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公本末》是吕祖谦临终前完成的一部书,因刊行较少而流布不广,黄灵庚主编《吕祖谦全集》方整理入集出版。该书保存了不少与欧阳修有关的北宋文献,一是可补充现存宋人文献的不足,二是不同的记载,可为现在研究宋人资料提供参考,三是记载详细。这对研究欧阳修、吕祖谦乃至北宋学术,都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历史琐闻笔记自唐代起逐渐得到了发展,但往往囿于政局野史、鬼怪灵异。在北宋特殊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历史琐闻笔记的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记载也更加丰富多彩,贴近士人的生活。对文学家的记载更为全面细腻,对科举制度给予了极大关注,对风土人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体现了北宋一代士人的崭新面貌。  相似文献   

3.
宋人沈作喆撰写的《寓简》,是一部非常有特点的笔记类著作,其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作者的生平、学术和思想,而且对全面地认识宋代社会也多有裨益。今天通行的知不足斋本《寓简》基本保存了宋本的面貌,此外还有明嘉靖刻本和几个明抄本可供知不足斋本进一步校勘之用。对《寓简》历代著录情况、版刻流传概况及其作者和内容做全面考证评述。  相似文献   

4.
宋人史料笔记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多有关于史书采撰的认识.宋人强调历史撰述要记“大事”,特别是那些关乎治乱兴衰、可以为后世所借鉴的重大事件.他们对史书资料来源的认识已较明确,认为修史当以官修的时政记、日历、起居注为主,私人记述为辅.在史料的取舍标准方面,宋人强调要选取那些符合“大义”的事例,反映出较为明显的理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五代诗本事以诗歌的创作、解读、传播等文学活动为主要言说内容,也就与当时通行的笔记文本拉开了距离,往往被视为诗歌批评文本.作为一种诗歌批评文本,唐五代诗本事的言说方式呈现出一定特点:言说形态方面,以事件为文本中心,以诗明事、证事;言说主体方面,以史官的口吻叙述故事、发表评论并由此形成纪传体文类特征.这些使唐五代诗本事与北宋诗话的以诗为文本中心、以文学家的口吻叙述故事和发表评论及其语录体文类特征等形成了鲜明差别.唐五代诗本事尚未完全从当时通行的笔记中脱胎而出并发育为一种成熟的诗歌批评文类,就被其孕育出来的北宋诗话迅速代替.  相似文献   

6.
 宋人笔记中,有许多资料记录了唐五代男女婚外两性关系,以及社会对婚外性关系的态度,这些可以弥补唐代资料的不足。唐代成年男女可以很自由地交往,社会环境是比较宽松的。在非婚性关系中,男性往往是主动者,但女性有时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亦会同意发生婚外性关系。非婚性关系在各个阶层中都有,但社会上层发生的比例较高。城市中的市妓以出卖肉体作为谋身的手段,为男人提供性服务,冲击着正常的家庭关系。而社会礼俗宽容地对待婚外两性关系,对婚前性行为没有严格的限制。不过宽松的两性关系中,如乱伦等一些婚外性关系,虽十分多见,但社会上并不认可。从唐代法律层面上看,只要不对家庭、血缘和社会等级结构发生冲击,对男女的婚外性关系并没有太多的限制。因此只要有合适的氛围,相对奔放的两性关系就自然而然地出现。    相似文献   

7.
唐五代是笔记发展的重要阶段,孕育了新兴文体传奇,导致小说概念的转换和笔记与小说的分流;这一时期的笔记具有极高的历史的、文学的和文献校勘和史料价值,但在流传中出现亡佚、错乱、伪造等问题;囿于以笔记为小说、为小道的观念,今人整理的笔记不同程度存在伪书伪文未辨、佚文未辑、讹文未正的情况,有必要作全面的整理.  相似文献   

8.
《能改斋漫录》是南宋人笔记(属词话范畴)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上下两卷,内容丰富,涉及沿袭、乐府、议论等14个方面。研究中从与诗歌创作有关的诗人修养、诗歌语言的继承与创新、诗歌语言的运用三个视角出发给出《能改斋漫录》在宋代诗论中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9.
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一书对百余部或存或佚的宋人总集作了考述,卞东波补充考证了17部.现存宋人文集、笔记等文献中仍有许多材料值得梳理,通过考证,17部新发现的散佚的宋人总集的编撰情况、内容大概有了较为清晰的眉目.  相似文献   

10.
牧羊业是畜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官、私牧羊业,尤其是北宋以及北方的牧羊业取得了巨大发展,这与宋政府的政策导向、社会饮食习惯、贵羊贱猪的中医理论、羊的生活习性密不可分.牧羊业的兴盛为宋人提供了丰富的肉食、重要的手工业原料、必要的军用物资,对于活跃市场,发展商品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国防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客座赘语》的文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座赘语>是明代笔记的上乘之作,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其典章制度类的记载,可补正史及官私史乘之阙;社会风俗类的记载,可为治国理民提供历史借鉴;文坛掌故类的记载,可为考察明代文人生活提供丰富的史料;文物古迹类的记载,可为后学集古稽往释惑解疑.  相似文献   

