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宋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投降派。然而,《水浒》自明代成书迄今的数百年里,大量的评论却把《水浒》捧为“农民革命的史诗”,把宋江吹成“农民革命的英雄”。他们一条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宋江是在外族侵略的情况下”,出于“民族意识”而招安的,所以“宋江受招安,有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①那么,宋江受招安到底是不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保护人民利益?对此。让我们借助《水浒》这部反面  相似文献   

2.
《水浒》百回本里,描绘了宋江拜见名妓李师师的丑剧,读来颇有教益,我们不妨来一个“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在第七十二回里,作者精心勾划了两个娼妓:一个是靠出卖肉体、出卖灵魂,以换取皇帝赏赐的伎艺娼妓李师师;一个则是靠出卖革命、出卖人民,以博得天子的欢心,从而捞得一官半职的政治娼妓宋江。这两个娼妓互相逢迎、互相利用,在京城的妓院里  相似文献   

3.
忠义是《水浒》宣扬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基础。宋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理想人物。宋江曾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忠义正是宋江反动思想的核心,宋江成了忠义的艺术标本。《水浒》为什么不讲一个朝廷大臣(如包龙图或宿元景之类),而要讲一个山上“盗魁”来集中鼓吹忠义呢?作者又是怎样在这个“盗魁”身上展现忠义的呢?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个忠义的特异标本呢?  相似文献   

4.
忠义是《水浒》宣扬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基础。宋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理想人物。宋江曾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忠义正是宋江反动思想的核心,宋江成了忠义的艺术标本。《水浒》为什么不讲一个朝廷大臣(如包龙图或宿元景之类),而要讲一个山上“盗魁”来集中鼓吹忠义呢?作者又是怎样在这个“盗魁”身上展现忠义的呢?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个忠义的特异标本呢?  相似文献   

5.
《水浒》里的宋江,是以一个自称“舍着一条性命”私放晁盖的“义士”出场亮相的。以后,《水浒》作者又用了大量笔墨,反复頌扬宋江是“仗义疎财”,扶危济困,“专好结识江湖上好汉”,“周全人性命”,是“有德有义”之士,象“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宋江自己也一再吹嘘自己对兄弟“情分最重”,“死生相托”,自称“呼保义”。宋江果真是“没有一个不敬爱”的“义士”,“能救万物”的救世主吗?  相似文献   

6.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这是《水浒》百回本中紧接着“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后,宋江为了“讨得一道招安赦书”,亲自出马,溜进东京妓女院见到皇帝的宠妓李师师时写给她的一首《念奴娇》。如果说《水浒》全书狂热地颂扬了投降主义路线,那么这首词更是作者“画龙点睛”之笔。它披露了宋江投机革命,阴谋叛卖起义队伍的险恶心声,为我们提供了一篇投降派的绝妙自白。  相似文献   

7.
《水浒》的作者为了宣扬投降主义,竭力为梁山泊农民革命的叛徒宋江歌功颂德,说宋江为人“仗义疏财,从而吸引了八方壮士云集梁山”。什么是“仗义疏财”呢?作者在书中说,所谓“仗义”就是能讲兄弟“义气”;所谓“疏财”就是能慷慨解囊,济人贫苦,无贪财之心也。其实这完全是在为宋江涂脂抹粉。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的“仗义疏财”实际上是完全没有的。宋江的“仗义疏财”是有阶级内容的,它不过是为了欺骗人民、出卖农民革命而使用的反动手腕罢了。  相似文献   

8.
《水浒》中的宋江,在浔阳楼上作了一首《西江月》,其中有两句自夸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宋江究竟有些什么“权谋”呢?请看他一生的反动政治实践。纵观宋江一生,可划为三个大的阶段。上梁山之前是第一阶段,上梁山至投降受招安是第二阶段,投降后至喝毒酒而死是第三阶段。宋江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权谋”。在第一阶段,宋江的“权谋”是企图通过一般的途径往上爬,求得官爵,当皇帝的奴才。他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经史”,努力学习向上爬的本领,对儒家的一套反动“权谋”揣摩得十分精熟,以至于“吏道纯熟”。这时期他对农民起义军是反对、鄙视  相似文献   

9.
宋江,这是被《水浒》作者精心歌颂的人物,多次借众人之口赞他是扶危救贫,“仗义疏财”、“忠义双全”的“呼保义”。那么,宋江的“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从他亲手用药酒把李逵杀死一事我们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当刽子手的屠刀已经举起,眼看宋江就要人头落地的时候,是李逵第一个跳进法场。出生入死,把宋江救了出来,使他死里逃生。他是宋江的直接的救命恩人。在以后的无数次战斗中,李逵同样是一马当先,无所畏惧,奋勇杀敌,为梁山泊起义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偏偏死在口口声声“义”不离口的宋江手里,这不是不可思议吗?其实,并不奇怪。以宋江为首的投降派,为了推行投降主义路线,就必然要出卖革命,屠杀  相似文献   

