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语言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比民族的历史要长得多。在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只有语言和遗传代码是人类从祖先传给后代的两种最基本的信息。然而我们今天谈论,研究的语言又无一不是民族的语言。当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种在语言、居住地域、经济生活、心理状态上稳定的共同体出现时,语言就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烙印,成为民族和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任何两种发达民族的现代语言,都具有相互对称的性质。研究这种性质,对于明确外语教学的最高目的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所独有的交际工具。虽然民族不同,所形成的语言也不同,但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的,而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这个总的客观存在,这个共性的东西,反映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上,就提供了各民族语言相互对称的基础,即发达民族的现代语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反映了人  相似文献   

3.
新词语中的社会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词语中的社会心态姚汉铭世界上的所有语言,都是具体民族的语言。当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种在语言、居住地域、经济生活、生理状态上稳定的共同体出现时,语言就深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成为民族和民族文化最典型的表征。在语言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也无一不是跟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4.
一、语言符号和语言化石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在产生时都只是以实用的工具性为唯一目的的,但由于语言自身的人文属性,以及其更为重要的参与人类生活、传承人类历史等文化特点,使它在作为单纯的工具性交际符号特征外,被赋予丰富的社会印迹和文化因索,附载上映射民族个性的风格、习惯、论理、道德等特质。久而久之,一些隐性文化因子被牢固地粘在显  相似文献   

5.
民俗语言作为符号系统,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个体总是生活在特定的民俗语言环境中,民俗语言作为意识的物质外壳积累着民族世代的成果,并实现着民族意识的世代遗传。人类世代延续中的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在承受这种遗传的既定的人类意识——语言、概念、习俗,等等。人的情绪系统是从遗传那里获得的,情绪发生时与外界的直接联系,为民俗语言符号系统在个体那里的建构提供了基础,并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相互感应的工具。一、民俗语言符号系统在个体那里的建构人的生命不仅受到生物学上所谓个体发生法则的支配,同时也受到社会生活的民俗语言…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民族的语言中,词汇最能充分生动地反映出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民族群体都会得到一种独特的带有民族文化特点的,陶冶性情的附加意义色彩。所以,从语言的各个层次来说,最活跃、最易变的部分就是词汇。俄罗斯民族对于动物具有特殊的感情,因而在认识动物的时候也就赋予其特殊的意义。现在,就简单了解一下动物词汇在俄罗斯文化中的意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和动物尚未彻底分离,遍及自然界的动物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人类的社会活动和思想观念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一个语言符号对于不同的民族可能引起…  相似文献   

7.
从最早的民族产生开始,语言就是它最贴身的特征、最鲜明的“族性”,“语言本身就是这个共同体的存在”。早期人类随着移动群体不断分蘖,形成了一个个庞大而不规则的树状网络,所谓种族、民族就成了这些树网上的不同枝丫。这个过程也在人类语言格局中留下了印迹,语言学上的语系、语族、语支等就是各自使用群体之间“族序”关系的反映。语言的融合与民族的融合一样,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人类语言的减少并向大的语种集中意味着语言和民族的分离,意味着语言作为特定民族特征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动摇。这是民族的分合交融在语言现象上的连带反映。民族语言的交融,共同语使用人口的增多不但是趋势,也是人类社会的当然需要。尊重语言规律要有辩证意识,一方面要明了语言融合和集中的大趋势,主动顺应这个趋势,另一方面又要明了语言多样性的重要,努力保护处于不利地位的“小众”或弱势语言。所以,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的一体两面,都要做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8.
<正> (一) “ESPERANTO”是作为一种中立的语言,即各民族间的缓冲语言而出现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当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后,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由空想的社会主义学说发展到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时代,人们期望着“世界大同”能成为现实。在国际各族人民的交往中,为了相互了解,客观上要求创造一种新的共同语言。“世界语就是努力在全世界推广使用的中立的人类语。这种语言‘并不干涉民族内部生活,也毫无排斥现有各民族语的目的’。它将给予各国人民互相了解的可能,将在不同民族常因语言问题而引起纠纷的国家中,作为公共机关的一种缓冲语。而且人们还能用它出版一切民族都感兴趣的著作”。①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社会中,言语活动是人们沟通情感、加强联系、交流信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①而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因此在交际中,个人的言语行为与其为人处世的心态密切相关。个人又受制于社会,受制于他所隶属的言语社团,即民族。使用同一种言语的民族,具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一切构成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可以说,一个民族的语言就象一面镜子,折射出该民族对世界的认识。“语言不仅在智力方面约束着说这种语言的人们,它还传递人们的成见、理想  相似文献   

