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熹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1):10-15,72
永乐元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后,标志着顺天府志暨附郭宛平与大兴县志的官修制度开始确立,清承明制,继承和弘扬了这种官修理念和文化传统,明清顺天府官修方志构成了一个特殊系列,修纂了众多府州县等方志,既保存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料,又为中国方志史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当下顺天府《宛署杂记》与《宛平县志》比较研究中存在的几个模糊认识和不准确提法,认为顺天府暨附郭宛平县志的官修制度确立于永乐时期,《宛平县志》是清代官修附郭县志成稿最早的一部,其“人物”和“艺文”记载颇有文献参考价值,但总体来说,该志还不算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上乘佳作,因此,对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价时,不能以其长遮其短,过分夸大其重要性,要作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这样才有益于北京方志史的研讨. 相似文献
2.
周园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1)
光绪年间,清末方志学家缪荃孙先后辑佚了两部具有非凡意义的《顺天府志》:一部是1886至1888年缪氏从《永乐大典》中辑佚的《(永乐)顺天府志》钞本;另一部是1879至1885年缪氏总纂的《(光绪)顺天府志》刻本。几乎是在同一时期,缪荃孙完成了两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方志巨著,为后世学人编写方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范例,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3.
沙各各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4):89-92
民国时期的《西昌县志》是凉山地区重要的地方旧志,在体例和内容上对清末的几部志书《西昌县志》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该志在地理、食货、产业、政制、教育等志下均有新类目出现,志书体裁和门类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体现实用性。此外,民国《西
昌县志》更设“武备志”“兵寇志”“夷族志”,这与西昌所处地理与政治环境相关,也与修志者对于战争、少数民族的重视程度有
关。由此反映出民国《西昌县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真实地展现了清末至民国年间的西昌社会经济
状况和社会历史变迁,是研究西昌以及凉山彝族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据现有资料,重庆市巫山县修志始于明代,迄今修志9次,现存县志7部,其中5部为旧志,均为清代纂修。旧志分散各处,相关文献记载亦不齐全。因此,对《巫山县志》纂修源流进行考证、梳理实属必要,这对传承巫山历史文化、推动学术研究、服务地方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6):152-160
道光《重修金县志》是甘肃榆中县现存第一部纲目体地方志。纂修始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成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纂修者恩福时任金县知县,满洲镶黄旗举人,对康熙《金县志》纂修上的问题,认识深刻、直切要害。为革除《金县志》“因陋就简,粗略残缺殊多”的弊病,纂修出了一部有裨于治理、教化、存文的优质志书。体例方面,《重修金县志》沿袭道光十三年《兰州府志》纲目体,扩充条目,细化类别,增强志书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内容方面,《重修金县志》以《金县志》《兰州府志》“金县”条资料为基底,大量增补新资料,包括实地搜采的一手资料和辑录自他书文献的金县资料。 相似文献
6.
胡玉冰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3,(2)
传世的1925年朱恩昭修纂6卷本《豫旺县志》一直被学界当做宁夏同心县重要的地方文献在利用.实际上,这部旧志是撮抄之作.编纂者直接把(民国)《朔方道志》中与同心县前身镇戎县有关的内容撮抄出来,参考《朔方道志》的体例,再杂以(光绪)《平远县志》的部分内容,汇集为一编,取名《豫旺县志》行世.《中国方志丛书》《宁夏地方志丛刊》《中国地方志集成·宁夏府县志辑》等丛书都影印出版了这部志书,客观上扩大了它的影响.该志对于研究同心县史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寿仙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4)
宛平知县沈榜撰写的《宛署杂记》,保留了万历前期该县大量的经济数据。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数据的梳理,可以看出,当时该县已陷于入不敷出的财政窘境,主要原因是朝廷免除了下等铺户纳银,提高了契税的起征点并降低了税率,而该县承担的经费不但未能相应减免,反而逐渐增加。在赋役改革方面,该县取得明显进展,绝大多数项目都实现了纳银化或以银计算,夏税、秋粮内各项已合并征收,部分徭役摊入地亩。但也应看到,赋役改革远未最终完成,起运的地点和数量仍然极其琐碎分散,力役在徭役结构中仍然点据着主导地位。随着各地粮草物料的纳银化,北京的商役日益沉重,造成了经济凋敝和民生艰困。 相似文献
8.
康熙元年刻、康熙十一年增刻本《(康熙)清远县志》所收词作九首,作者均题为明代清远县官员。其中,前五首与《文溪集》中的基本相同,据《清远县志》与《文溪集》的文献版本年代的比较、词作的内外文献互证及两者之间的文本差异,确定县志中的前五首词源于南宋李昴英的《文溪集》,后四首为明词。方志在编纂过程中为了满足方志编纂的体例、内容的要求,编纂者故意抄袭某些文本,对原作的小题、正文进行删改,以符合县志的选词标准。而后来的方志编纂者也未加考订,导致错误接连出现在四种《清远县志》之中。 相似文献
9.
