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法律战”正在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方式,国内法愈加成为国际法律斗争的重要手段。从国际间法律攻守的实践来看,攻势一方的国内法包括单边制裁法等涉外特征明显的法律法规,也包括一般国内法所载的相关规则;守势的一方往往构建反制裁法律体系,并借助国际法和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强化反制合法性和实效。近年来,我国被迫频频卷入“法律战”,这对综合运用国际法和国内法的法治协调、整合与实践能力提出了考验。我国应当重视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的互动效应,积极参与构建法律斗争支撑体系,全面推进外交法律斗争制度建设,在避免陷入单边主义的同时,有理、有利、有节地构筑应对国际法律攻击的坚固防线。  相似文献   

2.
张丽娟 《社科纵横》2009,24(4):71-73
中国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意味着中国在国际法上承担接受该公约的约束,《公约》与现行国内法一样在中国法律体制内具有同等效力。《公约》在中国的适用应是以转化为主、纳入为辅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日本学刊》2021,(4):35-61
日本将巨量核污水排入海洋的计划可能危及全人类整体利益、相关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从而同时涉及国际法和国内法上责任救济的相关规定。保障跨界损害的"国际和国内救济"是国际法委员会有关责任条款草案中的原则要求,也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诸多条约的相关内容所确认。统筹国际法和国内法上的责任救济路径来分析日本核污水排海问题,有助于更全面地解读相关法律问题并考量应对方案。从国际责任救济的角度看,日本承担的国际义务来自诸多条约和习惯国际法规定,而获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支持并不能证明日本履行了所有国际义务。从国内责任救济的角度看,日本行为存在触犯各国的国内法律规定并面临各国政府和国民进行国内追诉的可能性。不管是通过国际法还是国内法寻求司法救济,均有其局限性,有必要结合法律、外交和舆情手段做好综合法治战略预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地走访法国、意大利、葡萄牙三国华文媒体和华侨华人社团,考察浙江籍人士投资创办的海外媒体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浙江形象推介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籍人士投资创办的海外媒体在覆盖范围、媒体类型、话语权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但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本文提出,要创造条件,鼓励浙江民营资本“走出去”投资海外资本,提升浙江文化“软实力”,并借助人缘、地缘优势,建立浙江省内媒体与浙江籍海外人士投资创办的海外媒体之间的对外传播“双向模式”,整合多方力量,发挥出独特的外宣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建政府主导型海外投资模式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竹 《学术交流》2005,(12):115-118
构建我国海外投资模式是适应国内和世界经济形式变化的需要。我国现已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了发展海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依据“公共经济理论”和“公共政策理论”构建政府主导型海外投资模式已成为促进我国海外投资的必然选择。具体策略是:确立政府扶持性政策取向,为企业开拓“走出去”的广阔空间;确立政府服务性政策体系,挖掘企业海外投资的比较优势;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引导海外投资企业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8):95-100
现行国际法并未充分鼓励跨国收养,本文结合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分析目前国际公约所主张的儿童安置序列存在的不足,论证跨国收养优于机构收养的原因,并提出通过国内法与国际法的统一,有效规范跨国收养行为,实现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视角下身份认同对美国当代国际法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认同是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美国将身份认同因素渗透到国际法实践的诸多领域,企图建构符合其认同模式的国际法律秩序。从价值取向来看,美国坚持其独特的人权认同标准高于他者的主权,这与国际法的主权平等原则背道而驰。从实体国际法规范的具体实践来看,美国奉行例外主义,采用双重标准,这有损于国际法的有效性。为此,各国只有以全人类的幸福权利作为终极价值目标,并积极建构超越不同身份认同模式的国际法规范,才能促进国际法的遵守,并实现真正的主权平等与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柏春 《学术交流》2003,4(7):91-95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中国企业跨出国门从事海外投资的将越来越多。但海外投资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将远远大于国内投资的风险 ,特别是政治风险的危害更大。为了保护我国海外投资者在东道国的利益 ,减少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 ,鼓励我国企业扩大海外投资 ,建立健全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并且探讨了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含义 ,特征及性质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设想及立法建议 ,并详细阐明了其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9.
苏杭 《日本学刊》2015,(2):93-108
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推动着产品由"一国制造"向"世界制造"转变,将分散的区域生产网络连接成全球生产网络。在此背景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和领域上都实现了突破,在企业层面,伴随日本企业海外分支机构采购—销售模式的变化,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网络化发展的新态势。目前中国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时期,应借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延续产业优势,推动海外分支机构的本土化,积极嵌入全球生产网络。  相似文献   

10.
