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锡元教授,我国著名民族理论专家。1918年6月生于江西。1938年至1942年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及云南大学,1942年7月留云南大学政治系任教。1952年秋,由云大选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班进修三年,专攻法学理论与国家法。1955年毕业回校后,调历史系任教,讲授民族理论基础等课程。 在长期教学,科研工作中,熊先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我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建设中刻意探索,形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2.
惊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民族教育家马学良教授不幸于1999年4月4日9时30分辞世,享年86岁。马先生1913年6月22日出生于山东,先生一生从事我国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是我国彝语研究的奠基者之一;在民间文学领域,他所主张的语言与文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学界产生过深远影响。先生生前对我院民俗学研究生的培养、对《西北民族研究》多所关心,本刊对先生的逝世谨表沉痛哀悼。语言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民族教育家马学良教授逝世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我国著名回族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白寿彝先生于2000年3月21日2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白寿彝教授1909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一生致力于史学工作,撰有《中国交通史》、《回民起义》、《中国伊斯兰存稿》、《中国史学》、《中国通史纲要》等著作,曾承担大型《中国通史》和《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编写任务,在民族史、民族理论、史学史、中国交通史、历史教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对中国通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著名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逝世  相似文献   

4.
2008年1月24日下午,高发元教授打来电话,沉痛地告知纳忠教授已于当天下午在京归真,商定由我代表云南回族研究会起草一份唁电发往北京外国语大学,以表达故乡67万回族穆斯林的共同哀思.我随即给云南大学肖宪副校长通了电话,报告了纳忠先生归真的消息.肖副校长指示说:纳忠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穆斯林学者,为云南大学作出过重要贡献,学校党政办公室的同志不熟悉纳忠先生情况及穆斯林礼仪,就请我代学校起草一份唁电稿,他通知学校党政办公室制文用印,速速发往北京.1月25日下午,代表着纳忠先生曾经任教11年(1947-1958)的故乡最高学府云南大学和云南全省回族穆斯林父老的两份唁电,先后发往北京外国语大学治丧委员会,表达了故乡人民的哀悼之情.  相似文献   

5.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熊锡元所著《民族理沦基础》一书,已由民族出版社(北京)出版.该书近十六万字,在体系方面有新的构思,共分绪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两种民族观;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间事实上平等;民族问题中三个敏感的因素;各民族发展中的共同性和差别性等八章,阐述了关于民族形成、民族和民族问题发  相似文献   

6.
在湖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湖南省跨世纪"121"工程入选人中有一位由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青年人类学家,他就是湖南吉首大学的罗康隆教授. 罗康隆教授于1965年出生在贵州天柱县,苗族.他先后就读于贵州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2003年获法学(民族学)博士学位.1995年为助理研究员,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1年晋升为研究员、教授.现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重点学科--民族学学科建设带头人,湖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民族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首届"百人工程"人选,湖南省跨世纪"121"工程人选.  相似文献   

7.
(一)王希恩致熊锡元(199年12月10日)您好,近日修世华先生和杨荆楚先生分别向我谈到了您对我的文章《论中国民族理论的学科特色》(《民族研究》1997年第5期)的看法,非常感谢您能关注我的这篇文章,并对它作了那么多的肯定。也许二位先生已经告诉您了.我是去年才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正式从事民族理论研究的。以前,虽然注意民族理论的内容,但并没有真正介入这个领域。所以,在对这门学科并不十分熟悉的情况下写这样的文章,的确有些冒昧。其中,有一些批评很可能不够客观,这一点,您能非常坦诚地指出来,我是诚恳接受的。…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国际知名古突厥语文学家和突厥语言学大师、中国古代突厥语文学科创始人和中国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奠基人,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教授耿世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2月17日在京逝世,享年83岁。耿世民教授对《西北民族研究》的创办曾给与极大热情和有力支持!他的代表性名著《回鹘文佛教原始剧本<弥勒会见记>第二幕研究》的中文成果,就是在美国哈佛大学突厥学报  相似文献   

