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相雨 《齐鲁学刊》2015,(2):124-130
自宋代以来,元宵节就开始大量地进入文学作品。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元宵节带有万人空巷的民间狂欢色彩,同时也有了"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宋元话本中的元宵节则往往作为太平盛世的象征,成为小说中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许多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也在这个热闹的夜晚发生,主要人物的命运也在此夜发生逆转。《红楼梦》对传统的元宵节描写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它将元宵节这一传统的普通民众的室外狂欢活动变成了贵族大家庭中的室内雅集活动;元宵节不再以赏花灯和放烟火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以家庭内部各色人物的活动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作为描写的重点。《红楼梦》中的元宵节没有发生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而是预言了一群青春少女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
《宋史·选举志》、《宋会要·选举》和《文献通考·选举考》等是研究宋代科举制度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史料,但由于体例和其他一些原因,上述诸书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使我们无法窥探宋代科举制度的全貌及其对宋代社会的巨大影响。本文在分析上述诸书不足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宋人笔记中有关科举史料对宋代科举制度及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代河北路便籴地域考略·袁一堂·关于宋代和籴制度的性质问题,漆侠先生认为是北宋时收购粮草以供应边境军队需要的一项制度和措施①。这一认识,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宋代和籴的基本特征:首先,和籴不同于二税,是官府在二税之外于民间收购粮草的一种商业行为,虽然后期演...  相似文献   

4.
宋代节日词研究以《全宋词》中节日题材作品为对象,对宋代节日词的创作情况、文本特征和发展动态作出系统而深入地探讨,考察节日词的文学风貌和审美特质,揭示其中所蕴涵的两宋社会生活和文化形态等深层次意义。当前宋代节日词研究多停留于较为零散、感性的层面之上,亦或以民俗文化、都市文化的先验视角凌于对节日词作本身的探讨之上。有鉴于此,有必要在对现有成果进行梳理,以推动宋代节日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在一部中国妇女文学史上,我所崇敬的女作家首推蔡文姬、李清照、秋瑾三人。三人中又以李清照居最。这大概不只是个人的偏好。因此当我读到陈祖美同志著《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李清照评传》(下简称《评传》)时,其兴奋和喜悦的心情便不言可喻了。关于李清照的传记,或评或略,自宋迄今何止数百种(仅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所附录已近四十种)。我大致读过一些。如清人俞正燮的《易安居士事辑》和今人黄盛璋的《李清照事迹考辨》以及王仲闻的《李清照事迹编年》等,其中某些论点容或有可商榷之处,但对李清照的研究均有所增益。这些均不失…  相似文献   

6.
元宵节起于何时?为什么元宵夜要点花灯?元宵节要吃汤元? 中国汉朝以前没有“元宵节”,仅有楚先民通宵点灯,祭礼神祗的民俗活动。后来进京建立汉王朝的刘邦,把楚文化的民俗信仰崇拜也带到新的汉王朝中,《史记·乐书》记载:“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旦。”这正是“通宵点灯迎黎明”,由此逐步衍生成元  相似文献   

7.
雄健豪放、坦荡明快是李清照诗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李清照的诗风一反其词风。在两宋的词坛上,她是婉约派的正宗传人,其词委丽,语言清新,意境雅洁,含蓄隽永,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写不出豪放词来。《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就是一首有名的豪放词。但这种风格的作品,大都集中在她的诗作之中。她的诗,辞锋锐利,雄健豪放,明快有力,毫无摧眉低首、顾影自怜之态。李清照于绍兴五年写的《题八咏楼》诗云:  相似文献   

8.
壮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败逸大理后,结局如何?各类史书所载甚略,或相互矛盾。例如:《宋史·广源州传》说“其存亡莫可知也”;宋代马端监撰《文献通考》亦说“不知所终”;《宋史·萧注传》述萧注“募死士使入大理取智高,  相似文献   

9.
<正> 宋代山水游记是宋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发展了游记散文的优秀传统,开拓了新境域,获得了突出成就,对后世游记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山水游记创作蔚为盛观,其作家作品数量之众多,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先秦两汉时期,史论、政论散文取得辉煌成就,但专以山水自然类为摹写对象的散文作品尚未产生。虽然在一些作品中对自然山水有过生动的描述,如《山海经·西山经》描绘西岳  相似文献   

10.
岁时民俗文献在宋代得到极大的发展,出现了类书性的岁时民俗专著,宋代笔记和类书中包含有大量的岁时民俗内容。宋代笔记如《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粱录》中的岁时民俗部分对宋朝皇室和都城民众节日生活有细致现实的描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宋代类书如《太平御览》、《事类赋注》、《事物纪原》中的岁时民俗部分则具有追溯历史源流的意识,不停留于对节日活动表象的描绘,而是旁征博引,考辨节日活动源流。从所引文献内容看,在月令、岁时风俗的记录中渗透着儒家传统的礼、仁、孝思想并在宋代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增加了一丝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   

11.
著名历史学家陈乐素先生《宋史艺文志考证》 ,最近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凝聚陈先生大半生心血、临终前仍割舍不下的书稿 ,在他离世 1 1年之后得以与读者见面 ,令人感慨和欣慰。《宋史·艺文志》著录了九千八百多部书籍的作者、书名和卷数 ,是在宋代四部国史艺文志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 ,作为现存宋代官府藏书的一个最完整目录文献 ,是研究古代书目文献和宋代历史最基本的资料。但它又是一部备受非议之作 ,《四库全书总目录提要》说它“纰漏颠倒 ,暇隙百生” ,并说正史“艺文志”中 ,没有像《宋史·艺文志》如此荒谬的。正是《宋史·艺…  相似文献   

