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端阳 《理论界》2010,(5):22-23
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曾深深地卷入近现代中国政治生活当中,开启并引导了中国革命。问题是在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处理好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建国几十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几经反复,变动不居。改革开放以后,知识分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如何?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应如何做才算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是现代政治国家极力追求的理想状态。处于转型社会、风险社会和网络社会三大社会形态并存的当代中国,保持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合理均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并不具备必然联系,但是二者存在一定的耦合之处,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增强,政治制度化水平的提高,政治参与机会的存在,政治信任能力的提升,民主发展程度的提高和法治理念的贯彻与落实。由此可以发现,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并保持政治稳定有着巨大空间,因此,应淡化政治稳定的工具性意义,重新审视政治稳定的本体价值;建立制度化的沟通机制,打通通往政治发展之路;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党外知识分子是相对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而言的.党外知识分子具有人数众多、结构复杂,社会联系广泛,知识层次高,民主意识、参政意识与创新意识较强等群体特征.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所参加的党派,具有较高的认同;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具有自主型、组织型的特征,且其参与层次较高,参政范围十分广泛.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对社会的政治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制度,加强引导,不断提高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星 《兰州学刊》2004,(3):39-41
阶层分化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阶级阶层关系的转换对政治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中产阶层正是在社会阶层大分化这一历史和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采取条件促进中产阶层发展对未来中国的政治稳定具有极其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代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系统和政治系统不是两个相互割裂的系统,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对政治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影响一国的政治稳定,影响公众的政治参与,并对国际政治有着重要影响.针对这种影响,我国政府应积极应对.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公正协调环境利益冲突,畅通渠道促进公众环境政治参与,加强国际环境的合作与交流,以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政治发展取得双进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其中政治现代化还有待于国民,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热心参与。所以农民政治心态现代化,对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及其农村这块阵地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中国农民与传统中国农民相比较,政治心理现代化进步明显,但也存在不足,需采取措施促进转变。  相似文献   

7.
梁波 《北方论丛》2002,3(6):6-9
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领域的重大课题。在研究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时,应该从分析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出发,探索从不稳定转向稳定的条件和途径,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机制做准确的把握和精当的分析,并提出提高机制效能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思想,为在总结国内外政治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阐发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政治的实质,是处理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是旗帜鲜明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治发展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改革正确处理阶级阶层关系与其它重要的社会利益关系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这一主题在国家对外职能中的体现,就是旗帜鲜明地维护民族利益.中国的最高利益之一就是稳定.同时,逐步实现政治和经济的适当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是中国在政治生活方面的又一战略性转变,符合国家的长远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与政治稳定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追求的双重目标,维护政治稳定一直是重要任务。目前,腐败问题滋生,腐败问题对政治稳定的危害巨大。正确处理好反腐败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需要充分结合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不断努力探析当前反腐败与政治稳定之间的二维关系。只有准确把握好、处理好反腐败与政治稳定二维关系,才能有效确保反腐败取得成功,才能够真正保障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0.
党外知识分子是目前我国知识分子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行为影响深远,需要深入探究其政治认同问题.网络空间中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生发逻辑贯穿在政治观念来源、政治利益博弈、政治交往变化以及政治传播情境中,生发特质表现在专业性、指向性、公共性、批判性等方面,生发影响通过网络主体观念、网络社交媒体、网络舆论空间、网络公共领域体现出来.要从推进网络政治自觉、建构网络政治信任、维护网络政治权威、优化网络政治生态等方面增强网络空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促进形成良好的网络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1.
政治吸纳是政治体系基于功能实现而对社会的一种制度安排。政治吸纳不同于政治参与,也不同于行政吸纳。我国政治体系的政治吸纳机制主要包括政党吸纳、人大政协吸纳和社会组织吸纳三个方面。政治吸纳能够从创造政治认同、促进有序政治参与和政治调控等方面保障政治稳定。政治吸纳也是促进中国政治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政治发展向为中外世人所关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依法治国,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然而,我们应清楚地看到,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既存在许多难点,更有许多推动政治发展的“生长点”。这些“生长点”将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起到深层次作用,促进中国政治的大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稳定是首要的问题,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分析单位的研究与确立对于学科发展具有范式意义,其设计或选择与该学科的性质、使命直接相关.在当代中国语境下阐释理性政治的基本内涵及其维度,探讨其何以成立和理念支持,揭示其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的涵摄力、解释力、指导力,应当成为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基本论域.理性政治既是一种价值预设,具有现代政治理念的支持,更契合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是当代中国政治及其体制的基本诉求,因而可以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基本分析单位.  相似文献   

14.
试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政治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在经济上的目标是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上的目标是完备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转型成功的关键是改革、发展和稳定。当前 ,政治文化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作用是双重的。建构成熟的法治型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保证社会顺利转型的惟一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5.
雷家军  阎治才 《江汉论坛》2007,3(9):134-137
当代中国乡村知识分子具有文化的兼容性、知识的实用性、政治的先导性和道德的示范性等特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乡村知识分子的科技支撑、政治参与、智力支持、道义推动和知识引领.要发挥乡村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就要深化对乡村知识分子的认识、增加乡村知识分子的数量、提高乡村知识分子的水平、调整乡村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改善乡村知识分子的待遇.  相似文献   

16.
从政治教育到公民教育-政治文明与人的发展刍议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政治文明是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的文明界面,必然要在政治主、客体的互动过程中,在政治主体--人的精神、行为中体现出来.为此,在对促进人的政治文明程度的传统政治教育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方法在当代中国遇到了挑战.因此,必须推动传统的政治教育向着现代化的公民教育转化,而实现公民教育的根基是做人教育.通过这些探讨,希冀为当代中国的教育创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历史中的经典文化,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需要认识到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教育价值,以及积极探寻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方法,才能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断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于洋  李谨丞 《理论界》2013,(10):16-18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中间阶层”,一般指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受过系统教育、拥有相对稳定经济基础、政治参与热情较为强烈的中青年社会群体.他们是当代我国政治文化发展中的一支新兴实践力量,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助推器”,又有可能异化出部分散发负能量的“新阻力”.以辩证的逻辑去审视其双重影响,便于党和国家更好地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变革与中国政治社会化互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变革是社会自身发展完善的本质要求。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方式、传媒的急剧变革,对中国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过来,政治社会化对政治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对民众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民众政治认同的催生,又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参与政治活动的历史背景、参与方式及组织形式来分析 ,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近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影响是显著的 ,其表现为行政能力的提高 ,思想、信仰与价值的多元取向以及政治近代化等。这些充分说明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历史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