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郝文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95-96
“小气”和“小器”在运用中常常混同,都表示吝啬。从规范的角度看,表示吝啬,应该只采用一种说法。从来源上考证,表示吝啬的应该是“小气”。在其他意义上,二者也有一些区别。 相似文献
2.
在红学界,“贾宝玉的前身为何”始终是一个颇具争论性的问题,有人说他是神瑛侍者,也有人认为他是青埂峰下的顽石。文章从《红楼梦》文本的内部联系和脂批的提示入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雷鸣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89-92
学识渊博的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对人生幸福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按照罗素的幸福观重新审视<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贾宝玉,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幸福源泉与不幸根本.宝玉从爱、兴趣和"无用的知识"中得到幸福;然而在幸福之源中他又缺失了工作之趣、天伦之乐和放弃的自由.在不幸的方面,宝玉受着竞争、焦虑和负罪感的折磨;幸运的是,宝玉又逃离了忌妒、自夸和舆论恐惧的陷阱.从宝玉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追求幸福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李珊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3)
《红楼梦》中芳官是十二个小戏子中的正旦,后来做了贾宝玉的丫环。在贾宝玉是诸艳之冠,他怡红、颂红,对爱情有独特的个性追求的符号意义上,小说通过芳官的名字、言行思想协助宝玉凸现其性格特性,又通过芳官的命运归宿预示了宝玉的命运走向趋势,由此体现了芳官作为宝玉的从属符号的意义。而这也反映出《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探究出不同的价值,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张志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48-54
脂砚斋"《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的批语,揭示出甄宝玉早已觉悟,他如同《邯郸梦》中的众仙引度卢生出家一样,特来牵引、点醒贾宝玉出家。甄、贾宝玉"情性如一"都走上了一条不与社会妥协的道路。据此可知,甄宝玉的形象不会表现出与贾宝玉形象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对甄宝玉形象的塑造可视为曹雪芹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典型化"艺术手法的有益尝试,虚笔点出的甄宝玉形象起着由此及彼的引人进行普遍联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毅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着墨不多,却贯穿小说始终;身在佛门,却与宝玉有一些感情纠葛。用古代小说叙事学的理论分析妙玉与宝玉、黛玉的关系以及宝玉、黛玉对妙玉的态度和定位,更能全面揭示封建礼教和道德标准的禁锢对妙玉的思想、感情、处世态度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其最终命运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因在王扶林导演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成功饰演贾宝玉这一重要角色,欧阳奋强红透大江南北,他塑造的宝玉被人们奉为不可超越的永恒的经典。然而,就在《红楼梦》引起全国轰动之时,在一片盛赞中,年仅24岁的欧阳奋强却没有顺势成为大红大紫的天王巨星,而是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般看尽繁华,毅然选择了淡出荧屏,飘然远去…… 相似文献
8.
YUAN Yong-xin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贾宝玉并非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恰恰相反,而是封建礼教最忠实的维护者。宝玉的严守封建礼教的忠孝,是本于其维护"天"的动机。"补天"是顺应,只有破天、拆天才是叛逆。 相似文献
9.
张茜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51-54
晴雯在《红楼梦》中,虽然出场很少,但是却描绘得精彩绝伦,写活了晴雯的风流灵巧、机智活泼、纯洁美丽。尤其是晴雯与贾宝玉之间若有若无、令人扼腕的真情,打动了许多读者。因此,就晴雯跟宝玉之间感情关系及其发展的阶段和脉络进行分析探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0.
略论贾宝玉和甄宝玉——兼论特殊典型化的艺术方法——矛盾分身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秉权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3):38-42
“有两种精神居在我们心胸,一个想要同别一个分离。”甄贾(真假)宝玉是同一个人物思想矛盾的两个方面。这是一种很独特的塑造“矛盾人”的典型化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的中外艺术中,已经很普遍了。曹氏写甄宝玉是用模糊法,高鹗则用了明朗法。这是倾向的不同。真假宝玉也是曹雪芹思想矛盾的某种反映。 相似文献
11.