10.
《马桥词典》是一部非常富有象征意蕴的小说 ,它对人与社会、人与文化、语言与存在等关系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通过“词”与“词典”两个意象来类比 ,一方面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自己的“词典” ,但同时又是社会生活 (词典 )中的一个“词” ;另一方面 ,社会本身就是一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词典” ,而同时又是个人人生这部“词典”中的一个词。“词”与“词典”的本体是共同的 ,即语言。人类生活于语言之中 ,这是人类的一个重大特征 ,以至于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把“语言”当做存在本身。而语言的多义性与理解的多元性往往成为人类冲突的根源 ,反过来影响人类生活的方向。但语言和存在终究根本上是两回事。“社会生活”是指现在 ,“历史”是指“过去的生活” ,同样 ,人们所谓的“历史” ,也不过是一种语言 ,而非存在。  相似文献   

11.
凡文学作品都是作者通过头脑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作品反映人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实际.世界上自形成有民族以来,每个人都从属于一种民族。斯大林在《论民族问题》中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为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并说:“每一个民族,不论大小,都有它自己的特点,而且也仅仅归其本民族所有,不归他民族所具备的这样一种特点.”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其民族丰富多彩的语言,常年惯居的区域,代代相传的经济和生活方式;有整个民族人  相似文献   

12.
语言这个东西本来是作为人们相互交际的工具而出现的,但是,它在事实上已经大大地超过了“交际工具”作用的范围,而成为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正如帕默尔说的“语言实际上是民族群体感知、理解世界的一种样式”,它“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语言和民俗的关系正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知道语言和民俗,都是在人类社会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的产物,是人类文化与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有传承性,  相似文献   

13.
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卢斌在《中国教育报》2000年2月16日(理论版)发表《大学校园语言:让人欢喜让人忧》一文认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最为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中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无可避免地处于这一变化的中心,因而将思考的焦点集中于这一独特群体的语言现象之上。文章首先对大学生语言现象进行了扫描,认为大学生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源和广阔的表演讲坛,其语言现象也异彩纷呈。可划分为四大类:存创新语;中外合语、语言异化和语言借用。通过对大学生群体语言现象的殿示,文章…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11年至2013年的乌鲁木齐市为背景,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用写实的方法描写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语言生活面貌,反映当地少数民族群体的语言态度和语言表现,考量民汉双语教育在其社会生活领域潜移默化的作用。调研结果显示,在持续多年的双语学习、双语教育的社会大背景影响下,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群体的语言价值取向、语言选择行为、语言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语言从表面上看是不完备的,不能完全详尽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立足于黑格尔的辩证法,从语言的自救观出发,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完整的系统,一方面语言有自身弥补缺陷的机制;另一方面,作为语言使用者的人在实际使用中总是充分发挥他的认知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正是有限的语言与无限发展的人的认知和创造力的完美结合,使语言能很好地服务社会,给人类语言的使用留下了无尽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类社会交际中,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说没有语言的变异就没有语言的发展。语言变异的含义有二:从宏观上说,指一个语言社区内,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社区的语言状况发生了变化。从微观上说,指因语言使用者的不同,或场合、语境、话题的不同,语言表达的目的不同而引发的语言变体等。语言变异的因素是很多的,社会因素是语言变异的最重要因素,这是无可置疑的,但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语言变异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人的社会心理是相当复杂的。各种群体有各种不同的心理,同一群…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家韩礼德一直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符号。他认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所以,对语言性质和意义的诠释不能与其所属的社会和文化相脱离。语言与人类社会化进程密切相关,它不仅仅是一套符号,一种体系,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8.
云南少数民族法文化的形态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法文化是某一族民共同体在长时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于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群体)、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规范的群体性认知、评价、心态和行为模式等的总汇,表现为至今仍为本民族共同遵守的行为范式、价值体系、民间信仰和民族精神等.不同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法律文化形态,作为一种"社会实在法"(活法)和社会主义法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主流的中华法文化内容和增添了其形式上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9.
文化符号论     
一、符号作为文化 符号,作为人类的文化现象,大体包括以下诸种:预兆、标志、图象、语符、象征和作为专指语言符号的“符号”。文化学意义下的符号是统指以上各种符号的。文化学意义下的符号学是从语言学的符号学发展而来的。 人是文化的动物,社会中的人对他所生活的现实的一切反应,大多是对人类的文化体系作出的,而人的文化体系又是以怎样的方式作用于人的呢?主要是通过它的象征体系作用于  相似文献   

20.
社会是人的集合,却又不是简单的加和,它包括了组成它的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和。在不同的时空,社会的组织成份和联系方式也不相同。但不论其组成和联系方式如何,却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个体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人,而是要与其他个体共同生活,群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