程保志 《创新》2012,6(1):96-100,128
全球治理理论的勃兴给现代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既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际法作为调节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对全球治理的实现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同时,国际法也应积极适应全球化的潮流,使其和全球治理理论在交流与互动过程中得到共同发展。尽管全球治理的理论范式还存在不尽合理与完善的地方,但它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影响未来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德国的生态环境监管是一个以行政为中心的监管体系。法律制度上,德国是以生态环境行政法律制度为中心;在监管理念上,德国的生态环境监管秉持法治国家理念、整体性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合作治理理念;在监管手段上,行政机关可以采用直接管控、间接管制和包括规划在内的具体措施;在监管措施的执行上,德国法律赋予了行政机关广泛的行政执行权力,行政机关可以自己采用包括执行罚、行政代履行和直接强制等手段;在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实施监督上,德国强调法院对监管制度实施司法监督,德国就行政监管对个体主观公法权利侵害采取了无漏洞的保护,同时,环保组织通过行使行政公益诉权来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其职责。德国的生态环境监管法律制度对我国的环境法典编撰和环境监管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丁小萍 《浙江学刊》2007,103(3):214-218
社会性别是旨在实现性别公正而识别性别不平等的理论和法律分析方法。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妇女法,我国妇女法仍存在明显的性别盲点,主要表现为:妇女法的国际法和国内法不衔接;法律语言以男性为参照;在两性权利冲突时法益权衡的非正义性;规则缺乏或与原则相冲突使男女平等的法律原则虚化。为实现妇女法的性别公正的立法目的,必须完善妇女法,使妇女法从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相应的措施有:在妇女法法律体系中明确国际法的法律效力;完善妇女法的立法技术;弥补法律规则的缺失;探索男女平等原则的司法适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问题是国际气候制度领域一个崭新的重要议题,它直接决定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切实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的能力和程度。用法律手段保障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我国不断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的必然选择。我国应当以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法律保障的国际法依据为基础,结合我国相关能力建设的基本国情及其法律保障的现状,尽快构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求是学刊》2019,(5):117-127
投资劝诱是金融机构销售投资性金融产品时的主要营业行为,是金融机构成功销售金融商品的主要途径。从私法视角考察,投资劝诱法律本质是一种要约邀请行为;从金融商品销售规制的法理来看,强化私法规制尤为重要。现行金融基本法律规范中缺乏金融消费者的合同撤回权制度,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适用亦存在诸多困境。治本之策是完善金融特别法律规范,在投资性金融产品销售法律规范中全面引入"冷静期"制度,并完善损害赔偿责任制度。而治标之策是依据民法总则、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等一般私法规范和原理,对投资劝诱这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和相关民事责任进行法理解释从而实现规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跨国企业内外部距离的相关理论,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与东道国的外部距离,以及企业国内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之间的内部距离,对企业海外经营活动多元化的影响进行研究.以2010和2011年浙江省有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投资目的国的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内部经营距离和经验距离对海外子公司经营范围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经营距离的影响显著,我国民营跨国企业的海内外母子公司间经营范围差异影响其海外子公司的经营多元化;而经验距离效果不明显,国内母公司未能充分将其行业经验用来支撑海外业务多元化的发展.同时,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活动中更关注与东道国之间的制度距离,而未能很好地考虑文化距离来发展其海外经营活动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研究钓鱼岛争端问题的文献主要是从历史和法律两个角度来论述的,涉及钓鱼岛列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中国对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拥有主权的历史依据和法律依据研究、日本反复挑衅钓鱼岛主权问题的政治图谋以及钓鱼岛争端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等方面。本文专门从国际法的角度对解决钓鱼岛争端的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战争模式、仲裁模式、谈判模式和搁置模式,并从历史和国际法理两个角度对这四种模式在中国未来解决钓鱼岛争端上的可行性选择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北冰洋海冰随着气候变暖加速融化,北极西北航道通航成为可能。加拿大在西北航道管理及主权诉求过程中,加大航道安全及污染防治等航道管理力度,以环境保护名义通过国内法间接谋求其西北航道主权地位,并使其国内法相关原则成功在国际法中得以体现,从而为本国赢取了航道管理的有利因素。但是,悬而未决的西北航道主权之争,航运法律体系的缺失,航道通航服务设施的落后,政府的不力等制约因素,使加拿大西北航道的管理之路和主权诉求困难重重。本文认为,西北航道法律地位问题尚未定论,其主权归属仍存变数,这无疑是加拿大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权威学说"是明文规定于《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的法律概念,其在国际法中的功能由早期的直接国际法渊源逐步演化为辅助渊源。这一流变具有"权威学说"本身的缺陷和国际法整体的发展两个方面的原因。近年来,以《塔林手册》为代表的新型"权威学说"在国际法实践中呈现出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权威学说"是当前国际法学者沟通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我国应当重视"权威学说"在加强国际法律事务话语权中的作用,推动构建国际法的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浪潮中,公法尤其是作为典型公法的行政法在全球治理及全球法律秩序重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法所具有的规范公权、保障私权以及制度正义功能有助于全球法律秩序的形成.针对全球化提出的全球治理理论对公法的传统国内法特征提出的挑战,西方学者提出了全球行政法、欧洲行政法和全球化的行政法概念予以回应,我国也应该加强对全球化与公法多维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清末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4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之后,清政府面对列强屡战屡败。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强烈要求变法,建立新的制度,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侵。本文就当时清政府变法过程中以德国法为范本来改变传统中国封建法律的原因,中国引进德国法的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的积极影响作了客观分析和研究,指出中国近代法制是以德国法为蓝本、并间接参考了日本明治维新后仿效德国法基础上制定的日本法。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由落后残酷的封建法变为相对先进文明的资本主义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