张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5(5):90-94
宝玉中举是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合理想象,是对宝玉形象的提升,宝玉中举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加深了全书的悲剧意味。他中举后才出家而非落魄后出家,深化了出家的内涵。续书宝玉中举不是败笔,反是佳构。 相似文献
12.
13.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85-89
文章以提出质疑为切入点,考察了复合词质疑的特征,追溯其最早使用的情况,并从语料库收集相关语料进行句式及语用特征的分析,最后将提出质疑与质疑进行对比,揭示两者使用范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衔玉而诞”之内涵——论贾宝玉之“玉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贾宝玉“衔玉而诞”的情节设置,显示的是作者对宝玉“人玉合一”的君子形象的巧妙构思,象征的是贾宝玉“有玉之德”的内涵。贾宝玉不仅有“玉树临风”的容止之美,还有“温其如玉”的性情之美,更有“玉洁冰清”的品德之美。作者如此设计贾宝玉怪异的出生,也是在借此强调贾宝玉性格、品德生成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其对他的肯定和赞赏。贾宝玉形象寄托了作者改造人生、改造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他,曾是全国瞩目的“神童”,他,曾是全国的风云人物。1977年,他成为中科大少年班破格录取的第一人;他。曾让全国不少父母为“制造”神童着迷,成为无数孩子的榜样,“制造神童”成为一种风气。时至今日,在人们谈到神童教育都离不开他的名字——宁铂, 相似文献
16.
张兴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5):1-14
宝玉对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不满意,对身边的女奴充满了同情和关爱,这是他思想性格中可贵的一面。但不能对此无限拔高,认为他的思想是“近现代思想”,“是无等级的、平等的、仁爱的真诚无私”,“是最不懂得‘自私自利’为何物的人”。宝玉实际上是封建社会末期“盛世”的“怪胎”,是个充满矛盾的人物,是个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封建贵族的纨绔子弟。在他的身上,体现了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统一。曹雪芹对宝玉的思想是采取批判的态度的,不能将曹雪芹的思想和宝玉的思想画等号,更不能将宝玉的思想和《红楼梦》的思想画等号。 相似文献
17.
张乃良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5):82-85
《红楼梦》令人惊异叹惋的地方在于塑造了贾宝玉这个人物,在他身上,作者寄寓了丰富厚重的文化内蕴。小说以深刻、冷峻的叙事策略写出了贾宝玉令人惊悚战栗的死亡意识和反“英雄主义“的文化方向。他毅然抛弃了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对死亡道德化和伦理化的追求。这样的表现,充分表达了贾宝玉死亡恐惧的消解。由此前进,贾宝玉彻底走上了反“英雄主义“的道路。贾宝玉从本质上拒绝英雄化,以从根本上否定扬弃男权文化作为批判的武器,以歌颂女性的清纯和美丽反衬男性的卑琐恶浊,由此展开了对男权文化的清算。 相似文献
18.
论贾宝玉之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志坚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86-88
贾宝玉是在才子佳人派小说盛行的时代末期出现的一个形象,这一形象的出现,打破了中国人一贯乐天知命,对人生悲剧性感受不深的局限,具有时代意义。宝玉精神不仅具有美学之意蕴,也具有伦理价值。文章试对宝玉精神作小结探讨。 相似文献
19.
“情本”与“情空”——《红楼梦》诸艳的宗教修养与宝玉出家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珂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75-80,85
佛教中涅般木解脱目标的基础,是出离心和大悲心。以此为切入点,文章旨在探讨红楼诸艳的宗教态度和佛学修养,及其与宝玉参禅悟道、出家解脱的联系和差异性。宝玉出家体现了与佛教原始宗旨较为接近的修行理念,与其相呼应的,是有小乘气息的惜春,红楼诸艳中大多数人的学佛态度,并非真正的宗教浸润,而是士大夫式的佛学文化与禅悦。 相似文献
20.
贾宝玉“意淫”这一总的性格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意淫”不是皮肤滥淫”;二、“意淫”是一种近似“痴情”的感情;三、“意淫”有“惟意会不可口传”的神秘意蕴;四、“意淫”是弃于世道的,可为闺阁良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