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唐传奇和“三言”中,爱情悲剧题材的作品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艺术成就上具有代表意义。如果对二者进行一番比较,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从形成阶段到成熟阶段艺术演进的轨迹,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小说史,正确评价作品的艺术成就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与唐传奇爱情悲剧作品的比较,论述“三言”爱情悲剧作品在悲剧形象塑造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长篇小说《夜郎遗踪》悲剧艺术的分析研究,着重论述了其中的时代悲剧、性格悲剧、爱情悲剧和多重悲剧等悲剧艺术。指出悲剧艺术是通过展示痛苦、灾难、毁灭的人生,以否定的方式达到肯定人生美好的效果,以鼓励人们进取奋发的激情。  相似文献   

3.
论冯至早年叙事诗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至的叙事诗并不是哲理诗,而是诗人对生命反复“体验”的结晶,体验到的是悲剧性。冯至叙事诗的悲剧表现形态为爱情的悲剧、艺术(美)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文章从悲剧主人公、悲剧情节、悲剧冲突和悲剧的审美心理效应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其悲剧的特性——轻型悲剧;并从冯至“隔”的技巧的运用简要分析了产生轻型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唐传奇与"三言"悲剧情节结构之比较刘鹤岩在唐传奇和"三言"中,爱情悲剧题材的作品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艺术成就上具有代表意义,如果对二者进行一番比较,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从形成阶段到成熟阶段艺术演进的轨迹,从中发现小说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我...  相似文献   

5.
席勒的《阴谋与爱情》从政治角度切入,把一个普通的不同门第之间男女相爱的悲剧型故事写成一出政治悲剧。剧中主要人物瓦尔特、斐迪南、露伊斯主观上彼此并无恶意,但当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时却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悲剧有其必然性。这种悲剧必然性使作品饱含批判的火热激情、跌宕起伏的艺术世界和给人震撼的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在<荆棘鸟>中成功地描写了梅吉和拉尔夫两人的爱情悲剧,深刻揭示了两人悲剧的根源.本文借助于尼采的悲剧理论,从他们两人身上所体现出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冲突,来阐明他们悲剧产生的过程,从而分析他们悲剧爱情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熙凤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自振 《南都学坛》2002,22(5):34-39
王熙凤在《红楼梦》复杂的情节发展线索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在《红楼梦》的三重悲剧:宝、黛、钗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众女儿的悲剧,贾府衰亡的悲剧中,王熙凤都是一个起着关联作用的核心人物。研究王熙凤在《红楼梦》艺术结构中的作用,不仅能使我们看到《红楼梦》结构的复杂性和曹雪芹的艺术创新,而且能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这部伟大作品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悲剧审美角度分析了《玉梨魂》和《伤逝》的悲剧主题、悲剧形象和悲剧意识,并认为《玉梨魂》是传统爱情理想的挽歌,《伤逝》则传达了觉醒者爱情理想的幻灭的精神困境。这两部作品均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追求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思想要求,《伤逝》较《玉梨魂》更富有悲剧意蕴和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放翁的爱情悲剧和政治悲剧其梦意象词探析 ,发现这类作品大部分是政治悲剧在作者心里抑久而发的艺术宣泄。放翁报国无门的深深的叹息、沉沉的失望与悲慨是此类词中的情感主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诗人白居易的一段悲剧式的初恋,然后通过再现《长恨歌》中的李杨爱情悲剧,阐释了《长恨歌》中李杨的爱情悲剧其实是诗人自己爱情悲剧的投影。  相似文献   

11.
《帕尔哈迪与希琳》和《莱丽与麦吉侬》这二部叙事长诗,讲述的都是凄美的爱情悲剧故事,其中的男主人公帕尔哈迪与麦吉侬在圣洁而坚贞的爱情面前,都表现得比女主人公更主动、热烈与奔放,但他们又具有独特的个性。帕尔哈迪在英雄本色中,演奏出悲壮的爱之旋律,麦吉侬是在癫狂状态下,弹奏出凄婉的爱之颂歌。  相似文献   

