠纷,一些缺乏诚信的供暖企业为逃避责任,千方百计钻法律的空子,将责任转嫁给用户。遭遇供暖纠纷时,如何打赢官司?本刊综合了一些案例。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用"字是一个常见的"中介"动词(Vm),也是个有灵动词。但是并非凡是"用字句"都出现"用"字,因为"用"字在汉语句子中是时隐时现的。文章首先对"用"字在句中的隐现问题作了详细的讨论。然后又指出,由于汉语"用"字有复杂的语义内涵,所以不同句中"用"字的翻译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冬季供暖气、开空调除了让整个房间变暖,也会导致室内干燥,使人体产生不适感。人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皮肤、心血管、泌尿系统等部位都会跟着遭殃,进而患上"暖气病"。据专家介绍,"暖气病"指的是因室内温度升高、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干燥,从而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空气中相对湿度在45%-65%时,人体感到最舒适。随着供暖的开始,大部分家庭的室内空气湿度降到  相似文献   

9.
《社区》2012,(34):50-50
从11月份开始,北方大部分城市已经相继开始供暖,暖气是人们过冬的必备。但是,在一些小区,经常发生各种因供暖产生的纠纷,一些缺乏诚信的供暖企业为逃避责任,千方百计钻法律的空子,将责任转嫁给用户。遭遇供暖纠纷时,如何打赢官司?本刊综合了一些案例。  相似文献   

10.
《老友》2014,(5)
正一字诗:最著名的一字诗是《生活》。这首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字"网"。一个"网"字把生活中的种种关系和滋味,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了。一字家书:著名作家赵树理,收到在外地的儿子一封向他要钱的信,信中就一个字"钱"!赵树理认为儿子已经自立,不能依赖大人了,于是回了信,信中也只有一个字:"零"。  相似文献   

11.
"用"字介词结构已经被学者们作了细致的描写和研究,然而现代汉语"用"字介词框架一直未被重视,很多学者把更多的眼光放在"在……上/中/下"、"从……到"等框架的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用"字框架到目前并未有人提及,更没有做细致描绘。将"用"字结构纳入"用"字框架之中,在前人对于"用"字结构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用"字框架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厝"字地名是闽方言特有的普遍性地名,理论上,应该分布在整个闽方言区。但是,通过电子地图的搜索,在广东雷州半岛的雷州方言区却没有发现"厝"字地名,成为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从语音和意义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结论是,雷州方言"厝"字与"宅"字音义相同,"厝"字地名被"宅"字地名所代替。  相似文献   

13.
论文针对潘峰在《释"青"》一文中提出的"‘青’是个文化词,并非开始就用来作颜色词"这一观点,提出了相反意见,认为卜辞中尚未发现"青"字,潘文所述卜辞中的"青"字实为"南"字。"青"字是个从生从丹的会意字,"青"字的本义为绿草的颜色,后来又用作深蓝、黑色等。"青"字出现之初就用作颜色词。  相似文献   

14.
文字游戏     
汉字也能玩游戏?没错!文字中的学问是相当大的,我们可以利用文字游戏来进行思维训练,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口"字加两笔这里有20个"口"字请你在"口"字上添加两笔,组成另一个字。这是一道人人都会做的题,要求运用发散性思维,回答得又快又好,而且答案要多。小贴士:"口"字中间加两笔,有没有这样的字?"口"字中间、上面加两笔,有没有这样的字?"口"字中间、下面加两笔,有没有这样的字?"口"字左边加两笔,有没有这样的字?"口"字右边加两笔,有没有这样的字?"口"字上面加两笔,有没有这样的字?"口"字下面加两笔,有没有这样的字?"口"字左上、右上加两笔,有没有这样的字?在组成20个字后,你能不能再组成10个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见成效,大力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查阅各朝代的字书中"砖"字的记载和历史文献中"砖"字的使用,发现现代"砖"字是起源于甲骨文的"專"(表音)和瓦当文"瓦"(表义)。晋代之后,两个独体字组合成"甎",并延伸出另一合体字"塼"。辽宋时期后,又出现了"石"为部首的"磚",并逐渐替代"塼、甎"字,到解放前"磚"已成为主体字形。在新中国的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中,"專"简化为"专",正式确定了现代"砖"字。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碑刻保存了大量俗字,而考释其中的疑难字是进行碑刻内容研究的首要工作。本文摘取并考证了9个俗字,如"■"为"冢"字、"(扌量)"为"扬"字、"■"为"浦"字、"(扌船)"为"迁"字、"■"为"迷"字等。  相似文献   

18.
"是"字判断句在战国末到两汉时期产生,之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处于中古时期的《搜神记》中的"是"字判断句在语法构成和表意功能等方面都和上古汉语情况有所不同:判断句的表达系统发生了变化;表判断的属性取代指代性成为"是"的最主要用法;"是"字判断句的使用促使了"非"字判断句的逐渐消亡;句末语气助词"也"的判断功能也逐渐退化。这些语法现象都反映出"是"字判断句在中古汉语时期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证"豚"字的甲骨文形体,并从我国古代文化的角度考释"豚"字,证明其为"阉割后的小肥猪"之意,重新辨析了"豚"字家族中"豚"、"豕"、"彘"和"豬"四字。"魨"和"臋"在音义上和"豚"有密切的联系,"魨"、"臋"和"豚"是同源词。  相似文献   

20.
"分别文""累增字"是王筠研究汉字"重文"时从造字角度提出的文字增繁现象,与沟通文献用字的"古今字"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目的,属于不同性质的概念。由于角度不同,它们在材料分析上有交集,所以王筠偶尔用"分别文"或"累增字"指称"古今字"的"今字",意在解释这些"今字"的成因,并未改变"古今字"的历史定义。徐灏是曲解"古今字"本义的源头,他把王筠的"分别文""累增字"跟"载籍古今本"并列,而且在分析说明时把"古今字"主要指向"造字相承,增偏旁"现象。后人受此误导,进一步将"古今字"完全等同于具有"造字相承"关系的"分别文""累增字",并认为这是王筠的"古今字"观念,其实不符合王筠的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