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学在东吴大学发展的历史追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苏州大学前身的东吴大学,是创办于1901年的教会大学,在办学上取得过显著的成绩,也是在中国最早开设社会学课程及开展研究的大学之一.本文力图梳理社会学在东吴大学发展脉络,借此探讨社会学依托教会学校从西方入中国后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2.
1986年12月6日,东吴大学校友总会在东吴旧址苏州大学成立。来自全国的近五百名东吴大学校友和来宾参加了成立大会,许多美国、香港和台湾以及大陆各地的校友拍来了贺电,寄来了贺信和贺礼。会后,举行了东吴大学校友总会的挂牌仪式。会牌由赵朴初校友书写。在成立大会上,原则通过了《东吴大学校友会总会章程》和校友总会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人选的名单。东吴大学创办于1901年,由原博习书院和中西书院合并而成,是国内历史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是出人才、出成果的地方,而高等学校学报则是直接反映该校人才成长和成果水平的窗口。苏州大学学报的前身东吴大学学报有着悠久的历史,转眼之间已经办刊一个世纪了。其间培养人才、展出成果可谓不计其数。据史料记载,苏州大学前身东吴大学创办于1900年,1903年,东吴大学  相似文献   

4.
旧中国的教会学校东吴大学,它的早期校史,在一些文章、专著与辞书里,均有涉及或介绍。如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一书说:“七十年代传教士开设的学校有,监理会于一八七○年在苏州的存养书院”;又说:“一八八一年林乐知在上海开办的中西书院,后来形成了东吴大学”;还说:“苏州东吴大学,一九○一年建校,由苏州博习书院、上海中西书院、苏州中西书院等合并组成,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开办”。《辞海》三卷本上册说:“东吴大学,美国基督教会在旧中国办的大学。校址在苏州、上海两地。一八八一年(光绪七年)美国监理公会设中西书院于上海,一八九七年又设中西书院于苏州。一九○一年合为东吴大学”。滕亚屏同志在《旧中国的教会大学》一文中说:“一八九七年,美国监理会设中西书院于苏州,一九○一年改为东吴大学”。那末,苏州东吴大学的建校经过如何?苏州存  相似文献   

5.
关于东吴大学的注册文件这次我到美国进行学术访问,并协助建立苏州大学北美校友会,初衷之一,就是想找到东吴大学在美国的注册文件。这是东吴大学校史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文乃史(W.B.Nance)是东吴大学第三任校长,后来又长期担任东吴大学的西顾问。文乃史曾写过《东吴大学》一书,他在《东吴大学》的序言中写道:“鉴于卫理宗各派于1939年联合以后,监理会(原南方教派)差会的档案已经丢失,作者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己的记忆。所幸本人曾在博习书院教了二年书,在中西书院又从教两年,余下在中国的时间都在东吴大学…  相似文献   

6.
吴竞同志的《略谈东吴大学建校经过》一文,清楚地说明了东吴大学的创办过程,纠正了某些书刊上的谬误,信而有征。吴文寻根探源,追溯到存养、博习、中西诸书院,为研究东吴大学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可是,读后觉得意有未尽,且个别细节似乎稍有出入,爰再略加补充,请吴竞同志指教。美国监理公会在苏州创办学校是从曹子实开始的。曹子实是一个孤儿,1859年被美国监理公会传教士蓝柏(J.W.Lambuths)带往美国,在美国受了洗礼,教名是查理·马歇尔(Charley Marshall)。不久,蓝柏又来上海,把曹子实留在美国,交给凯利医生(Dr.D.  相似文献   

7.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八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在抗战初期即沦陷的江南地区人民首当其冲,他们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关系民族存亡的拚死搏斗,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东吴大学的师生,同样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他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爱国主义立场,以民族大义为重,克服种种困难,始终坚守教育阵地,为抗日救国,为培育人才,作出了贡献。东吴大学历史悠久,早于1901年,由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今卫理公会)在苏州博习书院旧址开办,是解放前美国基督教会在我国开办的13所教会大学之一。东吴大学分设文、理、法三个学院。抗战爆发前,文、理学院在苏州,法学院在上海。  相似文献   

8.
析理工院校社科学报异军突起现象齐朐,金曲中国高等学校学报从苏州东吴大学1906年6月创办《东吴月报》为起点,经过80年之后的80年代,在强手如林高等学校的学报界又出现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现象─—大部分理工科院校又创办了自己的社会科学版学报。据统计,目...  相似文献   

