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在近几年"民国文学"的讨论中,丁帆与李怡的理论构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有代表性。本文结合研究范型问题,对丁帆的"1912年断代说"、"民国文学史"的构想以及李怡的"‘民国机制’说"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评析,并以文学研究的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的关系为视角,对民国文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常威 《云梦学刊》2016,(4):30-37,114
民国《天问》研究堪谓《天问》研究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千百年《天问》研究传衍的纽带与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这一时期的《天问》研究不仅逐步从楚辞的大家庭中剥离而展露出独立发展的自觉意识和有心追求,而且在时风世情的沾溉下体现出综合多元的广阔视野和卓然自树的新变迹象,从而基本形塑和奠定了当代《天问》研究的格局与范式。当然,经过长期研究成果的历史积淀,这一时期的《天问》研究亦显露出对历代著述进行初步整合与评判的端倪。  相似文献   

3.
《云梦学刊》2006,27(5):F0003-F0003
该书为湖南省新闻出版局重点出版规划。其接承《清儒学案》之学术统绪,收录了民国时期254个著名学人,系统而全面地对民国时期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梳理,直实地反映了民国时期学术文化界思潮迭起、  相似文献   

4.
李斌 《船山学刊》2002,(2):123-127
民国初年无论是地方军政府、南京临时政府,还是袁世凯的北京政府,在如何对待国权的问题上,都面临着进退维谷、取舍两难的境地:即惧怕列强干涉,又欲假借列强之威巩固势力,同时又希望能限制列强在华势力的发展以维护国家权益。在这种双重矛盾心理状态下,民初政府在关于国家主权和利益问题上,对外交涉及其举措异常繁多,这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举措,不仅在民初政府外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整个民国时期有着不可割裂的延续性和重要影响。一上海军政府外交总长伍廷芳曾经指出,由于清政府丧失了大量主权,“新政府兴,自当亟图挽救”…  相似文献   

5.
闫亚平 《南方论刊》2014,(12):57-59
民国期间,受国际局势的影响,大批难侨逃难回国。为了救济难侨,广东地方先后两次设立救侨机构,通过收容、安置、介绍工作等帮助了大批难侨度过难关。救侨机关的设置及其对难侨的救助,充分体现国人对华侨的高度关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文章论述分析了其制定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剖析了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在当时社会、政治活动需要及政要人物推动下,在《礼制草案》的基础上,经过礼制谈话会和北泉议礼,制定了《中华民国礼制》。由于当时种种原因的影响,该礼制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有迷信、繁琐、不合时宜的弊端,等级思想严重等。但是其进步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其内容对礼仪名目、仪节进行了简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吸收了西方的礼仪,呈现与国际接轨的趋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条理性。  相似文献   

8.
1931年《中华民国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取消妾相对于妻的仆从地位、降低娶妻的仪式要求,使得原来泾渭分明的妻、妾、姘妇界限变得模糊难辩。法律的重大变化反应于普罗大众生活当中的情况,可以从当时广州销量最大的《越华报》相关案件报道中进行观察与分析。有别于过去的妻妾身份争议及其控辩策略揭示出从法律文本到通俗案例文本,法律精英"提升女权"的理想越来越被弱化处理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民国文学史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研究范式,而非单纯的政治视角或文学视角;意在打破现代性观念的话语牢笼,打破“中国新文学”概念一统江山的学术格局,致力于中国文学一体化进程的建构;意在中国文学一体化进程和中国文艺复兴的视野中,分析、理解和阐释民国文学的鲜活性、丰富性与动态性,重新理解和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而“延安机制”恰恰是由民国机制的某种弹性和张力空间所造就,已逝文学史各种内外要件的复杂关联需要深入辨析.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6,(4):11-17
以《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核心,对南海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整理研究,重点提取了海洋经济、侨界垦殖移民计划、主权宣传教育、南海文化痕迹等文献主题,呈现了民国报刊中南海文献的多元面貌,显示了海疆危机中各社会阶层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徽州社会科学》2008,(6):19-19
由绩溪县胡稼民教育思想研究会编,我市著名书画家黄澍先生题签的《民国徽州名师》一书于今年三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民国时期封建科举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徽州名师们,筚路蓝缕、苦心经营,开创徽州现代教育的新局面作了充分肯定。收录了以胡晋接、方新、胡稼民等一批教育先贤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他们卓著的教学成绩,深受学生爱戴,而其敬业精神及人格魅力都在徽州一带有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民国北洋政府时期,为实现民法法典化、收回领事裁判权,先是由法律编查会起草完成了《民律亲属编》,而后又以《大清民律草案》为蓝本修订了完整的民国《民律草案》。与清末的《大清民律草案》相比,民国《民律草案》确立了统一的民法价值原则,立法技术和制度内容方面均有较大改进;该草案的立法成就对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民法典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制定得极为匆忙,民国《民律草案》有许多未尽妥善之处。  相似文献   

