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长城最好看的部位是关城的城楼。关城多设在隘口之处,例如山海关东门(明朝人萧显书写“天下第一关”的城楼)。城楼与城下的通道有马道相连,城门口有加筑护门的瓮城,城关前、后、左、右置有罗城或翼城,对关城起到拱卫的作用。与关城距离再远些的是前哨城堡,如山海关东门往南4公里许的“老龙头”上的澄海楼、老龙头以北濒海的宁海城.关城城垣四角台上建有角楼,例如嘉峪关砖砌角楼是单间二层式,楼顶为平台,周围建有砖砌垛口,形如碉堡。长城又称作障、障塞、塞,后人为了将城堡与墙分清,称绵亘相接  相似文献   

2.
明朝的西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 仿佛一直有着这样一种印象:明朝的西北疆域是很狭促的,仅仅以嘉峪关为内外之界。实际上不是这样。明初洪武、永乐的西域政策与汉武帝、武则天的相似,是积极的。洪武五年(1372),冯胜下河西,就汉朝遮虏障之地、嘉峪山之麓,初筑土城二百二十丈,其地在肃州(今酒泉)西七十里,还是一种比较草率的经营。后来,就逐渐布置得很具规模:关内肃州设“镇”,为“九边”之一,是西北大军区之所在;关外设“关西七卫”,其中四个设在沙洲(今敦煌)迤西南、即今青海省海西地区、亦即柴达木盆地一带。这些少数民族(主要是“撒里·畏兀儿”)与中原的汉族人民进行着严格的茶马交易。茶,对于游牧人来说,是一种肉食生活的必需品;而马,对于明帝国及中原的人民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和生产动力。养马差役,被明朝的人民看做是残酷的压榨之一,所以以茶易马,也是减轻人民负担的方式之一。另一卫所,设在哈密。哈密在“七卫”之中,具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它除去  相似文献   

3.
(一) 奢香,是十四世纪贵州西北部彝族“默部”第六十六世霭翠的妻子。霭翠是元末明初贵州彝族的各部落中权势较大的一个土司。早在元朝末年,霭翠就被封为顺元宣抚使、八番顺元沿边宣慰使。朱元璋于1368年在金陵(南京)建立明朝中央政权后,霭翠便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与宋蒙古歹,普定女总管适尔等先后归附”明朝。朱元璋“皆予以原官世袭”,“赋税听其输纳”。当时霭翠一度为了本部落的利益,曾请求明朝政府出兵讨伐陇居部落。朱元璋不同意,说“中国之兵,岂外夷报怨之具”。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明朝政府鉴于霭翠在西南的重要地位,决定“升贵州宣抚司为宣慰司,以霭翠为宣慰司使,宋钦为宣慰同知。令霭翠位  相似文献   

4.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这一年农历闰七月末,元顺帝北遁,八月克大都,冬天即诏修《元史》。 洪武元年十二月朱元璋诏谕开修,进行筹备,中间因元顺帝一朝史料散落无考派人采访而停顿半年,经两次修纂,终于“合成前后二书”,复厘分而附丽之,共成二百一十卷”的《元史》。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衣若芬 《中国学术》2003,4(4):158-176
韩国的高丽朝(935-1392年)就时代而言,相当于中国的五代十国末期(后唐末帝清泰二年,南汉高祖大有八年)至明朝初年(洪武廿五年),在历史、文化、教育、文学与艺术发展各方面,均与中国关系密切,尤其当时以汉字为书写文字,文人士大夫莫不以汉字表达思想、纪录史实、创作新篇,“八景诗”即为受中国影响而产生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三六八年(洪武元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即派人招抚辽阳行省等处军民,着手统一东北地区。不久,在辽阳设置了定辽都卫指挥使司,以马云、叶旺为都指挥使,这是明代在东北建立行政机构,取代元朝统治的开始。一三七五年(洪武八年),定辽都卫指挥使司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  相似文献   

7.
孙蕡的卒年     
孙蕡字仲衍,号西庵,广东顺德人。《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第253页)说:他的卒年是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此说不知何据? 孙蕡,《明史》有传,见卷285《文苑传》,他死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898年)的“蓝玉之狱”中。洪武二十二年,蓝玉督修四川城池(见《明史》卷132《蓝玉传》),时“蓝玉之狱”未兴。  相似文献   

8.
夏元吉传略     
夏元吉是明朝初年稳健的政治家,也是湖南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经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任户都尚书二十七年。“外兼台省,内参馆阁”,忠谨奉职,宽政恤民,对明初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曾起过积极作用。明初历史上应有他的地位,其斐然政绩不可湮没。夏元吉(1365——1430年)字维吉吉,祖籍江西德兴。父夏时敏为湘阴县学教谕,掌管教  相似文献   

9.
在明初冀东地区的移民队伍中 ,有一种类型比较特殊 ,这就是故元官属遗民。此类移民主要发生于洪武和永乐两朝。明政权在建立之初 ,退守漠北的故元残余势力时常南下骚扰 ,对明朝新生政权构成威胁。在这种形势下 ,明政府一方面在北部边界屯驻大军 ,以随时抵抗蒙古势力的进攻 ;另一方面则实行“空边”政策 ,即将塞外边民大量迁入内地。这些被迁往内地的降民 ,大体分远近两种类型 :远者迁至江南、四川等地 ,如洪武元年 (136 8年 )八月将一批元故官迁往南京 ,洪武二年(136 9年 )迁幽燕之地的蒙古降民于南方 ,洪武三年 (1370年 )迁蒙古降民于四川 …  相似文献   