12.
《宋刑统》是宋代的基本法,其内容大致与唐律相同。此外,宋代还编定了许多敕、令、格、式等,为特定机构和特别事项制定专法,这在历史上是十分突出的。仅据《宋史·艺文三》载,有关财经方面的立法就有陈绎编的《熙宁编三司式》、庆历时纂集的《三司条约》、《元丰户部敕令格式》、王珪编的《在京诸司库务条式》、《转运司编敕》等。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13.
葛涵瑞 《理论界》2024,(1):92-98
艾朗诺的李清照研究以《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为集中代表,该书极大地弥补了汉学界较为薄弱的宋代文学研究。艾朗诺立足女性主义视角,以独到而精细的文本分析,试图破除传统的自传式解读,为李清照这一经典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但有时也会陷入过度阐释和循环论证。其研究理路的适用范围,值得进一步的重视与思考。在研究空间方面,关于后世能文女性对李清照的接受,仍有可供探寻之处。  相似文献   

14.
<正> 作家和艺术家的思想与性格,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刘勰说过:“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奠非情性。”(《文心雕龙·体性》)所以,知人论世,是研究作家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现在,我们就李清照的思想与性格,作些研讨,耗点笔墨,应是值得的。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上,对李清照的思想与性格形成了一种很片面的认识,认为她不过是个整天泪啊愁啊的思想性格极脆弱的女子;充  相似文献   

15.
把文学与新闻视作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二者礼尚往来的现象在西方文苑中并不鲜为人见。记者和作家集于一身者多得很。美国的杰克·伦敦、德国的海涅、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加缪等已独知名作家不必待说,眼下一个最好的例子便是意大利当代著名记者、女作家奥莉阿娜·法拉奇。她的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名人采访记、报道文学、散文、小说等。她所有的作品都已被译成英文和法文,有的译本竟达20来种。她的访问记和小说曾多次获得意大利和欧美各国颁发的新闻奖和文学奖。在新闻中寻觅题材的作家亦不乏其人。法国当代文学批评家、小说家让一雅克·戈蒂埃在从事文学批评和影评的同时,经常从新闻中选取题材,创作了《耳朵》、《一则社会新闻的由来》、《这是违反规定的》、《成年人》等长篇小说。英国作家伊夫林·沃还发表过题为《独家新闻:一本关于新闻记者的小说》的作品。运用新闻笔法进行文学创作的文学家亦大有人在。美国作家多斯·帕索斯的作品最基本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一向被称为“丝绸之国”,丝绸业包括养蚕、丝和织造三部曲,而养蚕吐丝是基础。在这一生产活动中衍生出许多民间信仰、习俗和传说故事,关于嫘祖的传说流行尤为广远。近年来,人们对嫘祖其人其事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本文试从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角度,就嫘祖传说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形成演变略作考辨。嫘祖传说遍布中国南北曾继全先生近年提出“黄帝正妃嫘祖是湖北宜昌姑娘”的论断,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他除了引《史记·五帝本纪》和《路史·后纪五》中的有关记述,考释西陵地名即今之宜昌外,在所著《黄帝正妃嫘祖》一书中,还搜…  相似文献   

17.
一宋代胡寅在《题酒边词》中已经注意到了与传统词风大相径庭的所谓豪词,但他还没有明确使用"婉约"、"豪放"这样的概念.最早以婉约、豪放论词的,是明代学者张綖.在《诗余图谱·凡例》下,他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与他同时的徐师曾也有相同的议论(参见《文体明辨·序说·诗余》).但他  相似文献   

18.
张影 《北方论丛》2007,(6):12-15
宋代教坊与民间演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间伎艺人承应内廷演出。宋代教坊凡遇大型节日庆典均要征集民间伎艺人入宫承应演出。第二,教坊伎艺人与民间伎艺人在民间节日期间以及内廷重大庆典时都有同台演出的机会。教坊伎艺人与民间伎艺人同台献艺,对教坊伎艺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博采民间众长的时机。第三,民间伎艺人与教坊伎艺人的互动。这种互动主要表现为:教坊伎艺人因年老、战乱等原因流落至民间;而民间伎艺人因其伎艺精湛而被征入教坊,这都促进了民间与教坊伎艺的交流。另外,宋代教坊乐艺组织对民间的影响也很深远。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期的“驴鞠”中安唐、宋时期,有一种别开生面的体育活动──"驴鞠"。在唐代是女子的运动项目,如《新唐书·敬宗本纪》记载,敬亲曾令"内国"宫女"分两朋驴鞠"。郭知运的儿子郭英义也曾教女位乘驴击球,供其观赏(《新唐书·郭知远传》)。到了宋代,已不是...  相似文献   

20.
再论宋代民间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宋代民间词散见于宋人笔记杂书、词话、类书和词选集,搜集整理比较困难,遂为历来词论家所忽略;所以中国文学史、民间文学史和俗文学史都只谈到唐代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敦煌民间词。五十年代初,俞平伯先生始提出关于整理和研究民间词的意见。他认为:“严格说来,我们所讲说评论的,只是文人的词,不是‘词’。真的词论必须能诠明词的流行的实在情形,即包括民间的词,不经著录的作品。”他希望“若能够用上新观点来研究自然可以有更多的发见,给词史以一个新生的面貌”。八十年代初,笔者在《宋代民间词论略》中,通过对现存作品的初步分析,尝试探讨了宋代民间词的社会意义和艺术特点,粗略地描述了它的历史概貌。这篇文章曾引起词界的注意,而且几年之后还有一定的影响。但现在看来,文中某些论点已显得有些片面,尤其是从市民文学和民间文学的角度来审视,就觉更有必要作一些理想与材料方面的补充了。兹就宋代民间词的都市性特点、它的民间文学特征及宋代统治阶级和文人对民间词的态度等问题,再申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