13.
庄严  章澄 《江西社会科学》2006,(11):253-255
《民国旧体诗史稿》运用美学与历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批评方法对民国旧体诗传承与创新双向推进的动态过程进行了系统化的考察和客观化的评骘。在它“纵横结合、叙议结合”的阐发和描述中,有三个闪光点,即对民国旧体诗特征的整体性把握,对新旧体诗得失的全面反思、对民国旧体诗不同流派的客观评述。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日文版《山西省志》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日本人运用中国地方志体例,使用日本语编纂出版了《中国省别全志》18卷,这的确是中国方志发展史上的大事,也是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日本人为什么要编纂中国的省志系列丛书,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日本人编纂的省志有什么特点,它对中国现代方志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和作用?本文主要以日文版《中国省别全志》第17卷的《山西省志》为例,从分析该志的体例结构入手,对其特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研讨,强调指出:以编章节目谋篇布局;运用总论、概述和无题小序,加强志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记述;使用互见法解决处理志书的交叉重复问题,在内容撰写方面坚持述而不论,采用形式多样的图表与文字相辅相成,完全采用调查报告材料编纂省志等等构成了日文版《山西省志》的重要特点。因为日本人不想把《山西省志》修成集大成的著作,所以该志的上下时限特殊、篇目结构特殊、收录材料特殊、所记内容特别,使用对象也是一个特殊群体的特殊个案,这不仅是日文版《山西省志》与民国时期所纂修的省市县志所不同的主要方面,也是日本人为简化志书结构、尽其所能以最少的篇幅和文字以提供最多信息和有价值数据而进行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5.
民国武侠小说的泛滥与《武侠党会编》的误评误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武侠小说绝大多数粗制滥造、品位不高,它的泛滥成灾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严重教训。《武侠党会编》一书的编者推崇民国武侠小说是对中国新文学读者的一种误导。今天,我们理当站在新的时代高度总结这一教训,对《武侠党会编》对民国武侠小说的误评误导作出理论上的批评和矫正,以开拓中国文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徽州社会科学》2009,(3):51-51
本刊讯:这是诗人继《手上的水果清香》推出的第二本作品集,主要集中刊发了诗人在微州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黄山、西递、宏村、屯溪老街等这些古老而美丽的山川景色构成了灿烂的徽州文化的一部分。青年诗人一度试图用诗歌准确的描述出这些人间奇珍。也体现了诗人热爱徽州、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7.
李德辉 《云梦学刊》2011,32(1):157-159
近年来,学术界随着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学术史的研究也越来越热门,民国时期作为接续古今的过渡阶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民国学者专人、专书的论著,不断见诸报刊,出版界则频频翻印民国学术著作。与此同时,国内许多大学也开始开设民国学者研究课程,但却缺乏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评论民国学术名著的全景式著作,  相似文献   

18.
借用"不求甚解"这句成语,标示古代文学研究者应该采取的研究态度,亦提醒读者在阅读经典时,应打破牵强附会之恶俗,回归到生活、人情、人性,寻找到正解之途.这实在是解读古代文学经典的广谱指南.  相似文献   

19.
章敏 《云梦学刊》2013,(3):113-118
在"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曾发生过一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女学生李超之死,这一事件所关涉到的核心法律权利即女性家庭财产继承权,而这是女性经济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专门为此所写的《李超传》也成为中国现代对女性财产权进行观照的最重要文本,"可以用做研究中国女子问题的起点"。即使到今天,虽然国家赋予了女性和男性平等的法律地位,但是在中国广大乡土社会里,习俗的力量仍然强大无比,很多女性仍然没有实际享有家庭财产继承权等多项权利。因而我们今天再次审视和研究《李超传》,并以此来观照当今女性生存状态,仍然很有必要而且充满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国前期,由于国内外时局动荡不安,有关留学的事件也频繁发生,这些留学事件与中国的社会发展、民族声誉和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因而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作为当时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申报》将社会各界的反响与评论及时登载,广泛传播,不仅有利于社会大众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真相,而且有助于推动事件的妥善解决,推动整个留学事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