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育观念与制度建构互动研究——基于社会控制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阶段的生育观念正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中,在生育目的、生育性别偏好、对生育子女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均呈现出了生育观念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的生育观念是由国家一系列的制度建构而成的,尽管有些制度的初衷并不是对生育观念进行型构,但是它们的"潜功能"发挥了转变生育观念的功效.目前中国社会的现实告诉我们,生育观念随制度的不同建构而发生嬗变,进而促使人们的生育观念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提供适宜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少子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促使生育率回升至适度水平成为政府和学界重点关注的议题,其中以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为代表的鼓励型生育制度和以“多子多福”为核心的传统生育文化被寄予厚望,希望借此帮助中国摆脱“低生育率陷阱”。然而,研究发现:中华文化圈国家或地区的生育率远低于其他国家与地区,而海外华人则是所在国生育率最低的族群之一,传统生育文化在现代社会已然发生了嬗变,对促使低生育率回升的作用已十分有限,取而代之的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甚至不婚不育”的现代生育文化,并形塑起一种内生性的低生育率机制。与此同时,欧洲和东亚国家通过构建鼓励型生育制度后依然深陷低生育率陷阱,无法有效刺激低生育率回升至适度水平。中国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的预期效果同样不容乐观,而生育文化、生育制度和生育率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互构关系,亟需从结构性和内生性的“文化—制度”视角去重新审视我国生育率转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民生育行为中的制度化逃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 ,在农民的生育行为中一直存在着制度化逃避现象。它虽然在表面上并没有违反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而实际上为国家实现人口目标设置了障碍。更为严重的是 ,这种现象的蔓延可能会造成传统生育观念的回归。农民生育的制度化逃避 ,实质上是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与实现农民传统的生育观念之间的一条最佳的变通途径。文章从经济、文化、制度三个方面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提出农民生育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才能使它最终趋向式微。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的一项人口生育观调查表明,21世纪初随着中国全面实行的改革开放,在社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存在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和改变,为新的生育观念的确立准备了条件、提供了产生现代生育观念的环境,促使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念向现代生育观念嬗变,为中国社会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调查还表明,即使目前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每对夫妻生育意愿平均人数也不超过两个孩子,因此没有必要为将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而担忧。30多年来,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既限制了中国人口大规模超负荷的激增,也对人们的生育意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即计划生育政策已被国人内化接受了。但我们同时也应注意,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等原因,目前的人口转变是不稳定的。因此,人口政策应适时作出调整,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中国人口政策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是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体系向现代生育文明转变的分水岭.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口政策可分为三个时段:1966年至1968年,政治动乱导致整个社会处于无序状态,传统的生育文化体系在社会上占支配地位,人口生产处于一种无管制的增长状态:1969年至1972年,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政府适时提出了"有计划地增长人口"的口号,但只是单个部门的单独行动,没有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所取得的成果有限;1973年至1976年,国家在"有计划地增长人口"的基础上形成了"晚、稀、少"的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预后效果."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口政策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和生育价值取向,奠定了现行人口政策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要延续,生儿育女是必经过程。传统社会生产力低下,形成了"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生育观念已经根本改变,人们根据自己的精神需要选择多元化的生育方式和家庭生活方式,其中有一种就是能生育而不生育的无孩子的家庭生活方式,即丁克家庭。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丁克家庭在中国已经出现了二十余年并在数量上不断发展,尤其为年青一代的80后家庭所认同。人们选择丁克家庭首先是具有一定的新的家庭和生育观念的基础,其次也有中国现代生活中迫于"房奴"、"车奴"、"孩奴"等巨大压力因素的影响。总的说来,丁克家庭生育观念的选择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的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传统帝制国家解体和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面临着艰难的转型。在近代中国,政治体系变革与政治文化转型表现出彼此推动的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转型的表现形态复杂多样,其中国家观念的现代转变无疑非常重要。中国近代国家观念与中国传统国家观念有很大差异,甚至存在严重冲突。近代国家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形成解构了传统中国的天下国家观,是建立主权在民的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同时,公民观念的建构冲击了传统的臣民观念,推动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大变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适应了中国发生的政治和社会变迁,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奠定了政治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启蒙运动,在面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选择上,第一代启蒙思想家表现出了犹豫,而第二代启蒙思想家则坚决地与过去一切划清界限.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伴随着这种启蒙观念的演进,带来的是叙事上的变化、文体上的革新.现代小说的叙事方式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9.
