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现代新闻学比较研究在我国学界开展得比较晚,关注的焦点在于中西方新闻学理论与方法比较。进入新世纪之后,学者们开始转向中日、中欧等相关国家与地区新闻传播的比较研究。如果从媒介交互视野中考证比较新闻学,在中国可追溯到孔子编撰的《春秋》,并在历代王朝的媒介中交互相传。到了晚清时代,随着西方报刊媒介传入中国,中外媒介产生剧烈交互,激发了中国资产阶级办报高潮,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民主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初年,中国媒介深受苏联媒介思想影响,直到中苏外交关系破裂而止。改革开放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出现了新的语境,媒介的学习与互补进入到了新的交互阶段。中俄"比较新闻学"应运而生,弥补了比较新闻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个缺憾。《中俄现代新闻理论比较》中许多新论新说,丰富了媒介交互视野下的比较新闻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编辑学视角的媒介批评实践在推动中国新闻媒体形态更替与演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观念制衡与方向导引的作用。推崇新闻价值理论,使综合编辑法获得合法性存在;抨击新闻编排中的地方主义倾向,确立编辑部的中心地位;强调媒介体例,催生新闻独立意识;关注新闻标题功能,使新闻标题制作走向艺术化道路。解读该时期的批评实践,将有助于通过对媒介批评话语的历史展示,把中国新闻史研究相应地引入到一个不同于既往的崭新视域,使原来新闻史叙述范式中很多被遗漏的细节得到复原和呈现。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大致依"诠释"、"实践"、"批判"、"建构"四种范式展开,从研究路径来说,"诠释范式"主要取马恩经典著作诠释和思想史路径,"实践范式"主要取新闻史学研究的实践史路径,"批判范式"分析了西方新闻学的理论观点,"建构范式"主要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建构路径.从这四种范式及其研究路径梳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可以使得既有研究在理论层面更加清晰,进而,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4.
晚近十年,欧陆传播与文化研究陆续从"媒介研究"转向"媒介化研究",从而开启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式变更。这种变革体现及其影响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首先,"媒介化转向"带来的是欧陆传播研究学界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其次,这一研究范式转移的核心要点在于重新认识媒介;再次,媒介化研究作为一种传播研究的新范式必须被置于"比较的视野"中,从而与其同时期理论的对话与勾连;最后,媒介化研究可以为当代中国的传播研究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启示和课题,为国内传播学研究开辟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分析范式,西方经济学由于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的缺陷正面临理论与实践困境,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取得了重要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理论的局限性;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比较与综合贯穿整个过程;应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成果和研究方法,从研究范式、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伦理基础等方面开展比较研究,构建"比较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吉登斯提出的“脱域”概念,描述了其作为一种生产机制通过时空转换组合所形成的社会关系重构.互联网为“脱域”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它本身就是脱域的条件和动能,它成为今天新闻生产的现实背景.互联网技术使新闻生产的链条和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脱域性主要体现在:新闻生产的主体多元化、新闻生产的客体多元化、新闻生产的范式互动化.针对当下新闻生产中的脱域之困,媒体将作出媒介全球在地化的策略选择,即型构本土媒介社区新闻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西方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兴起时间、思维方式、理论建构方式等方面,概述了西方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从传统的、规范的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向经验的、实证的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转变;再从经验的、实证的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向历史的、循环的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转变.在对这三种西方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进行分析与批判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新的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即历史的、辨证的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8.
论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媒介素质使新闻发言人懂得什么是新闻,应当发布什么样的新闻,怎样适时、适当、准确地发布新闻,从而提高新闻发布工作的质量;其次,媒介素质使新闻发言人懂得怎样与新闻传媒打交道,怎样回答记者提问,与新闻传媒和谐相处、正确交往,使新闻发布工作事半功倍;第三,媒介素质还能帮助新闻发言人不断总结经验,从新闻传播理论的高度,去正确总结和分析新闻发布工作的具体案例,不断提高,反复实践,把新闻发布工作越做越好。作为一位新闻发言人,在媒介素质方面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是熟悉新闻传播理论和新闻传播史的主要知识;二是掌握新闻传媒业务知识和技巧;三是树立新闻法制意识和具有较高的新闻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学习、努播人员广交朋友,是提高新闻发言人媒介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犯罪新闻的娱乐化就是以娱乐性为框架架构犯罪新闻,它是媒介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范式转换过程中的一种价值歧路。犯罪新闻的娱乐化导致媒介环境监测与预警功能的迷失、罪感与耻感的沦丧、道德省思能力的消弥。犯罪新闻报道应当全面反映和体现法律的精神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隐私公开现象的研究基本上是在法学框架之下,以新闻传播实践与法学理论相结合的视角进行分析。以主动型隐私公开的电视节目为分析对象,从隐私公开过程中名人明星所表现出的平民化倾向,以及普通人成为众多情感节目的主角两个方面,探讨主动型隐私公开现象的产生受到大众媒介自身因素的影响,即媒介传播范式的改变——平民意识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媒介批评实践构成了邓拓新闻生活的一部分。从主编《抗敌报》始,他就不断对报纸的缺点进行分析。批评过时落后的报刊观念、及时总结和评述群众通讯运动以推动该运动的发展、具体分析通讯和新闻报道工作中的缺点,是邓拓媒介批评的主要内容。具有哲学色彩和思想理论深度、从新闻报道与现实生活内容的一致性程度来评价新闻传播质量、善于将新闻传播现象提升到思想的高度去认识和评价,是邓拓媒介批评的主要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解析“媒介事件”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使用频率较高的“媒介事件”、“伪事件”、“奇观”和“新闻策划”等概念的内涵及其使用进行学理的梳理和辨析,认为这些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可以从两种理论范式的角度来理解:(一)真实事件→媒介化→媒介事件;(二)媒介化的动机→导演事件→媒介化→媒介事件。  相似文献   

13.