10.
<正>洪武碑亭位于奎文阁东南、成化碑之北,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重建,后碑亭又被毁,清雍正年间又重建,今之亭和碑为民国时期改建,亭为重檐歇山式结构,灰瓦覆顶。亭内正中立《洪武诏旨碑》,碑高一丈八尺,刻明太祖洪武四年  相似文献   

11.
元代对海南岛的开发与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十一月,“琼、儋、崖、万四州以其地版图入贡①”,海南岛正式纳入元王朝的版图之中,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六月,元海南海北道元帅罗福、海南分府元帅陈乾富相继归附,“海南诸郡县皆降于大明”。其间,元王朝对海南岛进行了长达90年的统治,关于这90年的统治,明朝人的评价是不高的,称其“九十三年(实应为90年)之治,无足观者。”基本上给予了全盘否定。这种带有对前朝偏见的评价显然  相似文献   

12.
宁夏设府,史载两次。一次是在明朝,一次是在清朝。明初将元所设宁夏路改为宁夏府,旋于洪武五年(1372年)废,洪武九年(1376年)置宁夏卫。对此史载无异。但清朝雍正年间又改卫为府,史载却不同。《宁夏府志》卷二“地理沿革”记载:“元灭夏置宁夏路,立总管府。明初设宁夏府。洪武五年废,九年改置宁夏卫。后又增前后中左右共五屯,隶陕西行都司。国朝初因其旧,顺治十五年,并前屯卫入宁夏卫,并中屯卫入右卫,隶宁夏道。雍正三年,改为府县,领州一县六。”《清世宗实录》卷二十五载:“雍正二年十月丁酉,陕甘总督年羹尧奏言:甘肃之河西  相似文献   

13.
洪武八年(1375年)明政府正式发行大明宝钞后,数年之间钞法“已渐坏不行。”①从洪武到宣德,宝钞币值下跌惊人,与金银的官定比价一落千丈,②以致“钞滞不行”③。此后,“银日盛而钞日微”,④至弘治、正德间,宝钞终于退出流通领域。明  相似文献   

14.
一、明朝的天文世家贝琳,字宗器,号竹溪拙叟。祖失是浙江定海人,后迁居上元(今江苏江宁县)。生平不详。据史书记载,贝琳幼习儒学,兼通天官之学。在明正统(公元1436~1449年)、景泰(公元1450~1456年)年间,他曾在军队里服务。占候有功。大约在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因通天象、占候,被推荐入钦天监工作。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因灾异疏,陈述“弥变图治”六件事,被提升为钦天监监副。成化八年,改授南京铁天监监副。成化六年至十三年(公元1470~1482年)编写《七政推步》,公元1490年去世。从年轻时在军  相似文献   

15.
洪武元年(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明兵克大都。得元《十三朝实录》,次年即诏修元史。二月丙寅开局于南京天界寺,八月癸酉告成,计一百八十八日。但顺帝一朝三十六年史事,无实录可徵,因遣使者四出采辑,洪武三年二月乙丑再开  相似文献   

16.
浅说明朝的关外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军事、政治、外交等目的 ,明朝在嘉峪关外设立了八个卫。这些卫在很多方面都与内地卫不同。设立这些卫 ,使明朝收到一些好处 ,也带来一些问题。明英宗上台后 ,由于国势衰弱和敌对势力入侵 ,关外卫逐步衰亡。在此过程中 ,明朝很少给予实质性援助 ,其中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关外卫衰亡后 ,甘州、肃州多次遭到进攻 ,陕西行都司的负担加重 ,明朝内部矛盾和斗争加剧 ,最后只好调整边防体系 ,专守嘉峪关。  相似文献   

17.
明朝中叶以后,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两名反封建斗士,一位是被视为“异端之尤”的进步思想家李贽(公元1527~1602年,即明嘉靖6年至明万历30年);一位是以编著“三言”著称于世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公元1574~1646年,即明万历2年至南明隆武2年)。比李贽晚生四十七年的冯梦龙,“酷嗜李氏之学,奉为耆蔡”,并尊称李贽为“李卓老”。对此  相似文献   

18.
<正> 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的“湟中三捷”是明代边疆战斗史上重要的战事,但是《明史》、《甘肃通志》、《西宁府新志》等  相似文献   

19.
明代赎刑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赎刑或赎罪,是我国古代法制史上统治阶级规定犯人可用财物折抵刑罚的制度。它由来已久,《尚书·尧典》有“金作赎刑”的记载。《吕刑》中规定,墨刑“其罚百锾”,劓刑“其罚惟倍”,大辟“其罚千锾”。《国语·齐语》载管仲“制重罪赎以犀甲,轻罪赎以(?)盾”。秦时广泛适用赎耐、赎黥、赎迁等规定。汉承秦制,亦允许以钱赎罪。魏、晋、南北朝至隋,赎刑逐渐形成制度。唐初实行“明德慎刑”政策,赎罪进一步法律化,经宋、元至明代,赎罪的规定更为详尽。《明史·刑法志》称明代“赎法比历代特详”。本文拟就明代的赎刑制度作一初步的探讨。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巩固新王朝的统治,重视立法工作。洪武三十  相似文献   

20.
<正>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公元八年,他代汉称帝,建立了“新”王朝。此后,他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重大的社会改革,史称“王莽改制”。长期以来,史学界对王莽改制多是全盘否定。十年动乱以前,历史学家翦伯赞同志,曾在《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①一文中,提出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