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国耀 《社科纵横》2005,20(2):212-213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某方面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等多方面形成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安雄 《探求》2004,(6):72-75
广东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具有许多积极、进步的因素,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应从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四个方面,开展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民族复兴、国家振兴的高度做出的英明决策。作为我国公益福利性事业单位,福利机构承担着福利机构中未成年人教育的重大责任。如何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大环境中,加强和改进福利机构中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对每一位福利机构的工作者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流浪未成年人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和学校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生活上存在许多不良习惯,成为世人眼中的“坏孩子、野孩子”。很多家长极力避免自己的孩子与他们接触,使原本就缺少父母亲情的他们又失去了同伴的友情,内心更加孤独,性格更加孤僻。越发不愿与人交往,失去了一个人赖以成长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丧失了今后走向社会,利用社会资源,改善自己生存环境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乌鲁木齐救助管理站从三个方面人手,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矫正他们生活上的不良思想行为,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流浪未成年人与社会沟通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独立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盛聪 《社会》2004,(11):50-52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制定和颁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难以养成主要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带来的消极因素直接相关,还与西方文化扩张与价值观渗透的消极影响、学校道德教育薄弱、家庭教育基础不牢、社区教育力量不足以及不良文化的侵蚀有关。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方式,突出教育重点,充实教育内容,强化教育效果,抢占教育新阵地,支持重点教育组织,发挥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7.
陈燕 《社会福利》2009,(6):45-46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制建设,是保障未成年人基本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和谐视域下加强对于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现象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流浪未成年人的预防、救助、监护、安置和矫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家庭、学校、以及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志愿服务方兴未艾,已成为一项推动社会发展、催生现代文明的世界性社会运动,志愿服务正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通过综合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志愿服务,促进了  相似文献   

9.
正方法一: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于流浪儿童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们感受到重视,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爱是医治一切伤痛的良药。通过实施心理疏导和调适等措施,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消除社会不良影响,努力促使流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创造条件。方法二:家庭在避免未成年人流浪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是未成年人的温馨港湾,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朋友,未成年人没有自立能力,家庭应  相似文献   

10.
要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于忠正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1.
杨珺 《社会福利》2014,(8):44-44
正现状与问题"碎片化"、"零散化"在我国,涉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部门有民政、公安、教育、卫生、残联等二十多个职能部门,但是各自为政,资源不能共享,工作中出现单打一,不能形成合力。无统一的"指挥"机构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零散化""碎片化",多头管理的形式下,缺乏专门机构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缺乏行之有效的协调与配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完善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基本围绕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大都是说教式的,  相似文献   

12.
刘红霞 《社科纵横》2008,23(7):159-160
感恩教育载体,即"以感恩教育为载体"之意,也就是指教育者通过对未成年人进行感恩教育这一途径,向来成年人传播丰富、正确、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信息,引导未成年人发现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价值,唤起未成年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认同和感激,形成和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一种思想道德教育形式.本文就感恩教育载体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其运用谈一点个人的拙见.  相似文献   

13.
正四川省仁寿县创新构建了以家庭监护干预为核心、独具仁寿特色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1685工程",形成了"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格局。形成分类施助机制201 3年5月,该县经过反复探索实践,成功构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1685工程",制定《仁寿县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突破了救助对象单一的现状,实现对流浪儿童救助拓展到对  相似文献   

14.
李颖 《社会工作》2010,(11):31-33
社会工作视野下,流浪未成年人问题是社会和家庭变迁的产物,而作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主体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应当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承担救助、保护、教育、服务流浪未成年人的责任,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改进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当代社会主义所所长、研究员陈静主持完成。2004年初,前任省委书记宋法棠同志交办给我院七项重大课题,其中“加强和改进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共同努力,其结项成果《关于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与对策建议的研究报告》得到了前任省委书记宋法棠同志的重要批示。他在批示中要求主管教育工作的省委领导和教育厅负责同志,在“研究明年工作时要很好地吸收该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并制定落实具体措施”,并在省委九届六次全…  相似文献   

16.
邓定永  钟亮鸣 《探求》2015,(1):51-56
未成年人销假犯罪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呈高发态势。此类案件的主要特点为:犯罪主体多为亲缘性或地缘性的犯罪团伙,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较小,涉案未成年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未成年犯罪人多为从犯且获利极少。未成年人参与销假犯罪活动的原因主要是:为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法律认识错误、家庭和学校在道德和法制教育方面的双重缺失以及沿海地区有利的外部环境。作为预防对策,应当从强化家庭、学校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以及净化市场环境入手。此外,处理销假案应宽严相济,对未成年的初犯尽量免予刑事处罚同时将其作为污点证人,而对首要分子则适用"教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从严规定。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极其重大作用,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2014年9月27日,第九届全国救助管理站站长交流会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长春召开。会议以"创新救助管理工作机制,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为主题,旨在分享救助管理工作的创新做法,探讨救助管理工作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交流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的有益经验,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会上提出,要积极应对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全力推动救助管理工作,倾力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要在现行制度框架下,逐步推动建立"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国家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形成"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9.
陈滢 《社科纵横》2011,26(3):37-39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在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中的普及越来越广泛,但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带来了许多困扰,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为未成年人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牛庆超 《社会福利》2006,(11):41-42
未成年人是社会弱势群体,流浪未成年人则是社会更为弱势的一个群体。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做好未成年人,尤其是流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