10.
“替天行道”是《水浒》中投降派头子宋江在窃踞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后,强加给梁山农民起义军的一个带纲领性的口号。当宋江把投降叛卖的黑班子和领导核心拼凑起来后,又把这个口号写在杏黄旗上,高高地竖起在梁山之巅。“替天行道”是个什么样的口号,什么样的纲领,什么样的旗帜呢?我们说,它完全是孔老二鼓吹的“克己复礼”的变种,是大搞投降主义路线的政治纲领,是向反动的封建王朝乞降的白旗! 什么叫“替天行道”呢?《水浒》在四十二回九天玄女授法旨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汝(宋江)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所谓“替天行道”,就是按照“天”的意志,也就是按照最高封建统治者的意志推行反动的孔孟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宋江,人们自然会想起他的“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等绰号;想到那个义释过晁盖、令天下英雄望风归顺、带领一百单八将在水泊梁山呼风唤雨的英雄寨主;想到那个一心想招安、招安后又四处奔波、没得善终的屈死的冤魂。然而,再一次读完《水浒传》,掩卷而思,又使人对宋江的“忠义”产生了怀疑:作者为这部书定名为《忠义水浒传》,难道真是为了宣扬宋江等人的忠义之举吗?宋江也真的象他自己所剖白的那样;“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宁肯朝廷负  相似文献   

12.
《水浒》问世以来,“招安”问题时有争论。近几年来,学术界对“招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认为《水浒》中的“招安”基本上是真实的,是宋江思想局限性的反映。本人赞同这一看法,但觉得言意未尽,故写出下面这些,以求教于大家。一、从宋江所处的环境看,宋江是被“逼上梁山”的,又是被“逼下梁山”的——“招安”是真实的。提到“招安”,首先应当提到的是宋江。宋江是“招安”路线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几经周折,他和众好汉走上梁山,最终又走下梁山。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水浒》,必须研究“替天行道”。这可以说是《水浒》的锁钥。弄清了“替”的是不是孔子的“天”,“行”的是不是孔子的“道”,也就弄清了《水浒》是属于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叛逆。为了研究“替天行道”这个口号,首先必须弄清:这个口号是历史上的宋江提出来的,还是《水浒》形成过程中文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诗言志”。宋江是个攻读“经史”的儒,并不擅长诗词,但《水浒》作者为要把他美化成“全才”,也让他常常卖弄文墨,吟诗作词,言其野心家的“凌云志”,抒其投降派的“中心愿”。总观《水浒》,俯首皆是。但最能暴露他假造反、真投降,甘当地主阶级忠实奴才的,要算浔阳楼上的“反诗”、菊花会上的《满江红》和送给李师师的那首乐府词。因为这三首词,活灵活现地道出宋江从投机革命到叛卖革命,直到镇压革命的全过程。第一首是宋江上梁山前,在得阳楼上题的所谓“反诗”《西江月》:  相似文献   

15.
《水浒》赞叹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吏道”者,做官的诀窍也。单是“纯熟”二字,就足以表明宋江是一个竭尽全力混迹官场、苦心经营禄位的刁滑之徒。对于这样一个政治投机家“纯熟”的“吏道”,实在是值得我们好生分析研究一番的。宋江“纯熟”的“吏道”从何得来?他自己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不难看出,除了他自己揣摩积累外,大部分却是从“经史”上“攻”出来的。宋江出身地主阶级,深受孔孟之道的熏陶,使他对“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垂涎三尺,  相似文献   

16.
在《水浒》第一百二十回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呼保义”闻名江湖的宋江,亲手用“义”字酒杀害了与他“情分最重”的“结义兄弟”李逵,李逵慷慨就“义”,死而无怨。在整部《水浒》中,不仅李逵,就是梁山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也是被宋江用“义”字扑灭了的。情义啊,情义!情和义本是相连的,为什么宋江掌握了“义”字,却变得残酷无情,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离开分析阶级关系的正确立场。”怎样认识我国北宋末年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什么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评论《水浒》、分析宋江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过去一些评论,把宋江吹捧成农民起义英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了分析阶级关系的正确立场,混淆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阶级矛盾同地主阶级反动派内部的矛盾之间的界限。毛主席指出:“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对  相似文献   

18.
看过《水浒》的人,都会记得,宋江篡权之后,在梁山大寨的山顶之上,树起了一面杏黄色大旗,上面绣着“替天行道”四字。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总是一定政治纲领和路线的体现。晁盖死后,宋江公开扯起的这面旗帜究竟体现着哪个阶级的政治纲领,反映着一条什么样的路线?这是我们必须搞清的一个重要问题。“替天行道”这个政治口号,在书中最先见于“九天玄女娘娘”的“法旨”:“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以后又再现于天降石碣上。那个俨然以天上“星主”自居的宋江,更时时把“替天行道”挂在嘴边,绣在旗上。“替天行道”究竟是什么货色?“九天玄女”的“法旨”中有一段明确的解释:“为  相似文献   

19.
读稗掇零     
一、宋江入汴词质疑胡应麟《庄狱委谈》卷下引杨用修《词品》云:“《瓮天脞语》载宋江潜至李师师家题一词于壁云: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小词盛于宋,剧贼亦工如此”。胡氏云:“此即水浒词,杨谓“瓮天”或有别据,第以江尝洛则太愦愦也。”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晃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歪曲农民起义、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揭穿了打着革命造反旗号的宋江这类投降派的真面目,不仅是我们评论《水浒》的指南,也是我们识别投降派和投降主义路线的思想武器。但是在过去一些评论《水浒》的文章和著述中,一部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水浒》却成了“农民革命的史诗”,叛徒宋江成了“农民革命的英雄”。他们的一个基本论点,就是把宋江的投降主义算作了“农民的局限性”,并把这种观点称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