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及与二者密切相关的东海、南海争端不断升温,东亚地区陷入了明显的安全困境。然而,由于学界目前对东亚以中国为中心并日趋复杂的安全困境图景缺乏清晰界定,不少讨论呈现出相互矛盾的特征。究其根源,主要是这些讨论过于简单化和静态化地理解了安全困境这一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因此,本文将从对理论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入手,对安全困境进行明确和严格的定义,并对相关理论进行拓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东亚地区目前出现的主要安全困境,按照学理标准将其分为低度安全困境(中国同东南亚部分国家)、中度安全困境(中美)和高度安全困境(中日)三层次;最后,针对上述三层次的安全困境,本文将分别提出中国的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农产品在生产、运输、贮藏、加工、分销、包装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需要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进行全程跟踪以便加强监管.RFID技术的应用正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全程跟踪,借助RFID电子标签可以方便地记录农产品的原产地信息,借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对农产品的运输、配送、仓储等环节进行跟踪和管理,利用 传感器技术可实现对农产品不同生产时间所使用的各种农药、化肥、生长剂、催熟剂的监管和控制,进而全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跟踪体系,满足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要求.及时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跟踪受到污染的农产品,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和监控.RFID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无疑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条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在国内推广这种技术还面临许多困境.只有克服这种困境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的农产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3.
战略互疑已经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对其成因的既有阐释更多地强调引起互疑的制度差异、文化观念及力量对比、错误知觉等因素。本文在梳理并准确定义"安全困境"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互疑形成的原因。文章认为,战略互疑根源于安全困境的结构性因素并因安全困境的激发性因素而升级。严重的战略互疑可能会造成误判,引发螺旋情景甚至导致双方的战略对立或持久对立。国家间的安全困境不能从结构上消除,但是双方的相互战略保证和决心可以缓解引发安全困境的结构性因素。克制、沟通与合作有利于消解安全困境的激发性因素从而减轻双方的战略互疑程度。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中日安全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控制这种安全关系的枢纽是"历史镜像"与"现实映像"交织形成的所谓"安全困境".安全问题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敏感神经.由于中日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增强,特别是日本国内的社会变迁导致其国民的恐惧危机意识加剧,使日本的自我中心定位意识加强,这为"虚幻的安全困境"提供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可持续地改善中日安全关系就要揭开安全困境的面纱,关键是要弱化日本国内的恐惧危机意识,实现其政治保守化和右倾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和印度正在迅速崛起为海上大国,两国不仅海洋互动频繁,而且海洋权力和利益也同步延展,两国关系中的安全困境逐渐由内陆边疆不断向海洋延伸。在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背景下海洋权力不对称、威胁认知偏差、民族主义沉渣泛起、外部行为体介入是中印出现海洋安全困境的动因所在。中印在海上竞争加剧、敌意螺旋上升,严重影响中国营造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建设中印海洋命运共同体成为缓解中印海洋安全困境的有效"良方"。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亚毗邻国际安全威胁--特别是恐怖主义威胁--的发源地,因此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国家安全和反恐服务的市场.各种势力在这个市场上活动和竞争.在此条件下,乌兹别克斯坦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地缘政治困境,其与俄罗斯和美国的战略合作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国崛起背景下的中日安全困境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面上看,历史问题是当前中日关系对立的焦点。实际上,潜伏在历史问题 之下的中日安全困境才是导致双边关系出现重大战略性变化的真正原因。安全困境的形成有 着深刻的大国崛起背景下的结构性原因,如不加缓解很可能成为两国走向冲突的诱发因素。建 构主义理论提示,缓解或跳出这种局面的途径,在于培育和形成东亚区域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在南亚地区,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等强国,巴基斯坦面临着新旧战略困境交织的局面,严重危及国家安全和利益追求。究其根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印巴安全困境的延续、阿富汗反恐战争导致的国家西北边境地区的"塔利班化"趋势、巴美反恐同盟困境的历史再现,以及弱国家特性的显现。由此也决定了巴基斯坦需要放眼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新现实而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与手段。  相似文献   

