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梯玛”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玛文化是现存土家语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文化。“梯玛”的引申义是“女神”,它的前期任职是女巫。梯玛法事活动中生存崇拜实则是梯玛崇拜。梯玛在土家族社会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梯玛是土家族社会中的宗教职业者,主要通过巫术活动为人驱鬼逐疫、消灾治病、求子、还愿。在土家族历史上,梯玛信仰广泛存在,梯玛是地位显赫的社会阶层,在土家族社会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改土归流以来,在国家力量的作用下,梯玛信仰在逐渐萎缩,梯玛在多数土家族地区逐渐消失,只是在土家族聚居的深处有残存。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梯玛消失得更快,残存的地方也出现传承断裂,存世的梯玛寥寥无几。改革开放后,在土家语存留区的局部地方出现梯玛信仰的“复兴”。梯玛信仰的复兴是与土家族社会现代性深入不够的背景下还能发挥其特定功能有关。“玩菩萨”仪式及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显示出梯玛信仰“复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梯玛是土家族的宗教人员,担负了传承土家族歌舞、祭祀等仪式的职责,是土家族古代社会重要的民族文化传播者。土家族梯玛的文化传播功能大体上分为几个方面,其一是他们主持摆手舞、八宝铜铃舞等,传承土家族民俗;其二是他们为土家人行医诊疗、调解纠纷,传递医药知识和社会伦理观念;更关键的是,梯玛活动留下了号称“研究土家族人文历史的活化石”的《梯玛神歌》。  相似文献   

4.
2006年的土家族文化研究,呈现出几百篇文章。纷繁的研究成果让人目不暇接。为让这些研究成果有序地展现给广大的土家族研究学者,笔者在此作一梳理,并总结其特点,以飨读者。一、宗教信仰调查研究伦理思想剖析探讨1.由雷翔、刘伦文、谭志满对广泛流行于酉水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梯玛“玩菩萨”仪式的跟踪调查,并将其调查仪式的记录经过整理,以《梯玛的世界》为名正式出版,为我们认识梯玛,了解土家族原始宗教信仰乃至追溯土家族原生态社会提供了钥匙。陈心林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南部方言区土家族红衣老师(梯玛)信仰的主要内容,并从民族性与混…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梯玛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许多古朴的文化事象显得扑朔迷离,譬如梯玛文化就是如此。关于梯玛文化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现在仍有学者对梯玛文化在进行不断探索。在这里作者对过去的研究作一概述,并指出研究中的一些孱弱之处,以便为更深入地对土家族原始宗教以及民间信仰研究作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梯玛巫祀与戏剧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西土家族聚居区,至今仍留存着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跳神活动,土家人谓之“梯玛跳神”。这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原始宗教现象,亦是一个极其迷人的艺术现象。说梯玛跳神是神秘的原始宗教现象和古老的艺术现象,是根据梯马跳神的内容、形式以及文化品格和社会功能而言的。从某个角度看,梯玛跳神亦是乡村的戏剧表演,是一种“巫戏”。尽管梯玛跳神还不具有现代戏剧的特征,但它与湘西雅愿戏及其它地方戏曲有着极其密切的血缘关系。一、梯玛跳神是宗教与戏剧的中介中国古代的哲学中贯穿着“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的思想,于是,人亦逐渐…  相似文献   

7.
《梯玛》又称《梯玛神歌》,是土家族一部古老的歌乐。《梯玛》反映了土家族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展现了土家族人热爱生活、追求生活、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操。《梯玛》是土家族两千多年历史的史诗。  相似文献   

8.
梯玛信仰与叶梅的小说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玛信仰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既体现为土家人的刚健性格和乐观精神,也隐含着土家人的生存意识、集体意识。在土家族女作家叶梅的中篇小说《撒忧的龙船河》和《最后的土司》中,梯玛信仰是结构文本的核心因素。对于小说世界中的土家人民,梯玛信仰潜在地引导和约束着他们的生活,根筑了他们生活的勇气和期冀;而对于作家叶梅而言,写作即展演土家文化,这不但饱含了她对土家文化的认同,也饱含了她在多元文化碰撞的态势中对本民族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梯玛》又称《梯玛神歌》,是土家族一部古老的歌乐。《梯玛》反映了土家族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展现了土家族人热爱生活、追求生活、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操。《梯玛》是土家族两千多年历史的史诗。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的民间宗教,论者多定为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这大抵是正确的,至少曾经如此。但是,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制度,往往是这个文化系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运动的结果,往往对社会生活有着全面影响。越是落后封闭的民族,越是如此。因此,对土家族宗教,不分其发展阶段,似乎就过份粗略了。鉴于梯玛在土家族民间宗教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拟对梯玛敬奉的诸多神祗作一系统的梳理分析,借以探讨土家族宗教的变化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梯玛信仰研究——以拉西峒村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实地观察一次土家族的还梯玛愿活动,分析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状况。文章指出,这次梯玛法事活动主要是一种行为层面上的重演,尽管这种“重演”即是土家族传统民间信仰遗留的一种反映,但它已失去了其所以产生的原始观念基础神圣性与神秘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力量的干预、外部文化的影响、医药知识与生产技术的普及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重庆是具有深厚巴文化底蕴和多民族的聚居地,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创造了大量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语、“哆儿调”、摆手舞、南溪号子、傩戏、梯玛神歌、薅草锣鼓、吊脚楼工艺、悬棺葬、“西兰卡普”织锦工艺等。然而面对这些灿若明星的民族文化,其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迅速行动起来,对其进行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  相似文献   

13.
"跳马"仪式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祭祀习俗,这种巫、傩文化结合的民间祭祀一直支配着土家族的信仰与社会生活.在湘西土家族地区,由梯玛主持的"跳马"仪式在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发生变迁的情况下仍然相对凝固地保留了原初仪式的样貌,作为一种远古习俗的遗留,其承载和隐含的土家族文化、历史、民俗、艺术、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文化意义广泛而深厚."跳马"习俗已演变成一种民族性、历时性的活态文化,成为土家族民俗生活的文化表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浪漫派新诗,从它的产生之日起就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因此,中国的浪漫派新诗不仅是一个文学话题,也是一个政治话题。一方面,中国的浪漫派新诗能够对社会现状做出及时迅速的反映,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中国特殊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使它在一定时期政治性超过了文学性,曾一度沦为社会宣传和革命斗争的工具以及现实主义的附庸。从它的产生、发展到今天对它的反思和重新定位,中国浪漫派新诗所带有的政治烙印是无法磨灭的。  相似文献   

15.
论土家族吊脚楼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家族吊脚楼构思精巧,风格独特,除具有自身的实用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一词的来源及演变,以及马克思恩格斯使用这个概念的情况,表明其理论内涵应该是带有阶级性质的思想体系,对此不能随意扩大,尤其不能与“社会意识”及“意识形式”相混淆。文学不应定义为意识形态,但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性是文学在阶级社会中可能具有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申林 《东方论坛》2010,(1):109-113
国家是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事物。首先,国家具有自然属性,土地和人口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其次,国家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再次,国家具有政治属性,这也是国家的最本质属性,它体现为政治统治。根据国家的上述属性,可以把国家定义为:国家是建立在一定规模领土和一定数量人口基础上基于政治统治关系而确立的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网络讨伐作为一种网络社会行为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在一定环境影响下产生,且在其发展、实践的过程中带来相应的社会影响。一方面起到了增强个体道德自主性、充分表达民意、锐化社会监督、补缺社会救助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网络讨伐的发展也潜存社会信任危机、累积暴力性倾向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