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和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不应排斥其他的创作方法。在创作方法问题上也应该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因为事实上不是很多作家都愿意或能够做到两结合的。学习和运用这个创作方法,又应该允许有一个学习和运用过程,先做到有革命的现实主义基础,再学习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似乎比较实际些。 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基础,从生活实际出发 在文艺创作思想和方法上,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都非常需要强调以革命的现实主义为基础,强调从生活实际出发。 以“四人帮”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思潮和路线,十余年来在哲学上是唯…  相似文献   

2.
作为文学创作艺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诗经>中都有明显体现.<诗经>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创作中就要采用现实主义精神真实的反映社会.同时作者歌颂、赞颂一些美好事物,或者幻想美好未来,就要采用浪漫主义精神抒发情感.这两种创作精神结合,构成了<诗经>创作艺术的完美体现.而这种两种创作精神是有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进步性:现实主义精神让人们真实的感知历史真实.浪漫主义精神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描绘理想的生活蓝图.两类艺术精神结合还可以提高人们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使得人们对天帝、鬼神,不再盲目崇信.局限性:两类艺术精神结合得不够完善,而浪漫主义精神体现得软弱、模糊、不鲜明.  相似文献   

3.
论茅盾与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茅盾的文学观念中,新浪漫主义的内涵从来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其冲击波的强弱与茅盾自己的自觉反馈,呈伸张收缩的运动状态的。茅盾从现实主义的立足点和观察点出发提倡新浪漫主义,同时又在不断否定、扬弃新浪漫主义过程中找到理想的创作方法——革命现实主义。但是扬弃并不等于抛弃,茅盾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广阔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与毛主席诗词赵怀德毛主席在50年代后期,曾经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方法,以别于旧的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提法比较,亦觉含义更加明确.这是一个崭新的...  相似文献   

5.
庄子与古典浪漫主义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到唐宋,中国正统文学除古典现实主义之外,还存在着与之并峙的古典浪漫主义,它不仅在创作宗旨、思维方式、表现手法、基本特征诸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质的规定性,而且有着轨迹清晰的发展脉络和依次相承的作家序列。古典浪漫主义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石的,其奠基之作为《庄子》,之后经嵇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的努力,发展到唐代李白时代达到鼎盛时期,苏轼为古典浪漫主义最后一个大家。古典浪漫主义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文化心理结构上的作用和影响虽逊于古典现实主义,但在张扬个性自由等方面亦有着不朽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悲惨世界》的争论维克多·雨果,作为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早已世有定评。可是迄今为止,对他的代表作《悲惨世界》创作方法艺术特色的分析探讨,我们搞外国文学研究的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却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甚至大相径庭。传统的看法是:“雨果的文艺思想达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从而居于历史上一切浪漫主义者所不能达到的高度。他之所以能写出象《悲惨世界》这样既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又有生动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空前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直接引发了一系列跨文化语境的活动。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大文艺思潮几乎同步进入中国,对他们的选择、接受,无疑为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文化视角。然而,这毕竟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汇,迥异的审美和文化倾向,以及特定的异族规范,都使本民族的秩序感、价值观受到了深刻的触动。这并非仅仅是社会知识界表层的惊异和困惑共存的复杂心态,而且反映了人们期待世界文化的认同,在这一渗透着过去和现在的层面,异域和本土文化的相互撞击的过程中,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精神,无论就其哲学基础还是审美的基本原则,都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文学有着较多的内在契合。而浪漫主义能在跨文化语境里得到中国文学家的一定认同,它更多不是两种文化精神的内在沟通,主要被五四特定的时代氛围创造了接受条件。唯有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播散,未能如前两者找到较广阔的生存空间。直到今天,仍有人思索中国究竟有没有真正的现代派。一种全新的审美原则,文化阐释框架,以及语言经验,带来了重新创造和发现的刺激,也必然有同等力量的抵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40年代的特殊环境中,浪漫主义思潮因重新获得了较大的自由空间而呈现回归之势.郭沫若重新评价浪漫主义,在创作上取得了浪漫主义历史剧的丰收;在一般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中,开始融合浪漫主义的因素;在不同的区域还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带有浪漫主义成分的创作.4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回归,涉及社会情势变化与文学发展的关系.它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自己的特点,其昭示的文学发展规律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创造社成员倡导浪漫主义,声势浩大,显赫一时,但其理论又与实践相左,出现了许多自相矛盾之处,随之又很快衰落,不能成为与现实主义抗衡的另一大文艺思潮。这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并非仅是个人或中国社会的特定因素的结果,它还体现着现代社会在文化传播中的假定性规律。所谓文化的假定性,指的是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打破了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种种疆界的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播出现“位移”时呈示的一种规律性。当一个国家或民族锐意革新时,现代社会的世界化背景使它有可能从其它民族的文化中获取它所需要的整体性内容。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还是相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运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个术语之前 ,必须约定它们的基本涵义 ,否则就不能在现代概念的各种不同意见分歧中确定研究方向。众所周知 ,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中 ,这两个术语被用来表示“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历史系列中彼此相互连接的两种社会经济结构 ,并且 ,共产主义制度的第一阶段叫做社会主义 ,它还带有资本主义制度的胎记。社会发展的进化理论认为 ,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分阶段地逐步前进的 ,该理论的拥护者正是在上述术语的这个最初涵义中运用这些术语的。有…  相似文献   

