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辛亥革命前10年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鼓吹、倡导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其中较为突出的思想有三种。(1)排满反帝的民族主义:他们把排满与反帝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摆脱清朝专制主义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援助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斗争的思想,并提倡培养民族主义的情感。(2)开民智、进文明的革命进化论:他们把革命与进化相联系,认为,革命是开启民智的钥匙、是民众由奴隶成为主人的途径、是野蛮进到文明的手段。(3)铲除奴性的“无圣”与“革天”:奴性的表现是做君主专制下的奴隶、做古圣先贤的奴隶和做天命神学的奴隶,这三者之间有内在联系,目的都叫人匍伏在君、圣、天之下,使人丧失自由、平等、独立的意识,因此,革命派明确提出了“无圣主义”和“本天”的主张,以使民众从奴性意识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2.
在古希腊,尤其是在古雅典中寻找现代民主的根源已是习以为常.当然,雅典的直接民主与现代的代议制民主之间的差别是要考虑的.同样,对于雅典男性的自由公民--且不论奴隶、外乡人和女人--民主参与国家事务的限制也是要关注的.  相似文献   

3.
星竹 《东西南北》2008,(6):59-59
只有自由的心境,才会有杰出的作品。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第一个作出这种预言的是瑞士钟表匠塔·布克。1560年,他在埃及的金字塔游历时,作出了这个预言。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六百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的,由30万奴隶所建造。  相似文献   

4.
成然 《浙江学刊》2005,(4):51-56
自由和纪律是现代性的关键特征,但长期以来有关现代性的讨论,偏向于解放的话语,对纪律化维度重视不够.福柯对纪律社会的谱系学分析,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对现代性的纪律化层面的关注.本文以两位经典社会学家即韦伯和迪尔凯姆有关纪律的论述为焦点,分别探讨了他们在纪律与自由关系上的不同观点.韦伯认为,随着以纪律为基础的科层组织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现代人将越来越失去自由,成为铁笼中的奴隶;而迪尔凯姆则从人的双重性和有限性出发,强调纪律是解放和自由的工具.其间的差异,既体现了他们理论取向的不同,也是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使然.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决定论仅仅看作这样一种立场,这就是每一事件(其中也包括人的行为)皆可从以往的事件中找到其根源的依据,那还谈得上人的自由吗?在对这一问题提供满意答案的时候,哲学的努力一般会碰到两种抉择:要么决定论同自由相统一(统一论),要么是不统一(不统一论).统一论主要坚持的论据是,自由同决定论不对立,自由同强制对立.认为自由就是毫无道理的随心所欲,这是对自由概念的曲解.自由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其行为一般被我们评价为是对强制行动的批评,是有某些特殊原因的.例如,某人按自己  相似文献   

6.
王玲 《社科纵横》2013,(3):97-101
黑格尔认为法是理念的自由,他以此不仅把法看成由文字表述的条文构成的通常意义的法,而且把法理解为由伦理道德构成的精神性的存在,认为法是意志自由的表现阶段和形式,是人的精神的规定。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主观的法,伦理是主客观结合的法。它们不仅是法的构成环节,而且是国家观形成的基础。黑格尔国家观是伦理道德与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西方公民资格的主流范式与美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公民资格传统通常划分为两大主流范式:一是以权利为中心的自由主义范式;二是以美德为中心的共和主义范式。两大范式后面都隐含了平等的前提和自由的目标。但考察十九世纪的美国公民资格,它似乎表现为一种完全不同的"另类"。那一时期的美国公民资格以对印地安人、黑人、奴隶、妇女等"二等公民"的排斥作为基础,以社会不平等作为前提。在内容方面,它以奴隶的生活作为参照点,以获得社会大众的承认和接纳作为目标,与主流公民资格范式的自由追求相去甚远。美国公民资格传统不仅为分析公民资格的发展范式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美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正> 依据传统的看法,一般把自由归于认识论,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对自由应当从哲学的总体性角度进行研究,自由不仅是认识论范畴,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范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这个自然必然  相似文献   

9.
郑闯琦 《唐都学刊》2003,19(1):121-124
鲁迅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必须区分为元话语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分析。近年来对于鲁迅是不是自由主义者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对这两个层面未加区分的结果。本文主要从鲁迅与自由主义在元话语层面的对话这一角度进行讨论,认为鲁迅与自由主义看似内核一致的个人主义其实是恰好相反的两种类型,鲁迅批判继承了尼采等思想家的力量派个人主义,并对具有"奴隶道德"特征的权利派个人主义及以之为基础的自由主义进行了元话语层面的批判。鲁迅并且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主奴认识模式和"立人"、改造国民性思想,并把这一思想后来运用到包括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思想的实践批判中。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自由意志思想的政治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意志问题无论对于理解国家的政治生活,还是对于理解个人的社会生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黑格尔从思辨哲学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十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自由意志的三个环节和自由意志从自在的自由到自在自为的自由的发展,提出了法是自由的定在这一著名的论断.黑格尔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人的自由意志问题是非常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1.
《豳风·七月》学界一般认为是奴隶们反抗剥削,反抗压迫的诗篇,其理由是诗中写了奴隶们长年累月的艰辛劳动,却过着无衣无食的穷困生活,甚至人身都没有保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果真是这样的吗?如果离开蕴育这首诗的时代、社会诸条件;如果不把握这首诗的整体基调,而惑于诗中片言只语,其结论自当如此了! 这首诗  相似文献   

