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论述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建设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剖析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建设的目标设想以及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作者认为,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与建设,不仅是建立农村市场经济,而且是建立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从建立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认识和设计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与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
潮起潮落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一大批劳动力毅然离开世代生息的故土家园,流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务工经商,从而在中国大地上卷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民工潮”。今天,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他们的命运如何呢?面对市场:农民的新抉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我国东部部分僻远地区和中西部广大农村,经济仍不发达,农业发育尚不健全,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使许多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农民工退保看社会保险改革的制度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工潮可被称之为第四次人口大迁徙,并且这个持续近30年的民工潮可能至少要再持续几十年,它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影响上都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大迁徙。目前,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为2亿,创历史新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企业被逐步推回了市场,它要与其他所有制成分的企业在竞争中国负赢,这无疑给公有制企业加注了追求效益的动力,增强了它们按照价值规律配置劳动力的自觉性。而“民工潮”对城市的冲击恰恰为之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农村旁动力,由此刺激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但是在其初期阶段,由于供求信息不畅,就业服务机构尚未健全,企业和农村劳动力往往难以直接结合。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在工资、待遇上还没有完全解轨,企业也会发现原有的一套劳动管理机构和方法并不完全适应农村劳动力。由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招收…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娇萍  邢方 《唐都学刊》2005,21(4):74-7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及其转移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问题,多年来专家们从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农业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与现代农业及城市工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不对称角度看尚显不足。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术水平,是实现剩余劳动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进城打工这种劳动力流动的现象,即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视为农民依赖其掌握的社会资源获得新的社会地位的过程。本文分析依据作者1995年在中国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的问卷抽样调查资料,调查结果发现,民工在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过程中,主要地依赖了其传统的亲缘和地缘的社会网络,就像当初农民进入乡镇企业时把这一网络移植到企业中一样,现在又把这一网络移植到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圈子。令人惊奇的是,在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这种与现代性原则格格不入的传统社会网络,却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发挥着节约农村-城市劳动力迁移成本和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群 《求是学刊》2003,30(5):61-6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创新。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是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竞争;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率;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转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最后20年,由于农村人地关系紧张、食物由不足到过剩导致粮食价格下降,以及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大批农村劳动力加入移民队伍,向城市流动。而城市工业结构调整也造就了大批城市下岗人员和失业者。在未来10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劳动力市场将出现三个方面的巨大矛盾:劳动力总量与结构性限制的矛盾、城市下岗人员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矛盾、现有劳动力与新生劳动力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农村生产力,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回流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人口流动新现象,这为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引发学术界的持续关注。通过梳理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原因既有政策与家庭方面的拉力因素,也有个人与城市生活方面的推力因素。农村劳动力回流能够促进当地非农等产业的发展,但也增加农村发展负担的风险。对此形成了就业引导、制度保障、人力重塑等治理路径。今后的农村劳动力回流研究需要在理论观点体系化、研究视角综合化、治理措施具体化等方面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1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我们回首30年农村改革开放的历程时,当我们全身心投入新农村建设时,不妨走近我们的邻邦,去领略那里乡村的风采,无疑有益于拓展我们的眼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二、三产业,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区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民工潮”。笔者所在的国贫区(县级)现有农村劳动力35万多个,其中,从农村流向城市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就有17万多个,占总劳动力的48%,其中,在区内从事二、三产业的仅有4.5万个,仅占总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人口大批向城市转移,是一切发达国家都曾经历的过程。从1949年到1983年,我国农村人口由48,402万人增加到78,36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适龄劳动力由23,700万人增加到44,747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9%;在业劳动力由16,549万人增加到34,258万人,平均每年增长2.1%。农村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口的增长。在农村劳动力不断增长的同时,由于工业、交通、水利和住房建设占地,耕地在不断减少。按播种面积计算,1952年农村每个劳动力平均有11.6亩,1983年则减为6.3亩,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9,(9):36-41
农村劳动力在从农业部门转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城市工业部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转移者本身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而且这种劳动力配置结构的调整有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这是经济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效益的一种经典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跨区域、跨部门的流动,城乡间、产业间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重新配置,这种劳动力资源再配置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农业劳动力转移成为化解"三农"难题、促进城乡融合以及推动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国外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类型差异角度,归纳国外城市化中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总结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与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得出在城市化中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该良性互动,应选择符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采取分散型和多层次的转移模式效果较好;要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土地政策;重视城市化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发挥政府在法律、交通和教育方面的作用;保持城市建设与人口城市化速度相适应等规律和启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对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文哲民 《社会工作》2010,(15):34-36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凸显已经表明农村社区福利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由于中国城乡二元体制问题有待进一步打破,国家政策已经大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流人城市,以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但是,在转移劳动力的同时,农村人口结构正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推动农村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时,需要考虑如何化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农村转移劳动力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具有文化程度偏低、转移行业单一,转移地点以西部地区为主,缺乏组织性,兼业打工为主等特点。户籍制度,劳动力素质低,城镇化水平、乡镇企业发展程度低,思想观念保守,是制约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改革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创建劳务品牌,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能促进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导要素。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付能力不足,难以支付向城镇转移的各项费用,素质能力偏低,弱化了转移意愿,降低了转移空间(就业空间),从而导致城镇化进程滞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能够通过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付能力,通过的素质门槛也较低,从而对转移能力的要求也较低。因此,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不足的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小城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素质能力;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制度成本、生活成本与心理成本均较低,就业建设是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目前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拓宽福建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必须从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阐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性,剖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丽辉 《社科纵横》2004,19(6):9-10
本文认为我国从属劳动力市场具有市场容量大 ,可以充分容纳大量劳动力就业 ,以及市场化程度高 ,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特点 ,进而阐述了从属劳动力市场对西部地区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从属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30年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法治建设走过了30年光辉历程。30年法治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