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九、新都县蜀王鱼凫氏都郫。开明氏才自郫徙邑于天隳山(今云天回山)外沱江之北,称为“新都”。开明氏九世曰开明帝,始徒国邑于成都;其死仍葬于新都附近。今年二月,新都马家公社发现战国时的棺墓,疑是开明王墓。秦灭蜀,置新都县,与成都、广都皆用蜀国旧称。汉置广汉郡,以新都隶之。晋初属梁州新都郡,后属广汉郡。西魏废郡留县。隋改县名“兴乐”,后与新繁皆省入成都县。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县,仍叫新都(《隋志》)。迄今未改。  相似文献   

2.
金城、西平麹氏在自汉至唐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认为,西汉末,鞠谭之子间避难湟中,改姓麹氏,麹氏形成。东汉末,麹氏通过立功河陇的方式,在金城、西平形成自己的郡望。西晋时,麹氏跻身大族行列,晋末他们在中央政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六国时,麹氏分散于诸族政权中。北凉亡,金城、西平麹氏随沮渠氏入徙高昌,并于501年建高昌国,成为高昌国的鼎族豪宗,但西平麹氏并没有受到重视.640年,唐灭高昌,麹氏内徙,自此衰落.南北朝至隋唐在中原发展的麹氏人物在政治上并不太显赫。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盆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从很早的古代起就是一个独自的行政单元。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前凉张骏于此置高昌郡,立田地县,此后历前秦、后凉、西凉、北凉。高昌一直是凉州或沙州的一个郡;北凉承平十八年(460年),柔然灭北凉沮渠氏流亡政权,立阚伯周为  相似文献   

4.
金城、西平麴氏在自汉至唐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认为,西汉末,鞠谭之子闷避难湟中,改姓麴氏,麴氏形成.东汉末,麴氏通过立功河陇的方式,在金城、西平形成自己的郡望.西晋时,麴氏跻身大族行列,晋末他们在中央政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六国时,麴氏分散于诸族政权中.北凉亡,金城、西平麴氏随沮渠氏人徙高昌.并于501年建高昌国,成为高昌国的鼎族豪宗,但西平麴氏并没有受到重视.640年,唐灭高昌,麴氏内徙,自此衰落.南北朝至隋唐在中原发展的麴氏人物在政治上并不太显赫.  相似文献   

5.
由文献所载庸事来看,庸人是商末周初的南方蛮夷大族.庸国为周武王伐纣时在牧野誓师中称扬的八国之首,一度与周最亲、国力最强、作为最大.庸人的族属,未必像一些学者推断的那样属于濮人或"百濮"的一支.参证相关考古资料、尤其是近年湖北南水北调工程的考古发现,庸人当是江汉土著--荆蛮的一支,本为古史传说中南方部落集团"三苗"的遗裔.庸之得名,应是筑城立国所致.庸在西周时的衰落大概与庸人驻鄘被胁裹参与"管蔡之乱"而遭到周公打击和斥弃有关.春秋中期,庸人帅土著荆蛮并联合濮人叛楚,被楚联合秦、巴灭其国.于是,庸人大部入了楚籍,庸国疆土纳为楚域.  相似文献   

6.
春秋后期,吴、越国家关系演变导致吴、越分界处的演变.阖闾伐越前的两国边界为檇李(今嘉兴)一线;夫差伐越时将两国边界推进到钱塘江边;其后,因勾践采取韬晦之策,吴王夫差不断封还越人土地,以致勾践伐吴前吴、越两国边界又恢复至檇李一线.秦统一中国后,在原属春秋时的吴、越之地建会稽郡.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从会稽郡中析出吴郡.二郡以夫差伐越时的战时边界--钱塘江为界."吴郡"存在350多年,对这一地区的吴、越文化的交融,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汪海 《社会科学论坛》2007,(22):156-158
西晋灭吴后,作为"亡国之余"的吴人需要处理和西晋政权的关系.在经历了十年左右的对峙后,以陆机兄弟入洛为契机,吴人开始积极出仕西晋政权.西晋末年的大动乱,导致仕晋吴人命运坎坷,但由于吴人已对西晋政权产生认同,他们最终选择翊戴司马睿,建立东晋.  相似文献   

8.
“食堂”,指机关、团体供应本单位成员吃饭的地方(《现代汉语词典》,1998年修订版)。它最早见于晋代,是旧时寺院或公堂中的公食之所。晋法显《佛国记》:“入食堂食会,威仪齐肃,次第而坐。”唐赵《因话录·征》:“每公堂食会,杂事不至,则无所检辖,惟相揖而已……又序行,至食堂门,揖侍御使。”唐柳宗元《新食堂记》“贞元十八年五月某日,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始会食也。”由此可见,在历史演进中,“食堂”的外延逐渐扩大,并且它从古代汉语直接承传到现代汉语中。而它的同素逆序词“堂食”却未能承传下来,随着岁月的流转而逐渐不被使用,最终成了…  相似文献   

9.
康熙初年,李渔受邀入秦,在陕甘等地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游历.秦游途中,李渔不仅与当地人士频繁交往,而且接受馈赠,逐渐形成以乔姬、王姬为主力的家班女乐.由于晋姊和兰姊出身于秦地,又受教于旧肃王府金阊老优,她们对传统戏曲"依字行腔"的演唱习惯以及对当地受众的迎合,兼善秦昆的李渔家班在秦地搬演实践中呈现出撷采英华、优游花雅的艺术特质.而李渔东归江南之时,正值秦腔与襄阳、武汉等地腔种融合演变形成西皮之际;李渔家班在与秦腔东传相近的路径上开展的舞台实践,不仅丰富和完善了李渔的戏曲理论,而且在时间和地域上呼应了秦腔东传、与地方腔种融合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此意义上说,李渔秦地行对后来"花雅之争"中花部乱弹占据主流及其后以西皮、二黄为基本腔调的京剧之形成亦有助推之功.  相似文献   

10.
将"夸父逐日"神话的不同记述与史书记载、甲骨卜辞及今人有关神话的研究等比较分析,指出夸父的逐日行为与《尚书·尧典》所载羲、和氏奉尧帝之命守四方以测日影一样,有敬日与测日影双重目的,并因而利于其所在种族定年岁、四时,以指导民众的生活聚居、农业生产等.神话中"入日"一词实为"日入"之倒装,意即一直追至太阳落山处,夸父口渴致死非因其"进入太阳圈"或"接近太阳"太热等,而是因其极度劳累辛苦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