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永超 《职业》2011,(18):16-18
一、珠江三角洲"技工荒"的现状 1."技工荒"出现的宏观环境 广东珠江三角洲技术工人总量严重不足,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奇缺。据不完全统计,仅靠本地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占总供给不到10%,那么90%的劳动力资源需要靠本省或外省劳动力供给。按广东省职业协会的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十一五"期间,广东中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180万人,其中高级以上技能人才缺100多万人,这个缺口在"十二五"期间将更大。  相似文献   

2.
屈小平 《职业》2013,(8):48-48
河北省开展"双带工程"送教下乡培养了许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以及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在应用文教学方面,必须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探索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才能提高农民素质,使这项惠民之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何亚虹 《职业》2013,(2):99-100
本文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明确了现代技能人才的定义,提出了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中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真 《职业》2011,(14):67-68
创办于1959年的山东省四方机车车辆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为轨道交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近年来,学校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方针和"德能并重,锐意进取"的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为企业输送了大批品德优、技能高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职业》2010,(12):22-23
2010年经济回暖,人才需求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高级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复合人才等职场急缺的"好人"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上被争抢的对象。总结过去的一年,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自己在来年求职市场上的稀缺性。  相似文献   

6.
马善国  宁向辉 《职业》2013,(6):16-18
安徽省广德县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盛产毛竹、板栗,被誉为"竹海栗乡"。在这座秀丽的皖南山城,有一所知名学府——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近年来,该校以一流的办学水平、雄厚的软硬件实力、优越的毕业安置条件和持久的就业跟踪服务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在剖析该校发展之路的过程中,"人才"这个关键词多次出现。从"人才引领发展"的工作思路,到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先行战略在该校的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观念:人才引领发展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针对工作点多面广,既有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又肩负着培育技能人才任务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游杰 《职业》2012,(3):119-1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和实施,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迅猛,高职院校的发展尤为迅速。国务院在2005年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极大地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梁小坚 《职业》2011,(29):77-79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这三个转变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工院校必须以"三个转变"为办学基本理念,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培养更多合格的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办学特色不明显,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学生动手能力差等问题,使得其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困难。社会上,许多中小型企业的专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研发能力较低,他们的发展非常需要一体化"双师型"教师。究其原因,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缺乏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李阳 《职业》2014,(35):69-69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衡水市城市发展规划的具体情况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汇总和比较,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区域人才短缺的现状,提出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为:首先要将区域性的产业结构定为中心,周边技术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开展工作要紧紧围绕该中心不偏离,并随着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保持技术先进性;同时应采用有地方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学生的"在校学习"与"在岗工作"两个阶段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院校三方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李亮 《职业》2011,(36):182-182
一、举办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意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最好检验。  相似文献   

12.
张刚三  张秀兰 《职业》2012,(15):16-17
吉林机械工业学校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吉林市第一机械厂技工学校。建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了以培养机械类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办学目标,办学几十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学校秉承"厚德博技,勤业进取"的校训精神,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  相似文献   

13.
胡艳丽 《职业》2012,(15):18-19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工学结合"这一重要思想,高职教育要把服务于社会对职业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的就业要求作为最主要的办学方向。各类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思想指导下,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杨晶  梁钢 《职业》2012,(15):140-141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教育部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李玉军 《职业》2011,(12):122-123
技工院校一方面是以市场为导向办专业,以企业的实际需求育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向专而精的方向发展,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作为一名技工教育工作者,笔者根据我院的办学实际和办学特色,对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现与大家讨论、共享与交流。一、坚持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为解决我院课程与岗位关联不够,学科课程比较明显,工作任务引领的相关项目课程少,专业教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学院从2008年初开始推进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2008年3月第一批课改专业启动,  相似文献   

16.
苏显奎 《职业》2011,(35):15-16
面对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各个职业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过程中,对原有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笔者所在学校是海南省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名副其实的"龙头"学校、示范学校,肩负着培养、建设适应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各专业技能人才的重任。体育教学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同其他学科一样,也面临着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更新与改革。  相似文献   

17.
刘宾 《职业》2013,(36):153-153
长春理工大学在55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秉承"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搭建创业教育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是素质教育的新境界,是专业教育的新内涵,是就业教育的新指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18.
舒玲玲 《职业》2012,(12):11
为了余杭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新引擎"的定位能够实至名归,为了实现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使命,创办于2003年的杭州市余杭区技工学校紧跟技工教育发展的大潮流,九年辛苦求索,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以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为阶段性发展目标,后发先至,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闫春荣 《职业》2012,(2):34-35
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是在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专业。  相似文献   

20.
高灵芝  舒玲玲 《职业》2011,(33):16-17
"国家当富强,始基端在商。计然范蠡浙之光,古今人才遥相望……"泛黄的纸笺上,一曲校歌传承数十载;曲折的办学路,不变的是诚毅勤朴。低沉的吟唱声自远处传来,无数过往的画面拼凑起来,渐渐聚合成一位百岁智者的形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自1911年由绅士郑在常筹资创办以来,百年求索,筚路蓝缕、风雨兼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