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刘露营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61-64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本文在分析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的基础上,阐明了应该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翻译,即翻译既要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更要做到文化意义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3.
翻译中的文化特征: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在翻译过程中 ,对文化特征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 :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手段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手段 ,考虑到不同的文化特征 ,译者应结合翻译目的、读者对象和文本类型等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 ,尽可能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建立起文化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4.
缪道蓉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Z1):112-113
文章首先引用奈达(E. A.Nida)翻译的四个基本步骤,说明翻译的第一步是理解原文,然后引入"语境"和Firth对"语境",以此观点来说明在翻译中理解文化背景对理解原文的重要性.然后,讨论如何分别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手段处理康德(O.Kade)认为的由于两种语言之间文化差异的四种不同语义对等关系,从而获得纽伯特(A.Newbert)提出的翻译中的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5.
谈文化翻译中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文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4):86-88
“归化”和“异化”是文章翻译中的两种方法,各有其长处。“归化”往往容易被人接受,因为“归化”的文章容易上口,有可读性,是符合本民族习惯的翻译。尽管如此,仍有必要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了“异化”,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正变成“地球村”的时代。本文从文化翻译中异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论述了异化确为文章翻译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韩亚华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1):127-128
习语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时,可分为三种类型:对应的,部分对应的和非对应的。翻译中,对习语所含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即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法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法。文化移植需有多种方式,在习语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相辅相成,均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归化翻译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4):544-547
归化翻译在翻译领域有它存在的理由,在文化传真中它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归化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有着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体现,如,词法层次、句法层次、篇章层次、文体层次、修辞层次等等.文化的异化和语言的归化是互为补充的工具,无论缺少哪一个都将无法顺利实现文化交流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肖海燕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4):95-97
从文学交流和文化传播的角度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进行了研究,指出文化意象既有着高度的文学审美价值,又有丰富的内涵文化信息,在促进文学交流和文化传播方面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翻译文化意象的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璨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7,20(4):544-547
归化翻译在翻译领域有它存在的理由,在文化传真中它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归化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有着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体现,如,词法层次、句法层次、篇章层次、文体层次、修辞层次等等。文化的异化和语言的归化是互为补充的工具,无论缺少哪一个都将无法顺利实现文化交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境进行研究。文本生成有赖于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是指任何一个语言使用所属的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以及每个言语社团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风俗、习俗、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等。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本所赖以生成的"文化语境"是不可忽视的。文中探讨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即异化与归化,以及文化语境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角度看翻译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深入,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研究重点就在于对文化差异性的理解与分析。经验证明,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并不影响文化翻译的"可译性"。跨文化交际中,译者具有相对的自由,可以根据客观标准和主观意愿选择"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红楼梦》的影响最大的两部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为例,讨论了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文化信息的重要性。相比之下,杨译本多采用异化的译法,霍译本更倾向于归化的译法。虽然译者在翻译中遵循了不同的指导原则,但他们传递原文中所承载着的文化的使命却是相同的。译者只有深刻理解并有效表达深层文化信息,才能完成文化传递的任务。这也是衡量文学名著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3.
范司永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2)
文学文本翻译中文化误读现象在中外文化的传递和交流中普遍存在,与译者有意或无意的心理密切相关,同时这一文化现象总呈现出阶段性的征象。本文从心理、阶段征象角度探讨文本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14.
邱玉华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98-100
隐喻所包含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以一言概括之,中西方学者在隐喻翻译方面的见解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但既然翻译的初衷是交流不同文化中本来存在的东西,那么在隐喻翻译中还是提倡采用外国化的处理方式保留它本来文化中的内涵。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分析隐喻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5.
骆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13-116
翻译领域一直存在着直译、意译的争论,后来又演变成为关于归化,异化的争论,这两对概念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上的不同。文章从两对概念的争论出发不仅探究了两者在文本选择、传译、目标人群、使用的主要领域和使用动机层面的不同,还简要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谈谈翻译中的杂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合是翻译中的一种现象,是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的必然产物.翻译中采用归化法或异化法可以减少或增加译文的杂合程度.在目前不同文化融合处在不断扩张的情形下,要认真思考"杂合"的适度问题.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林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2):152-154
文章运用翻译理论和接受理论,讨论了如何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以及译者对译文读者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与态度来具体选择运用异化和归化策略。鉴于不同文化间存在文化差异的客观事实,作者认为,译者对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必须遵循“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刘丽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103-107
洋化与归化是翻译操作中两种主要的表达和转换方式,洋化是翻译的必然趋势,归化是翻译的必要手段,过度洋化和归化都会给原作带来损失,只有在翻译中协调好文本、译者、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方可平衡统一洋化与归化翻译,从而产生完美的译作. 相似文献
19.
刘性峰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11-15
翻译已不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然而,文化各有其特性,没有完全相同的文化。所以,在翻译这种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文化差异。结合异化翻译理论以及对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证明异化翻译可以凸显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