民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具典型意义的区域,徽州民俗文化的研究将会对重构徽州社会起到重要意义。以《重印绩溪县志》为主要资料,以期重构民国时期绩溪县的传统节庆民俗生活时态,同时对其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怀玉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27-29
天启《淮安府志》编成仅距吴承恩逝世40余年,是当时人记当时事,所记载的《西游记》肯定是小说。通俗小说能否入地方志问题没有硬性规定,天启志编者知道它是小说而将它记入,乾隆《淮安府志》编者又因为它是小说又将它删去,就是因为他们在认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南部县有五部旧志,各有异同,其中尤以同治增修的《南部县志》最为全面,对南部县地方历史的各个方面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对研究地方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中更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2.
朱浩熙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4):40-44
康熙三十八年顺天乡试案,前科状元李蟠为主考,前科探花姜宸英为副主考。放榜后,落第士子起哄,以匿名揭文罗织罪名,御史鹿佑徇私弹劾,致主考放逐,副主考监中自杀。后经康熙主持复试,原取士子无一落第。事实证明,己卯顺天乡试并不是舞弊案,而是诽谤案。 相似文献
13.
曹建英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1):101-104
光绪刊《湘潭县志》出版后,得到了李肖聃、梁启超等大师的赞赏,但也有人对书中的史料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批评。我们今天继承这份文化遗产,不能笼统说它好或坏,应实事求是的具体的分析其好坏得失,吸收其优点,克服其不足。 相似文献
14.
高远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128-133
学界迄今对重庆巴县地区所纂方志综合研究成果殊少,观点纷纭。职是之故,渝地巴县方志之撰修源流非常值得探讨。论文就历史上巴县志编纂之始末进行简要说明,重点讨论了清代不同时空下巴县志之编纂概况及特点。清代留存下来的三部巴县志,以其独特的功用和价值,为我们搜罗地域文化资讯、发展当前文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电子技术、信息多样化、现代传媒日益多样化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心理状态、文化生活等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对现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实证研究,从政府、学校、青少年自身等角度,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青少年价值观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6.
《人物志》的价值及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廷忠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28-32
《人物志》是曹魏时刘劭所著的一部人伦鉴赏的专著。该书主辨人材,以外见之符,验内藏之器,分别流品,研幽摘微,并推演出专门的方法,遂成一学。本文除对《人物志》作一定的评介外,略考其学源,同时还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作一定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7.
冯玉涛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3):104-109
《史记》在中国语言学上占有突出地位 ,保留了西汉时期大量的常用词语 ,特别是西汉的口语词 ,而其中又以关中方言词为最多。笔者多次通读《史记》 ,收集其中的语法、文字、词汇、语音现象 ,讨论有关《史记》的注解。由于笔者自幼生长在关中 ,熟悉关中方言 ,特别注意其中反映的关中方言词语。这些词语大多数仍在使用 ,但前贤时哲至今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一些词语在现代的辞书中没有作为独立的词条罗列 ,或者所列的书证过于滞后 ,这些都给《史记》的进一步研究留下不足 ,也为汉语词汇的深入研究留下遗憾。本文拾遗补缺 ,摭拾《史记》中的疑难词语特别是属于关中方言的疑难词语安堵、不起、期期、不侵、斩、先后等 ,进行解释说明 ,以求纠正有关《史记》词语研究的缺点 ,补充字词书在设立词条和解释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刘治立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史记集解》是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裴骃广泛搜集和征引汉晋注释家的成果,将传统的经史注释方法与史注新法融合起来,在注释的内容、方法上都取得显著的成果,在史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贺晨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120-122
《华阳国志》作为一部最早系统介绍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著作,一直以来,备受学者们的重视。除了对其进行综述性研究和专题研究外,更有从史学理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对这部著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笔者发现前辈学者对《华阳国志》中有关旅游资源的文献记载关注不够。因此,本文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其相关内容,并尝试着以文化旅游的视野去探究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舒显彩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3):45-52
《华阳国志》是研究西南地区早期历史的珍贵资料,书中关于祠庙的记载对认识巴蜀等地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华阳国志》中祠庙的祭祀对象具有多元性,大致包括帝王、神仙、清官循吏、当地名士和自然生灵。全书罗列了先秦至三国时期32座祠庙在巴、蜀、汉中、南中等地的分布情况,其中蜀地最多。通过对《华阳国志》所载西南地区祠庙的梳理,可以看出,秦汉魏晋时期的巴蜀文化在整合自身并主动融入大一统潮流之中的同时,依旧保留着自身的底蕴和魅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