论新闻策划     
对新闻策划产生的动因、新闻策划定义的界定进行了明晰的阐述,并比较了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新闻炒作、宣传策划及媒介公关活动四者的关系,搞清了新闻策划的内涵。同时,分析了目前我国新闻策划的现状和实践应避免、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根据库恩的科学范式评价标准,对北美和中国两地的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学者共同体、研究的关注点及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双方的媒介生态学研究有很大的差异。从中比较发现,北美的媒介生态学研究经历了上百年的传承,形成了传承有序的学术研究脉络,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个有着共同研究旨趣且边界清晰的学术共同体,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研究范式。而中国的媒介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晚,尚缺乏独有特色的理论资源、研究思路和稳定的学术共同体,中国的媒介生态学研究要成为成熟的理论范式,还需要进一步开发本土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新闻传播的专业性和专属性受到巨大冲击与挑战,令新闻传播的公共性在信息传播的社会化中得以凸显。对新闻报道而言,"观点"作为主观性意见和个体性认知,不仅以话语的姿态呈现于事实的逻辑表达中,也同时以一种选择性策略投射出社情民意,从而聚合成公民新闻和公共新闻的信息处理方式,它具体表现为媒体报道中的新闻观点化和观点新闻化取径。作为对媒介生态变迁的顺应,这样的报道取径可以概称为"作为新闻的观点"的话语生产与媒体话语实践。在此过程中,新闻传播的社会属性、社交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媒体与社会通过新闻生产的对话可能亦得到增进。以此媒体话语参与公共传播的社会表达实践来观照当下的观点新闻及意见生产,本文认为:新闻报道的范式转型将是媒介、技术、人文交互整合与调适之结晶,也是其形塑的媒体话语走向深度智识、助力心智和谐的重构公共理性的责任所在及能动回应。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教育要服务于新闻实践,就必须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当下,媒介形态、生态环境都促使各种媒介趋向融合,也对媒介从业者提出了新要求。新闻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单一学科、单一技能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媒介融合的需要。地方高校新闻教育要紧跟媒介融合的趋势及新闻实践的变化,就必须打造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新闻实践教学平台,打破人才评价机制和引进机制,构建适合自身的学科架构,推行特色教育,积极探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培养具有融合理念、多种学科知识、多种媒介传播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17.
元宇宙时代,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结构性、生态型的媒介环境改变,铺垫了元宇宙兴起的算力基础,也在加速人们对新媒体现象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反思,带来一种认知与实践上的“范式与革命”。新闻传播学科关键性的核心路径以及具有带动性的突破点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于人的研究,探索人的多重化身表征、多模态延伸在虚实空间的传播行为与结构特征,即从社会动力学的视角,研究瞬时传播与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结合,从小样本实验数据的循证研究,真正找到关键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另一方面在于社会治理再组织化的研究,即从元宇宙、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视角,以大样本计算网络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在现有的传播学研究手段之外,将行为预测与传播效果测量放置于社会网络连接的群体之中,进而探索虚实空间中人的瞬时效果的情感认知加工,以及身体在场的自主神经活动研究范式,提升未来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对话”与“韧性”,深化新闻传播学科理解“媒介—人—虚实空间”及其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美育理论和实践的突破和创新中,滕守尧和曾永成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态美育研究范式,两者的同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宏观指向意义和价值层面,主要基于其哲学底蕴与美学意味,涉及本体论、实践性、主体间性和美学意蕴;微观层次指向研究策略与执行取向的差异,大略概括为理论生成、思维向度、实践转换三个方面.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整合与方法创新,可以为进一步开展生态美育建设提供更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对新闻工作做出了很多重要论述,其新闻思想捍卫并坚持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新闻思想的精华,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系统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学术界在江泽民新闻思想的研究中逐步揭示了其基本内容,并从多角度展开探析,取得丰硕成果。继续加强江泽民新闻思想的实践研究和比较研究是今后应该着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伴随中国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的变革及史学研究的范式转型,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必须走出政治史的框架,回归新闻本体,在传播学的视野中以“5W”框架展开研究,还原事实真相,通过媒介生态环境的研究寻求新闻史的理解和诠释,并吸收跨学科史学的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方法论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