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亦菲  范秋迎 《社科纵横》2012,27(12):13-17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努力适应新情况,积极采取新举措,大力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性嬗变与创造性重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强大的思想保证和有力的精神支持.系统梳理和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实践和基本经验,对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舟  易华勇 《阅江学刊》2023,(4):67-74+171-172
拥有跨模态深度学习能力的ChatGPT具备了全方位介入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超级能力,从文本生成与话语传播双重维度重构了当前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基本格局。主要表现为ChatGPT以惊人的算力、算法、算策以及聚合语料知识等功能叠加重置了意识形态文本生成的基础场景,打破了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传统模式,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治理的底层逻辑。由此滋生不可忽视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风险:物化现象对公意诉求的侵占、政治背景与技术规律的关联、伦理道德和公共秩序的失位不断稀释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加剧意识形态渗透和错误思潮传播、威胁主流意识形态权威。在此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需由被动适应ChatGPT强势介入转向主动识别智控技术,积极解码ChatGPT介入逻辑的底层算法技术,以价值理性为引导推动完善公共向善技术体系建设,建立ChatGPT推广应用与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同向发展机制,进而实现化“智能”为“治理”的良性进阶。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国家的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同时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也诱发了良莠不齐的价值诉求和思想观念,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既提出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难得机遇。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如何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非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牛文浩 《创新》2012,6(1):13-15,126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以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必须以创新为推动力,在理念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等全面创新的构架中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从历史维度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是历史的选择。从实践维度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从理论维度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着重在理论创新、理论引导、理论武装上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6.
徐田秀 《学术交流》2006,2(9):167-169
人类社会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文明的演化。与父权文明的历史演化轨迹具有互文互喻性相通的,是文学创作中对“父亲”形象和父性话语的重构和解构。这种重构和解构已成为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父亲”母题。特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寻父”、“渎父”、“弑父”的创作形态,深刻地揭示了“父亲”这一母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品质。小说中所表现的“寻父”、“渎父”、“弑父”这一母题,寄托了作家重建社会秩序、重建父性权威、重建个人精神信仰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7.
刘天才 《唐都学刊》2006,22(5):137-140
全球化带来了文化转型的新时期,表现为两个特征:一是文化的发展产生裂变,由纵向的传统承传走向横向的文化开拓,主流文化遭到质疑,异己文化得到认同,文化走向解构、沟通、重构;二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文化的发展由一元独霸或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存;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未来文化转型与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其出路只能是:以创新求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文化的创新首先必须确立科学的指导原则和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其二,创造新传统,是民族文化面临的现实选择;其三,文化创新的根本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自我”观;其四,文化创新的目标是建设以“先进文化”为努力方向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霍秀媚 《探求》2022,(5):5-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时候,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它指导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探索实践,推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在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要在坚持“四个自信”的基础上,以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迈向新阶段,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社会阶层利益分化的发展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和发挥其价值引导、抵御渗透、社会整合等多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有助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从而进一步维护和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金太军 《阅江学刊》2012,4(4):12-18
社会问题的存在是社会管理的逻辑起点。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的存在可以从文化层面找到根源:一是信仰体系缺失;二是传统文化被破坏、被解构;三是市场经济的畸形发展对精神层面造成冲击。今后,应建立弹性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恢复主流意识形态,重塑适应21世纪的现代文明,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吴子林 《阅江学刊》2011,(2):94-100
“文革”时期的文学理论是在“两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样板戏”是“文革”时期文艺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畸形产物,国家凭借其示范机制培养政治信念以实现政治认同。作为“样板戏”创作方法和创作原则的理论总结,“根本任务”、“主题先行”和“三突出”等负载了极左的政治理念,使文艺成了“形式的意识形态”,丧失了自身的力量与尊严。  相似文献   

12.
以叙事隐喻和社会建构隐喻为理论支撑,文章分析了婚姻问题的社会建构和个人内化的机理;借助于“外化问题”和“寻找独特结果”的实践技术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解构了婚姻当事人受宰制的主流性别叙事并重构丰富的自我成长故事。本文认为,叙事疗法能够有效地应对高稳定低质量的中国婚姻状况,有利于国民婚姻观念的时代转型和婚姻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结合现代传播学理论 ,回顾总结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况 ,分析了国际互联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正负双重影响 ;研究了加强意识形态控制的必要性及其难点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文章认为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控制 ,消解国际互联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压力 ,使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是一项严峻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大力加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一要不断提高党驾驭意识形态领域新形势新局面的能力;二要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非主流意识形态;三要积极拓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颖 《社科纵横》2007,24(4):167-168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以描写美国东部白人中产阶级生活见长,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消费文化的时代中产者婚姻,爱情和性关系的混乱,评论家称他为“社会历史变化的准确记录者。”笔者主要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厄普代克《兔子,快跑》中文本与历史的关系,进而得出《兔子,快跑》中文本化的历史是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潜文本的重构。在重构的过程中,“兔子”哈里和作家厄普代克同时完成了自身塑造以及文化身份的认同,而文本化的历史本身又体现出了厄普代克对处于权力话语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颠覆。  相似文献   

16.
感性渗透是意识形态传播时代化转型的重要趋向。在现实活动中,这种感性渗透表现为巧用技术的感性传播方式、利用直观客体营造在场体验、借助感官刺激促成感性认同,实践逻辑是经“显其象”来“致其情”以“达其意”。然而,在服务于主流话语传播的同时,网络也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渗透开拓着空间,从而使网络信息场沦为意识形态博弈的赛地,技术化感性表达催生“信任异化”的共识分裂,主流意识形态对生活世界的价值领导力被削弱。当前必须坚持“立破并举”的原则,从正反两方面切入强化导引,既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接地气”“扬朝气”“养生气”,也有效揭批和防范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浸染,重塑网民的感性实践观。  相似文献   

17.
蒋海 《社科纵横》2013,(2):34-36
新时期,高校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必须从强化理论武装、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建设忠诚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搞好意识形态工作保障投入机制、探索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着手,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说服力、引导力,始终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引领校园思想阵地、凝聚广大学生共识。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7,(2):174-176
网络空间是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新时期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新形势下影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国外社会思潮、极端宗教思想和各种境外非政府组织势力渗透等,要维护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并以此为抓手,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在青年学生当中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从多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进行综合的防范和治理。  相似文献   

19.
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确立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同时应坚持政治与经济、建设与批判、继承与创新、“德治”与“法治”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8,(8):57-6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评论成为引导舆论、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手段。网络评论具有传播快、主体多、界域广等时代特点,使得通过网络评论呈现出来的意识形态传播更加复杂。通过分析网络评论的情绪化倾向、虚假化倾向、政治化倾向,可以判断网络评论既可以助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也可以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网络评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良好的意识形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