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薇拉·凯瑟的第一部草原小说《啊,拓荒者!》为分析案例,论文旨在通过考察作品的创作动机,人物塑造及承载的意义来正确解读文本意蕴。揭示凯瑟创作的先锋性及透过作品所弘扬的拓荒精神,不仅丰富了正在崛起的美国民族文学,而且在追寻传统美德的过程中,沟连起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宏大叙事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范式。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突破了这一范式。一是打破重大题材与非重大题材的区分,选取了“家务事、儿女情”为题材,二是在人物塑造上,知识分子不再是反面或次要角色,而是与工农干部一样成为作品的主角。《我们夫妇之间》专注于被“大历史”所忽略的日常生活,鲜活生动,显示出凡俗人生的普遍性与永恒性,而作者因此而发生的命运逆转,令人惋惜与深思。  相似文献   

3.
余华《鲜血梅花》的解读历来有"寻找"说,复仇说,存在虚无说,荒谬说等多种解读的意义,相隔多年之后,重读《鲜血梅花》,循着梅花剑传说的演绎之路,作者以不动声色的冷静客观,将历史的辉煌和现实的无奈一一呈现于世人面前,文本中成对人物及意象构筑起东方文化特有的二元传统,令人沉溺进而反思。联系余华之后的创作,《鲜血梅花》昭示了当下人的一条无可选择无可奈何的"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4.
董朝 《山西老年》2014,(2):71-71
我身边的很多老年朋友都喜欢《山西老年》,当然也包括我。《山西老年》刊登的文章不虚伪不做作,有爱心有灵魂.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自问世到现在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为有趣的司芬克斯现象,很多批评家都在为这个“谜”寻找谜底,然而这个谜底从来没有人能真正揭晓过。自接受理论问世后,千方百计地寻找文学作品终极意义的企图就不免显得有些幼稚可笑了。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并不仅汉是在解释作者或作品,而更多地还是在代表批评家所处的社会对作家作品作出解释,或者,干脆仅代表批评家本人说出对作品的见解或感受。随着时间、空间以及作为批评家个人的流动和迁移,得出的结论自然  相似文献   

6.
《逍遥游》按题目理解即为“逍遥”之“游”,这就是庄子想要展现的气象。但深入理解《逍遥游》却不妨从《齐物论》的“化”字入手,有“化”、不拘执,才能“游”。本文的正式讨论即以鲲鹏的“大而化之”开始。大鹏的“培风”、列予的“御风而行”中“风”的意象以隐喻的方式表明“道”具有使人的个体主体性“化”于其中的力量。《逍遥游》的后半部分都是在彰显“无用之大用”,庄子告诫我们要从有限有待的“小用”中退身而出,进入无限的道境,从而获得心灵的逍遥。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是俄国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柳青的《创业史》也实在称得上是中国农村合作化的一本百科全书,它出色地反映了合作化时期农村的特征,描绘了农村多彩的生活风貌。作者怀着列农民的深切感情,刻划了许多生动的农民形象,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然而,更重要的是它思想上的巨大意义。在这里,柳青深刻地概括了千百年来在封建统治和经济制度下形成的农民的思想体系,揭示出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尖锐复杂的矛盾与斗争的实质,塑造了农村中社会主义革命战士的  相似文献   

8.
《双桅船》是舒婷的第一个诗集,其中包括47首诗,大致上是1975—1981年间的作品。在文学界的评议和读者反应中,一般都认为,这个诗集可以看作是舒婷的代表作。 舒婷的诗,在当代诗坛,特别是在青年读者中,曾产生过较为广泛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并不满意于“朦胧诗论战”时期,诗坛的一片叫好声与另一些非难声所形成的噪声反应,那么,在风定潮平之后,对舒婷诗的艺术风格与精神内涵,通过细读分析,再作深入的探讨,就仍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工作。重读  相似文献   

9.
:90年代的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趋势 ,使当年资产阶级在民族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再度凸现。资金积累不足与外来资本压力、政治因素影响与社会分配问题等复杂情状仍然是困扰民族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新的语境中重读《子夜》 ,不仅可以为我们认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提供一个新角度 ,也有助于对《子夜》的艺术价值作出更全面、客观的评判  相似文献   

10.
11.
一八九八年问世的马建忠所著《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最近被作为《汉语语法丛书》的第一种再版了。为此,吕叔湘专门写了《重印<马氏文通>序》,提出了三点肯定的意见,即“收集了大量的古汉语例句”,“尝试指出其中的规律”,“常常涉及修辞”,认为《文通》还是值得一读。对我国这样一部最早的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今  相似文献   

12.
"老师,我们嫁给你!"这发自内心的呐喊,不仅留住了石老师,也改变了一代代山村孩子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郭沫若的诗集《瓶》,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是,关于《瓶》的题材问题,论者们则很少涉及;论及者又多含糊其辞。有人以为《瓶》“可能是从梁山伯祝英台恋爱悲剧中转化来的。”有人以为《瓶》是采取了梁、祝故事结尾的表现形式。”有人则干脆说《瓶》是一部“不涉及什么社会背景的单纯的恋爱诗集”。那么,《瓶》的创作究竟有无的背景?《瓶》的题材究竟是什么?弄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的代表作《母亲》从男性对母亲的摧残、男性对自然的疏离、母亲与自然的联结、母亲自我意识的建构这四个方面体现出关爱女性和自然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呼唤。  相似文献   

15.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通过了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件——《世界人权宣言》。它首次提出了国际人权问题的具体内容,规定了世界各国人民不受歧视地应当享有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40年来,国际人权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画魂——潘玉良传》是石楠的成名作.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常读常新,是有着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东西.作者凭借巧妙的构思和合理想象,抓住了潘玉良不懈的艺术追求、突出的女性意识、执着的爱国思想三条主线,把一个人物栩栩如生的塑造出来.石楠对潘玉良人格精神的展现,完成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的书写.  相似文献   

17.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美国记者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6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苏区。经过四个月的采访,他写成了轰动世界的杰作《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取名《西行漫记》)。在书中,他对早期形态的延安精神作了生动鲜活的记录和描述,  相似文献   

18.
思绪如风,在晓堤的柳稍上轻悬;凉月似水,在古老的渡船上弥漫,有一个传说,童话般美丽,有一种忧伤,流云般缱绻……  相似文献   

19.
《金锁记》隐含着丰富的潜话语。曹七巧在悖论中的行径揭示了现代人在文明的压抑中无法遮蔽的荒诞存在。丰富的象征意蕴,独特的心理视角,深刻的世俗关怀,使小说显示出别于一般的意义和高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