9.
东亚一向是“安全困境”表现十分突出的地区,维护东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东亚各国的共同利益,但共同利益的存在并不能保证安全合作的顺利实现。目前,影响东亚安全合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实主义的权力因素,又有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制度因素,还有建构主义的认同因素。权力、制度、认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影响着东亚安全合作的进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国家,美国一方面通过优化其核武库、强化威慑战略,增强其相对权力优势;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核不扩散及核裁军进程,以削弱他国的相对权力优势,最终在整体上实现、保障美国的绝对安全。实践证明,国家在谋求一己之相对权力优势和绝对安全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难以克服的内生困境,即"获得权力的大小与安全实现的程度呈反比例变化"或"寻求权力与安全间的悖论"。这就是权力、安全的相对性特点,也是美国遭遇"核困境"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安全困境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领域最为核心的理论之一。南亚地区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均掌握了核能力,且置身于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之外,安全困境在南亚地区凸显。南亚地区核安全网络具有非对称性和大国介入性两大特点,且呈现出与世界其他区域相比更为复杂的核安全问题,南亚地区的核安全态势不容乐观。倡导新安全观和和谐世界理念的中国应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南亚地区实现核安全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在观念上,确立“以人为本”儿童发展观 在以人为本的儿童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待孤残儿童与困境儿童的态度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是接纳的而非歧视与排斥,能够以客观、体谅的心态,在平等、安全、温暖的氛围中与孤残儿童和困境儿童建立深入的信任关系,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  相似文献   

13.
周昂 《东西南北》2013,(8):64-65
50年前,日本曾深陷食品安全的困境,毒奶粉、含镉稻米、含汞鱼贝……日本的民众靠的不是自行生产食品,而是靠推动、组织更优化安全的专业生产模式,走出了困境。  相似文献   

14.
海权论认为,世界大国持续繁荣与安全的关键在于对海洋的掌控,而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濒海国家发展海权将不得不面对其地缘政治条件的缺陷带来的诸多两难困境。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与海上力量相对不足的不平衡状态,对发展海权的需求增大。中国要发展的海权是基于国家主权与国际海洋法基础上的合法海权,而不是近代西方列强追求的全球性霸权海权。陆海复合型国家面对的同时发展海权与陆权的两难困境.为中国的海权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5.
印度的印度洋战略与中印关系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亮 《南亚研究》2011,(3):53-65
未来中国在印度洋的利益能否得到实现和保障,关键在于能否与把印度洋视作其国家安全要害的印度在印度洋事务上进行有效合作。中印两国间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合作内容将消解两国间所谓的"安全困境",增进互信。中印在印度洋事务上的合作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国在印度洋的政治、经济与安全领域的竞争态势均越来越明显,出现了经济合作与战略互疑并存的状态。地区问题带来的动荡和战略竞争引发的动荡"此起彼伏",给印度洋安全局势增加了新的紧张和动荡,由此也使得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更加突出,两国关系中的安全困境不断向海洋延伸。中国西进印度洋,被印度认为是最大的威胁和挑战。即便在中印两国的利益交汇点逐渐清晰,挑战和威胁逐渐趋同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战略互疑从未改变。新德里对北京在经济合作上的态度相对积极,政治互信上的反应则相对谨慎,两国似乎正在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合作困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日本与法国在双方“印太战略(构想)”的相互交汇与影响下,陆续开展了涵盖机制建设、防务装备与技术合作、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及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海洋安全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日法两国能够在印太地区开展海洋安全合作,除了受到“印太”地缘结构变化及美国“印太战略”等外部条件影响外,也与双方巩固本国既得海洋利益、维护西方自由国际秩序和稳定的双边关系等内在基础密切相关。在当前美日等国不断扩大海洋安全合作联盟的背景下,日法海洋安全合作无疑会对中国的海洋安全及权益带来一系列影响。然而,由于法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多元化的外交传统、日法在遏制中国和对俄问题上存有分歧,以及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也将面临集体行动的困境,这都不可避免地制约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庄三舵 《社科纵横》2006,(10):141-144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范例,道德领域中也存在囚徒困境现象。重复博弈、信息对称、道德奖惩可以帮助人们走出道德囚徒困境。与道德囚徒困境相关的经济人和道德人、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可以走向统一,而道德回报的真正实现是走出道德囚徒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有企业冗员是企业改革中的一大问题,无疑这是计划体制下的就业制度和庞大的人口压力造成的。国有企业要走出困境,减少企业冗员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或者说是一个条件。但是,减员就能增效,就能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或者说减员和增效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显然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减员增效作为一个命题,至少包含以下几个假设或前提条件:企业的产品必须是有市场的;企业的内部管理是良好的;企业的领导是有良知和责任的。根据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来看,第三个假设或条件是最关键的。但是就是这个假设或条件是最令人担忧的。笔者所知的一个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发展理论现实困境的讨论,指出其未来路径,以加快其理论上的完善,最终实现经济繁荣、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进步三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