12.
快感:当代言情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感是当代言情小说所具有的大众文化特征之一。它的产生基于文本与读者生活的相关性,该相关性赋予读者心理补偿与共鸣,从而使言情小说获得读者的认同。言情小说的快感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通过阅读行为来实现;二是通过对言情小说的生产与消费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唐婚恋传奇所展示的美好爱情中,男性形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大唐多元开放的文化氛围,使男性可以放胆与各种身份的女子发生丰富多彩的浪漫爱情故事,但当落实到婚姻上,无不陷入了心灵追求与社会规范即情与理的矛盾之中。尽管他们挣扎过,但最终都屈服于强大的社会压力,故事往往也以悲剧告终。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男女性格方面的负面因素,更有科举考试、门户偏见、等级制度、父母婚姻包办等方面的强大压力,故而他们在丧失了爱情的同时又承受着婚姻的不幸。  相似文献   

14.
俄国作家蒲宁爱情小说的主要思想艺术特点是社会现实内容淡化,在爱情中追求灵与肉的统一,爱情的悲剧性结局,不塑造典型人物等。其爱情小说要达到的目的,与其说是塑造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毋宁说是探讨爱情的法则,人物塑造描绘只是工具和手段,服务于他对爱情的研究。他的爱情小说继屠格涅夫之后开创了一代新文风。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眼中的《桃花扇》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桃花扇》与《红楼梦》的悲剧比较中,指出了《桃花扇》的悲剧特征,认为《桃花扇》虽与《红楼梦》同为悲剧,但其悲剧性则大异其趣。如果说《红楼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普遍而必然的人生哲学悲剧,那么《桃花扇》只能属于借“风花雪月”及“人生之事”以写“故国之戚”的、偶然而“例外”的、“他律的”社会政治历史悲剧。《桃花扇》的悲剧性亦体现于此。  相似文献   

16.
苏曼殊的哀情小说有对悲哀之美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指向,并赞颂因爱的死亡.<昭明文选>以哀伤为特色,其以悲哀之美所建立的审美范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主要美学基调.通过哀情小说这个形式,时代的情绪与悲哀之美的审美传统找到了契合之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蕴含了几千年历史中某类文化内涵的符号,也是民众某类情感的代言者.<玉梨魂>等哀情小说以诗化和雅化的手段强化了才子和佳人的悲哀,达到了本质意义上的悲哀之美.  相似文献   

17.
《圆圆曲》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业的《圆圆曲》是一曲前所未有的爱情赞歌,也是一曲人生的悲歌。它既写 了吴三桂与陈圆圆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也表现了他们的悲剧命运。从诗中的吴三桂身上, 显示了个人在环境逼拶下的痛苦。把环境对个人的压迫力量写得沉重而不可抗拒是从吴伟业开 始的,这也是《圆圆曲》能打动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文学文本,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将两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与《浮士德》主人公的人生历程互为参照,于异域形象的共相特征中探求其经典意义。在文本解读中,笔者认为,主人公贾宝玉和浮士德都经历了情色之旅、灵之旅和死亡之旅的悲剧人生历程;都以女性为一端,并寄予相似的寓意;就悲剧而言,他们都以内的解体实现了生活的最高意义,证实了人类在现实人生中对情感世界或理性精神的永恒追求,实现了灵对肉的超越。而肉的解体,灵的飞升,也正显示出人类文化精神的共通本质。  相似文献   

19.
严歌苓同性恋题材小说主要诉说着特殊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下完全性倒错者与偶然性倒错者之间的悲剧爱情故事。这些小说在同性恋者的构成方式、情感产生机制设置,话语权力中性观念的建构和同性恋者自我身份的认同等方面与普伊格的《蜘蛛女之吻》很相似,这种相似来源于严歌苓对普伊格情感的契合和创作手法的模仿。  相似文献   

20.
广告语中动构式句式上存在主语附加多重修饰语及谓词特殊处理的现象;语义上,类指性在广告语境下产生一定语义限制。这些特征反映出中动构式具有凸显实体属性的认知功能和广告效果。在事件域认知模型(ECM)的认知参照框架下,广告语中动构式事件域内各成分带有语境信息,人们根据这些信息的突显度及它们之间的致使关系,进行识解、概念转喻的认知操作从而得出中动构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