11.
李映冰  李映雪 《社科纵横》2006,(11):131-132
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相关探讨一直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进行着,但是这些探讨都依托着一个似乎不言自明的前提,那就是现实主义就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摹仿和再现,现在看来,这种认识不仅受到来自哲学和心理学的质疑,同样受到来自现代、后现代艺术实践的挑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尝试从现实主义概念产生的源头入手,从历史发生学和否定主义认识论这样两个方面来探索现实主义所应具备的理论内涵。而因为讨论的是现实主义,因此对于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之间关系的辨析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而且应该讲非常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政治发展是不同类型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我国政治发展目标是人民民主。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相比,中国政治发展在实践和理论层面上都存在一定滞后性,这需要从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中进行反思。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政治战略进攻”相比较,用“政治发展战略退却”来描述当今更为合适。政治战略进攻,脱离了中国社会历史现实和国情,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罗曼蒂克式的政治发展;从浪漫主义的政治发展经过改革、退却到不合格的不完全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一种趋向于现实主义的政治发展;从多元政治主体关系中谋求以社会主义政治为主导和定向的政治变迁,是一种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和合主义的中国式的政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孙仲 《浙江学刊》2001,(5):34-38
本文分析考察了美国政治历史中出现的两种现实主义取向联邦党人时期的宪政共和主义和杰克逊时期以降的市场化党派多元民主;指出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以对于人性的"现实主义"的预设为基本出发点来理解和构造"政治".然而它们也有相当明显的区别,前者是"制约人性的",后者是顺导人性的;前者是政治中心的,后者是(市场)社会中心的;前者以自由为核心,后者以多元为中心,等等.在实际的美国政治生活中它们混杂在一起发挥作用.对它们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不同政治思想实践的路径及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井泉 《学习与探索》2007,2(4):195-199
中国现当代诗学界普遍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没有浪漫主义,即使有,也只是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存在,或者把它机械地纳入现实主义的主流思潮中,其实这是对其诗学形态的一种遮蔽与误读。浪漫主义诗学在20世纪40年代不但有,而且是作为一种整体的有机的诗学存在,主要体现在七月派诗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它的理论核心是以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为主体,以高扬主体精神为价值取向,执守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思想独立,反对工具理性、集体理性对人的奴役与戕害,充分尊重人的个性、价值与尊严,同时也是对于人的异化现象的担忧与部分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崩落状态的抵制。由此通过主观情感上的信仰、意志、爱、想象、灵性等途径,寻求自身解放与精神救赎。  相似文献   

15.
石晓博  张念贻 《唐都学刊》2013,29(2):117-122
耿翔诗歌创作中,坚守现实主义并延伸着社会视线,激扬浪漫主义的个人情愫和艺术视野,可以说是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交融之中探索诗性精神.试图通过对耿翔诗歌纵横考量进行解析,并最终认为,在陕西当代文学之中,耿翔以故乡马坊为主题的诗歌散文的双文本创作构成了陕西文学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以前我们看待中国新诗的成就,只定位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上,对它们的评价,也多从思想内容上加以肯定,而对于新诗的重要一翼--现代主义诗歌,大都持否定态度.而80年代的新诗研究,对现代主义的认识则有了一些进步,但从总体上看是不全面的,存在很多误解.一些人对现代主义并不真正了解,甚至不少是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评价尺度去看待现代主义,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一半肯定、一半否定,即艺术性是可取的,思想情感内容是没落反动的.90年代以来,对现代主义的认识则较全面深入了,基本上是以肯定为主,而且能够从它与时代、与文学的现代性相联系的角度来看待它的价值和意义,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随着对现代主义认识的深化,我们一下发现新诗的成就了不起,它是那样缤彩纷纭,多姿多采,世界上有的,我们几乎有了.例如对穆旦的认识,几乎是一个发现--他忽然被推到所有新诗人的最前面,决非偶然.即使对像李金发、戴望舒、冯至、卞之琳、闻一多、徐志摩、艾青等现代主义诗人或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人的认识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了.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7,(1):74-78
在马克思那里,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其实质内容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政治形式"。这种国家观颠覆了以往将国家作为一种契约、作为一个中立的仲裁者的浪漫主义思想,直指国家的阶级属性。但是,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着强调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实质性内容,忽视其形式性意义的倾向,这种倾向是不利于我们整体把握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的。事实上,"形式"与"内容"现代国家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这种张力使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稳定关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王嘉良 《浙江学刊》2005,3(5):62-68
心理体验现实主义作为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的一种重要形态,是在审视现实主义文学自身缺失的背景中形成.其强调创作主体的作用,重视作家主体的深层心理体验在创作中的运用,深化对现实中的"人"的认知与把握,显示出现实主义的独创性.探讨其理论与实践形态,汲取其有益经验,对丰富与深化现实主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女神》的出场及其经典化是现代多重话语和传播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文本、媒体与读者的互动、互涉过程中,《女神》不仅确立起在中国新诗坛的合法地位,而且在特定历史文化阅读、阐释下,逐步建立起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价值理想与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20.
郭景萍 《社会》2006,26(1):1-22
唯善主义倾向、“个人主义”价值观、非功利主义气质、人文主义方法论等,是浪漫主义的一般特征,社会学浪漫主义也具有这些特征。同时,浪漫主义在社会学领域又特殊地表现为秩序型、建构型、女性学、批判型、现代性以及后现代的浪漫主义特征,浪漫主义被社会学化了。社会学浪漫主义的两种机缘态度体现出两种基本取向:情感浪漫主义与理性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社会学的意义不在于它的理论模式,而在于它的现实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