9.
自从1901年以来,美国一直大力发展社区学院,对推动美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巨大历史性贡献.美国创办社区学院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性经验,对中国发展高等教育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姚谦 《江海纵横》2005,(2):40-41
著名实业家张謇先生在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成功以后,1901年在今启东市海复镇附近围垦海滩约9万亩,建通海垦牧公司,开始了他在中国建立农业社会的实践。在通海垦牧公司历经艰辛土地逐渐成熟后,为便于垦民购物,他又建立了一个中心集镇海复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东吴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和教学实践,其独具特色的英语教学方法引领了当时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潮流;同时,东吴大学拥有当时高教界一流的教师,培养了一批杰出的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2.
谢卫楼(Devello Zelotos Sheffield)是美国公理会1869年派遣来华的传教士。在40多年的时间中,他一直从事传教和基督教教育活动,先后担任通州潞河中斋、潞河书院和华北协和书院的监督(校长)。他的教育实践在晚清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在清末维新时期,尤其是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全面改革的新政后,谢卫楼主张基督教应积极介入西学输入。他在1902年后相继出版了《理财学》、《政治源流》、《是非要义》和《心灵学》4部学术著作。这些著作的问世,在中国近代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草创时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它们也是传教士在新的历史时期输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13.
百年南大的命运,始终和国家的存亡兴衰紧紧相连;百年南大的历史,也几乎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她的前身三江(两江)师范学堂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此后的南高师和东南大学则走在我国高等学校现代化的前列。中央大学不仅是“民国最高学府”,而且成为爱国民主运动的“中坚”。学校的另一源头金陵大学在沟通中西文化、创建现代学科方面,成就卓著。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大学在探索有中国特点的高等教育模式、影响国家重大决策、促进科学研究走向世界并参与竞争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依据有关档案资料,对兰州大学校史上六个以往记载有误或失载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考辨.考证出甘肃法政学堂成立、国民政府决定设立国立兰州大学、兰州大学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的确切时间;并就1938年初甘肃学院院长更替的内幕、1948年兰大等机构发起的青海科考、同年6月"学潮"等以往失载的重要事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苏州大学自2004年成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改第一批试点高校以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内涵建设和合作精神,逐步创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苏大模式”,建立了“课程设计—教学—教学研究—教材建设”连续机制.文章对苏州大学的英语教材建设与教学评估手段改革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省立安徽大学的院系设置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国时期的省立安徽大学创办之初,首设预科,之后相继设置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和农学院,发展众多相关系科,在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史中占据中心地位。安徽大学的预科及本科各学院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发展命运。南京国民政府奉行的以国民党意识形态指挥和统辖教育的做法,及其变化无常的高等教育政策,对这一时期安徽大学的学院与系科的设置、发展与撤废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謇当年为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南通医学专门学校题写的校训具有深厚的文化性及强烈的针对性。今天南通大学校训源自纺、医二校校训,其核心思想做人要“忠”、“善”,做事要“通”、“精”,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只要真诚地实践,校训就能够转化为通大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蒙学课本》中的旧学新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洋公学外院于1897年开始编印的《蒙学课本》,一向被称为近代中国人自编的第一部小学教材。至1901年,该校又有《新订蒙学课本》问世。关于这两部在中国教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蒙学课本》一直存在着论述上的歧义,因此有必要从存世版本的考辨入手,结合南洋公学的教育实践,厘清前人与今人记述中的各种错误。两本教材通过《编辑大意》以及课文本身所呈现出来的教育理念与新知识观,特别是对于科学常识的普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反省、道德观念的重构、中西资源的配置以及对新学书刊的及时吸纳,也使其有足够的资格成为晚清的国民常识读本。  相似文献   

19.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西北联合大学及其分立的五大学院立足大西北,坚守使命、培育英才、延续国脉、创造奇迹,孕育了“公诚勤朴”的大学精神,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创办于1909年的中国矿业大学在经历其最初的发轫阶段后,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特别是与由西南联合大学分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有着整整8年的时空交汇。在此期间,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私立焦作工学院对战时的国立西北工学院而言,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富有特色且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组成部分。在抗战期间高等学校内迁运动中、在西北联合大学及国立西北工学院的峥嵘岁月中,私立焦作工学院所经历的文化涵养和精神陶冶,与中国矿业大学的历史不可分割。中国矿业大学所特有的“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品格,是她从焦作路矿学堂到私立焦作工学院、中经西北联大、西北工学院再到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直至新世纪的百年曲折坎坷历程中熔铸而成的。中国矿业大学在西北联合大学及国立西北工学院时期的那段历史不应该被忽略和遗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