张岩 《南都学坛》2003,23(6):106-110
娄家沟是豫北山村的典型代表,以其为个案可以折射出传统婚育礼俗变迁的特征:传统生育文化在20世纪50、60年代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制度形态和组织方式上,表现在家族制度和功能的弱化方面,生育观念尚未发生变化;70年代以后,传统生育文化有所回归。社会经济政治背景是婚育文化研究的时间维度,地域环境则是空间维度,婚育礼俗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传统礼俗的原有制度约束趋于形式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即由共同体本位的社会转变为个人本位的社会,这个过程离不开小共同体的发展.近代以来,大共同体本位下形成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而发生嬗变,小共同体所形成的农村社会秩序也发生了变迁.从传统文化的三个层面即技术、制度、观念与农村社会秩序的经济、家族、礼治的对应关系中分析传统文化嬗变对农村社会秩序变迁的影响,得出凡是能发扬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或承载人性伟大的传统文化都拥有顽强生命力的结论.由这类文化培养的民间精英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将使传统文化获得新生和农村社会秩序得到重建.  相似文献   

11.
在由近代向现代转变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现代中国初期的先进文化。这一先进文化,经历了由前期新文化向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五四"新文化的历史转变,中国共产党正是伴随着这一先进文化的形成发展而产生的。这不仅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共产党是现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开始,就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生育观念在逻辑上包含生育意愿、生育动机和生育需求三个层面.生育观念借助文化力传播,可形成驱动群体主导生育行为的主流生育观念,而主流生育观念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延续性与滞后性.决定群体主流生育观念的本源力量来自经济、社会环境,能动的宣传教育与新兴生育文化建设会推动生育观念的加速转变.这些概念的内涵与逻辑关系,构成描述生育观念的概念逻辑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下,基层政府的绩效管理存在着"制度困境"问题.解决绩效管理的"制度困境",必须重塑政府角色,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公民社会,提高民众参与意识;改变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引入现代绩效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4.
从人生意义、家本位思想、代际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民生育观念的演变过程,并从结构与文化两个维度,对不同年代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现象进行分析。得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业化、城市化浸透着农村社会,传统社会中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乡村社会秩序、乡村文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的生育观念经历了一个从家本位思想到个体化思想的转变过程,当前农民的生活意义已经从一种可以“过日子”的逻辑转变为如何“过好日子”。  相似文献   

15.
论科举制度的社会化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缘于"科举制度"的兴起.科举制度实质上是以"考选"代替"选举"的选官制度变革.这种变革不仅突显出人才选拔在传统中国政治上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考试社会",并在民间塑造了"读书做官"的观念基础,教育的价值与功能由此从"学做圣贤"转变为"学而做官".科举制度成了影响传统中国人一个最重要的社会化变量,因科举制而累积的心理现象、文化现象、教育现象与社会化效应,也是导致近代以来东西方在知识、思想与信仰等方面产生差异的一个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尊卑有序、贵贱不等和皇权至上是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精要,并且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想转变传统法律观念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在清末变革的背景下,清政府通过法政学堂和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式法学教育以及海外留学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以西方的法律观念为指导,按照现代法律部门的分类进行课程设置,教材多使用西文,教师也多为西方人.清末新式法学教育为我国培养了一些新型的法律人才,更重要的是导致了传统法律观念向现代法律观念的转变.同时,它也促使礼法分离和现代法学的建立,并为体现法治文明的司法体系的形成作了法理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生育观念的形成及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育为核心的传统生育观念长期以来支配着中国普通民众的生育行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生育观念建立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形成于中国特定的社会心理文化土壤中。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促使很多有识之士对传统生育观念进行了反思和质疑,科学生育观因此得以在中国社会日益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医疗领域发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现代中国"是如何出现的,医疗史可以看成政治史的一种表述方式。中医在1949年前后的兴衰是和民族国家观念相联系的过程。作为传统文化,抑或封建文化的残余,中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涵。从废止中医案到赤脚医生制度,中医的兴衰与政治运动、"国家"界限的确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传统生育文化是一种多育、早育和有性别偏好的生育观念。现代生育文化是一种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无性别偏好、知情选择避孕节育的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念。保持我国现阶段的低生育水平,仅靠经济和政策因素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文化,尤其是生育文化的作用。要通过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宣传教育和社区建设不断地推进我国现代生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以消费科技、追求时尚、理念西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女性在进入生育的生命周期时面临着来自家庭(族)的、社会的、工作的,更有自我文化认同的冲突。这些现象反映了所谓的"现代"女性在生育文化认同中存在形式上的现代与观念上的传统冲突的局面。以传统的"婆媳冲突"为直接表现形式,这一群体的年轻妈妈依然囿于传统的父权制观念的认同中,并没有完全走出这种观念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