12.
自人类一开始"性"就是生命的表现,它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繁衍的传承,当然也是一种艺术.从中人类及自然界都获取了无穷的力量.对性的崇拜是一种本能,是人类永恒的一个艺术表现主题.是对艺术的推动.性是个隐讳的话题,通过此研究能更加自由表达出艺术家的自身强烈情感,更加自由的对艺术进行创作,挖掘更深刻意义的感性认识,而不是单纯的对表面现象进行素描色彩的绘画.使性不再为客观世界的奴隶,建立对性的正确意识,打开艺术的自由之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奴隶性”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批判“奴隶性”、树立“国民意识”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所谓奴隶性,是指长期封建专制统治所造成的人们安分、柔顺、依赖的顺民性格和安于奴隶地位的奴才意识。中国近代的一些货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家,不仅揭露了奴隶性的种种丑恶表现和严重危害,而且深入挖掘了它所以产生的根源。他们指出,中国人中的奴隶性是长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造成的,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恶果。他们批判奴隶性,是为了在中国人中树立新型的资产阶级的“国民意识”,使中国人由奴隶进而为国民。为此,他们曾大力宣传提倡资产阶级的权利和义务观念,并论述了两者的关系。本文还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发动的这场斗争所造成的积极影响及其不足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的自由观开启并规定了西方传统哲学中自由的两个路向:一个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唯智主义的自由路向,一个是希腊晚期反知识论的自由路向。古希腊自由观的问题是本体的自由没能建立。中世纪基督教的自由走的是第二个路向,它试图把自由植根于信仰之上,但却出现了自主性自由与接受性自由的悖论。近代康德前的哲学家走的仍然是知识论的路向,它否定了把自由建基于信仰之上的可能性,但这种自由仍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普通人很难拥有自由。康德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变知识论的路向为反知识论的路向,把自由引入道德领域,但由于其哲学的二分性,其自由仍具有消极性。黑格尔克服了康德的二元哲学,建立了积极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三维自由论》评介叶舟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贾高建同志的新著《三维自由论》,是“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之一,是一部深入探讨自由问题的理论专著。该书从宏观高度对当代争议颇多的自由问题进行了新的整理和归类,在科学揭示自由范畴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李璐  冯宏良 《学术交流》2007,3(4):39-43
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两种基本价值,自由与秩序互相依存,这根源于它们各自内在的价值限度。在现代政治生活中,自由一般被具体化为人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结构,秩序一般被具体化为一种法治结构。在法治的结构框架内,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政治秩序实现了统一,社会政治系统保持着稳定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自由与秩序的互动共存构成了社会政治稳定的价值规定性。这里应强调的是:社会政治稳定是作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自由与作为法治结构的秩序进行互动的结果,也是这种自由与秩序和谐共存的状态。伴随民主政治的兴起,社会政治开始从权威结构秩序向法治结构秩序转变。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社会政治稳定依赖于权利与权力在法治的框架内获得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对于社会政治稳定来说,这种动态平衡关系是自由与秩序互动共存关系的逻辑延伸。  相似文献   

17.
自由乃哲学之核心问题,在古希腊,自由还只是一种自由知识的自由,即以一种超功利、超实用的态度去对待、认知事物的自由。这种侧重于从摆脱-解放的角度去理解的自由有其局限,那就是这种自由停留于理论领域。把自由推进到实践领域,是哲学在犹太-基督教的一神教信仰的启示、推动下进行的。自由不仅具有摆脱-解放的维度,更有从无创有、从自身开显一切、决定一切的意义。追问自由,就是追问自身,回到自身。这是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古典哲学完成的一项伟大工作。从无创有、从自身开显一切的自由思想,已隐含着自由与时间、历史的内在关联。挖掘这种内在关联的正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工作。西方哲学,也即是"日落"之哲学,它把从东方旭日普照开始直至日落归于黑暗的世界内化为一个内在的自由世界。作为东方思想之国,中国哲学面临着在"朝日"之光下消化并重新照亮、复生这个自由世界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尼采的"超人"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超人"意味着人是要被超越的,意味着人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常人"的行为总是瞻前顾后,为了照顾到各种关系,为了左右逢源,常常放弃能够做的事情."超人"则不同,他既不做道德律的奴隶,也不做自然律的奴隶;既不是受"天条"束缚的唯唯诺诺努力修善乞怜于神恩的庸人,也不是为竭力摆脱奴隶地位成为主人而对一切采取报复的复仇者,而是不用他者认可的纯粹主动者."超人"的意志不需要与另一个真、善、美协调,他本身就是真、善、美;"超人"是无辜、无邪、无罪的,是真正自由的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评估者.因此,"超人"虽然常常是悲剧性的,但却是乐观的、愉快的.  相似文献   

19.
朱应平 《求是学刊》2008,35(2):83-88
默示的宪法性迁徙自由是由宪法适用机关从宪法中引申出的默示性权利.默示性迁徙自由的法理基础在于它可以弥补成文宪法权利的不足,也是因为迁徙自由非常重要,即使没有明示性写入宪法中也需要把它从宪法中推导出来.中国目前存在多种限制或阻止迁徙自由的情况,为了清除一些错误的认识障碍,有必要从宪法中引申出默示性迁徙自由,且宪法中有多项内容也足以引申出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20.
正"车厘子自由"源于爆款文章《26岁,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文章把女生财务自由从低到高分为15个阶段,最基本的是辣条自由,然后是奶茶自由、视频网站会员自由、外卖自由、咖啡自由、车厘子自由、口红自由、衣服自由等。之后网上掀起了晒车厘子价格接力和"朋友圈杯"车厘子摄影大赛;"我终于知道一颗车厘子多少钱了!"成了微博热门话题;"有些人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地里连车厘子都吃不起!"一语也风行一时。那些嚷着自己没有"车厘子自由"、只有"喝水自由"的网民,很多都是哭穷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