9.
动态与信息     
著名藏学家伍昆明先生逝世伍昆明同志1943年1月5日出生于广东连县。196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随后在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师从著名藏史专家柳异祺先生攻读研究生,196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白寿彝先生生于1909年,现在是2009年,正是白先生的百年冥诞.先生逝世于2000年.今年又是先生逝世10周年.为此,本刊刊出6篇文章,作为对先生的纪念.<云南教胞在历史上的贡献>,原载1940年云南<清真铎报>新1号;<番长司与怀圣寺>,原载1945年云南<清真铎报>新19、20号;<评(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原载1947年云南<清真铎报>新36号.以上三文由昆明地方志办公室马颖生先生搜集提供,谨致谢忱.第四、五篇为李松茂先生、李华英先生回忆白先生的文章.第六篇是对白先生<史学遗产六讲>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党的十一届H中全会vX来,是我国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20年。在这20年中,我国的民族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发展。为了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认真总结中国民族理论学科20年的发展历程,迎接21世纪中国民族理论新的飞跃,本刊编辑部约请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金炳镐教授,就改革开放ZO年来中回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选题情况为本刊组织理论总结性的综述文章。在金炳镐教授的具体指导下,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所的勺6级”十位硕士研究生(周传斌、王春华、汤金松、不卜东方、马时、陈延斌、刘建中、…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大学历史系、广东民族研究所,广东社科联、广东历史学会,汕头历史学会,汕头大学及汕头历史学会香港分会等单位联合组织的国际汉民族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3月26日至28日在广东省汕头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苏联、美国、日本、新加坡、港澳地区以及北京、上海、云南、辽宁、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国内外学者济济一堂就“汉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13.
1932年9月27日,他来了,成了河北新城县一个满族家庭的后代。 64年后的1996年7月1日,他去了,抛下他未竟的事业,带着他未了的心愿。 他,就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王恒杰,一位把毕生献给祖国边疆考古事业,以雄辩的历史证据捍卫祖国西沙和南沙群岛的考古专家。 王教授逝世前留下的遗言就是将骨灰抛洒于南海,镇  相似文献   

14.
白寿彝先生是中国当代历史学界的宗师、巨匠,他不仅在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史学理论等研究领域功勋卓著,而且是中国回族史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2005年是白寿彝先生诞辰96周年,逝世5周年。本文拟从以下六个方面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白寿彝先生在各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以示纪念。一、白寿彝先生学术成就的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瞿林东先生撰写的《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杨志玖教授(1915—2002)九十诞辰,逝世3周年。杨志玖生前是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大辞典》总主编、《历史教学》编委会主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和中国回族学会顾问等职。还曾是天津市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和常委。作者在南开大学学习、工作时,虽不曾在历史系,但因为同属回族,对深受师生赞誉的杨先生特别关注和敬佩。2000年前后因为编撰《回族杰出人物》一书,多次亲受先生的教诲。杨先生虽早已离开人世,但他深厚的回族感情、诚恳的待人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著名边疆史地专家、藏学家、图书馆学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中央民族大学吴丰培教授因病于1996年3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87岁。 吴丰培先生,字玉年,祖籍江苏吴江县,1909年9月29日(农历)生于北京。1930年考入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师从著名明清史专家孟森教授,专攻明史。1935年毕业后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编辑。抗战爆发后,先后在中国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就职,任讲师、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调中央  相似文献   

17.
<正>我刊学术顾问,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教授因病于2014年11月9日在北京逝世。郑先生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学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是社会运行学派开创者。近年来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著述等身,桃李芬芳。自2001年起郑先生受聘担任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2009年起受聘担任我刊学术顾问。  相似文献   

18.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熊坤新教授,其研究方向是国外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研究。去年我刊第一期曾对他作过专访,第二期又发表过他写的对2006年世界民族热点问题的回顾与展望,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2007年即将结束之际,本刊记者就“2007年世界问题回顾”,再次采访了熊坤新教授。  相似文献   

19.
一代学术大师费孝通先生2005年4月24日逝世,享年95岁。作为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的生命史可以概括为“志在富民,行行重行行”。因为他毕生致力于“从认识中国到改造中国”,并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中国社会。早在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第一次深入中国社会,就从少数民族地区入手,将少数民族问题作为他社会调查研究生涯的起点。作者徐平教授是费孝通先生培养的唯一从事“边区开发”研究方向的博士生,现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在这篇我们特约他专门为我刊撰写的回顾费老民族研究思想的文章中,展示了一代学术大师“志在富民”及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挚爱之情。  相似文献   

20.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费孝通同志,因病于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费孝通先生曾任本刊特邀顾问,长期以来对本刊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关怀和支持。对他的逝世,本刊表示深切的悼念。费孝通先生逝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