12.
熙宁元年,宋神宗登基变法,北宋历史进入后期阶段。在诗歌领域,已经显露自家面目的宋调也在追求新变。继韩愈、杜甫之后,宋人上承中晚唐人,找到了新的诗学典范——陶渊明。故本文通过从唐代到北宋,官方民间日渐兴起的靖节祠修建与祭祀活动,从中可以窥知当时的时代精神,发现尊崇陶渊明的社会潮流及其诗学意义。尤其是宋人别具只眼地从陶诗中挖掘出的"反常合道"的奇趣诗论,更俨然成为宋人标举陶诗的最高境界与北宋后期诗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宋代文学的翘楚是文言散文,笔记又属散文中的大宗.梳理宋人笔记与其诗词作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客观全面把握宋人诗文创作、理论批评的特点,避免因局限于一类一体的考察,而忽视对作家的整体性观照.爬梳大量现存宋代笔记和代表性文士的诗词创作情况,探析诗话与词话生成演进的文学史历程,剖判诗词与笔记文类交涉的概貌,可以发现,笔记是诗词作品文本的渊薮,能够据此校勘异文,勾稽本事,作为文献之宝库;更进一步,笔记也与诗词批评专著的生成交涉甚深,诗话、词话的成立,实源于笔记的孳乳,是笔记诞育了这一从著述体式到内容题材都极富中国文学批评特色的典型形式;另外,"以笔记为诗""诗化笔记",彰显出二者文体互渗的审美取径.  相似文献   

14.
宋代文学的翘楚是文言散文,笔记又属散文中的大宗.梳理宋人笔记与其诗词作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客观全面把握宋人诗文创作、理论批评的特点,避免因局限于一类一体的考察,而忽视对作家的整体性观照.爬梳大量现存宋代笔记和代表性文士的诗词创作情况,探析诗话与词话生成演进的文学史历程,剖判诗词与笔记文类交涉的概貌,可以发现,笔记是诗词作品文本的渊薮,能够据此校勘异文,勾稽本事,作为文献之宝库;更进一步,笔记也与诗词批评专著的生成交涉甚深,诗话、词话的成立,实源于笔记的孳乳,是笔记诞育了这一从著述体式到内容题材都极富中国文学批评特色的典型形式;另外,"以笔记为诗""诗化笔记",彰显出二者文体互渗的审美取径.  相似文献   

15.
宋代文学的翘楚是文言散文,笔记又属散文中的大宗.梳理宋人笔记与其诗词作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客观全面把握宋人诗文创作、理论批评的特点,避免因局限于一类一体的考察,而忽视对作家的整体性观照.爬梳大量现存宋代笔记和代表性文士的诗词创作情况,探析诗话与词话生成演进的文学史历程,剖判诗词与笔记文类交涉的概貌,可以发现,笔记是诗词作品文本的渊薮,能够据此校勘异文,勾稽本事,作为文献之宝库;更进一步,笔记也与诗词批评专著的生成交涉甚深,诗话、词话的成立,实源于笔记的孳乳,是笔记诞育了这一从著述体式到内容题材都极富中国文学批评特色的典型形式;另外,"以笔记为诗""诗化笔记",彰显出二者文体互渗的审美取径.  相似文献   

16.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是敦煌石室所出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大量政府和寺院档案、籍帐状牒、地志族谱、民间契约、社邑文书等各类公私文书,内容涉及唐五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真实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状况.文献语言口语性很强,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语言风貌,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本文就这类文献中"领六、圆融、下、将、乡原、羊腔、升合、赤白、升合、停腾"等词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辨释.  相似文献   

17.
明代笔记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既可与正史相互印证,也可补正史之不足,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笔记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西藏的史料,涉及派员入藏、设置机构、治藏方略、风土人情等内容,反映国家主权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念。为我们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明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内容体现了明廷对西藏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当然其对解决西藏现实问题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北宋许顗《许彦周诗话》指出:“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诗话的内容既有标举作诗宗旨,评论诗人及其作品,又可以有记述流派并推溯其渊源,漫议诗法、诗艺、诗体,记录诗坛异闻掌故,甚至还有考证或阐述诗中词义用事,进而探讨诗学理论,极为丰富.宋人诗话,虽大多不成系统,但所“话”乃不离诗,若对整部诗话进行研究,大致能够窥探出作者的诗学观或理论倾向.而较之于诗话,笔记的内容往往庞杂多了.诗话的作者是有意论诗,并专门论诗;笔记的作者往往无意专门论诗.有的笔记,诗话只是其中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的内容,有的甚至是作者兴之所至偶然录下数条而已.披沙简金,宋人笔记中文学批评的意见时有精彩之处.像沈括的《梦溪笔谈》、严有翼的《艺苑雌黄》、洪迈的《容斋随笔》、吴曾的《能改斋漫录》、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周密的《齐东野语》等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宋初敦煌婚龄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唐五代宋初婚龄问题,传世文献中的直接记载较少,但卷帙丰富的敦煌社会经济文书、文学作品、变文等资 料中则有不少间接的,而又是第一手的史料,由此反映了我国中古时代婚姻制度、婚嫁文化及其相关的社风民习等方面的真 情实况。本文梳理有关材料,对于唐五代宋初敦煌婚龄作了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敦煌写本P.3532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记载了8世纪前半叶丝绸之路沿线西域、中亚、印度诸地29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政治军事、政治生活等多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关于各国宗教信仰情况的记载,十分丰富而具体,可与两《唐书》《大唐西域记》《佛国记》等文献相印证,尤其重要的是,其中有许多记载丰富于他书,有的甚至不见于他书,对唐代丝绸之路社会历史与宗教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