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形象设计理论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城市形象指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城市形象设计研究在于突出城市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城市有个性特色的文化内涵,以形成凝聚力,提高城市知名度,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比较分析城市形象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探索城市形象设计应考虑的影响因素、遵循的程度和应包含的内容,以推动城市形象设计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苏州古城水街巷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永红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54-56,60
苏州古城水街巷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形象是苏州城市旅游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苏州古城水街巷进行旅游形象设计研究,认为使其形象鲜明丰满是完善苏州城市旅游形象的需要。在分析苏州古城水街巷地理文脉、景观形态、市场感应的基础上,对苏州古城水街巷旅游形象进行定位,就其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设计,从而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的苏州古城水街巷旅游形象系统。 相似文献
3.
吕琴琴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城市过街天桥解决了人车分流的交通问题并逐渐成为城市道路上的特色风景线,更有甚者发展为特定区域的形象标志,但又因其诸多缺陷而倍受争议。基于过街天桥在城市景观中存在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从景观设计的视角,结合城市设计、建筑学、艺术设计等学科知识,通过对大量过街天桥案例的现状调研分析,整理提炼其景观形象设计的要素,并深入探讨其营造方式,使其在个体形成特定景观形象的同时,又与城市整体景观形象保持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4.
银川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可是长期以来,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文章从理念形象、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三个方面对银川市城市旅游形象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5.
宣花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64-67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苏州妇女服饰从朴素保守渐趋转为华美高贵,甚至逾礼越制。这一转变既与明清时期苏州商品经济的繁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精细有关,传统礼教的渐趋败落和妇女家庭地位的提高也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高等学校形象设计的概念入手,探究了高等学校形象设计的内涵及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高等学校形象设计目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秦皇岛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秋月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2):92-94
城市形象的设计策划是当今发展城市旅游中备受瞩目的课题,本文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入手,设计秦皇岛城市旅游形象,提出突出秦皇岛濒海旅游形象特色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延吉城市旅游形象的诸要素中,民俗要素最为重要,因此,在对延吉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定位时,无论是从延吉城市形象的硬件上(如交通、餐饮),还是在城市旅游形象的软件上(如市民素质、民俗民风等方面),都要突出民俗特色,同时要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9.
杨武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
无锡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都市,在发展旅游经济、提升城市形象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现代意义的"山水城市"具有生态性和时代性。目前无锡市的旅游形象设计缺乏个性,地域性不明显,缺乏整体性。应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设计提升无锡市的旅游形象,打造优美的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10.
严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3):5-9
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艺术,是属于北京师和南苏州的时代。明清时期苏州诗人群星灿烂,几乎占据了中国诗坛的半壁江山。在明清繁盛的市民文学中,吴地民歌是鲜活生动的一种样式,受到文人的喜爱。明清时期苏州园林鼎盛,对园林的各种记载描写也逐渐增多,其中有不少文字精美,揭示出苏州园林构建人居环境艺术之美,显示出苏州城市文化中诱人魅力。苏州的戏剧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对明清文学和苏州城市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是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游人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不仅位于四大佛教圣地之末 ,而且在本省也落到绵山之后 ,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区旅游形象笼统模糊、并缺乏相应的宣传口号。文章分别从自然环境、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古代建筑四个方面对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做了基本形象设计 ,并提出了“清凉佛国五台山”的宣传口号 相似文献
12.
武敏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21-124
市徽体现着城市的地域文化和特色,是城市视觉形象中理念精神的体现,反映着城市的综合形象。城市的发展战略及城市形象的变化,使得市徽具备时效性的特点。太原市徽诞生至今,其设计、应用和公知性方面逐步显现出一系列的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城市形象与城市性质的转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市徽来明确城市性质、宣传和强化城市形象。通过分析太原市市徽及其应用现状,提出完善太原市市徽的设计构思,可以明确市徽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对太原城市视觉形象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何清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64-68
陆文夫的文学创作为苏州城市形象塑造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泛政治化的年代,他凸显了"天堂"的人间性,让人性的温暖流淌在小巷深处;他以民间立场将叙事的中心定位于城市中的小人物,百姓生活的烟火气让城市变得感性和柔软。是他让苏州变成了一个被阅读的城市,当代文学中的"苏州形象"是他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吴奈夫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7(4):74-80
明代苏州,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恢复与发展,城市日趋繁荣,不仅成为江南地区政治与军事中心,而且也成为全国的丝织业中心之一和商业大都会。在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激增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如何加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成为统治集团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军工企业形象设计导入CIS所产生的意义与效应的分析,提出军工企业形象设计导入CIS主要应从战略性、系统性、差异性三个方面进行考虑,认为军工企业形象设计导入CIS可产生定势效应、吸引效应、增值效应、品牌效应四种主要效应。 相似文献
16.
潘延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74-78
就当代文学中的苏州形象而言,陆文夫的创作具有标志性意义。朱文颖、荆歌、叶弥和戴来代表着20世纪90年代后新一代苏州小说家的成长,他们在创作中对苏州形象有着不同向度、不同程度的书写,呈现较大差异性。但整体而言,新一代小说家与苏州城市文化的亲源关系较为疏远,城市形象在他们的创作中不具有突出的位置。小说家个人的成长背景以及这20年来的苏州城市变革是形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卫平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明清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苏州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其具体表现为:一、城外形成新的工商业中心,城市布局呈职业性区域分工状。二、苏州的行政地位提高了,由府级城市升格为省会级城市,以适应经济发展之需。三、苏州的城市人口增加,以大小商人、手工业主、手工业工人等为主,且外地商人、工匠云集。 相似文献
18.
19.
国际新兴科技城市是一个将科技与城市形态联系起来的全新概念,科技性、新兴性和国际性是其最基本的三个特征。就苏州而言,国际新兴科技城市还应进一步突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的个性特征;突出以强化开发区载体作用为主要实现途径的个性特征;突出优秀文化对科技经济渗透力、作用力强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斌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8-97
民国时期,苏州报馆从郊区转向城区,逐渐形成互相照应的三大城区板块。报馆在城区的落户奠定了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报人也通过内容生产强化地理空间的都市性与现代性。在这样空间的变化中,报业不但获得了业务形态的发展,而且形成了包括广告、印刷、通讯社在内的整体运行的现代机制,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效应和经济能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