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在言语反馈方面呈现不同的特点。中国教师课堂的反馈频率高于外籍教师,且多使用重复、认可和澄清反馈。在外籍教师的课堂反馈语中,评价、总结和认可反馈占据前三位。推断性数据显示,中外教师在纠正反馈和总结反馈的使用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抱怨言语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有四种类型的抱怨语研究:单一语言中的抱怨语研究、不同语言中的抱怨语对比研究、基于中介语的抱怨语对比研究和基于会话分析路径的抱怨语研究。国内外抱怨语研究尚存差异:国外对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均有研究,国内鲜有以间接抱怨语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国外多关注实证研究,问题导向明显,国内缺乏该类型的实证研究;国外近年来开始关注网络话语体裁,研究网络语境下抱怨语的使用情况,国内目前缺乏基于会话分析路径的抱怨语研究。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 ,语言学家们都醉心于把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来研究。而近一段时间 ,把语言学作为一种应用科学 ,研究它的实用价值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4.
道歉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其实现模式一直是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B lum-K u lka等人首次对道歉和请求两种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然而对于道歉的回应,却鲜有涉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回应进行分析,以期对B lum-ku lka研究中关于道歉言语行为作更进一步的补充阐述。  相似文献   

5.
论言语行为理论与会话含意理论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意理论是语用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理论.分析两者之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结果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但一方以“意义就是使用”哲学思想强调以言行事,另一方则以“我思”哲学理性强调语境的功能.两者无论在认知语境、图形和背景理论还是在心理空间理论和原型理论都有着共同性的关联,但一方侧重认知语境、图形和背景理论;另一方侧重心理空间理论和原型理论.两者都强调意象以及语篇或语篇连贯的重要性,但一方将言语行为规定为意义的基本单位,强调意义作为一种派生形式;另一方强调以说话人为出发点,提出意向交际的观点.此外,言内行为的特点是有形的,言后行为的特点是无形的.  相似文献   

6.
在庭审特殊的语境下,参与会话的角色之间的权力分配是不均等的,法官的权力最高,其次是律师,其掌握着庭审会话的主动权,而证人只是被询问的一方,其权力极为有限,所拥有的言语权也最少。通过分析询问中律师一证人间的会话发现,律师借助封闭性问话、重复问话等言语策略对证人实施权力控制。同时,证人除在言语上对律师表示尊重外,也努力通过各种应答言词策略争取更多的主动权。两者之间对权力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他们不同的言语策略上。  相似文献   

7.
就评价行为中的批评行为而言, 根据批评对象的不同, 应答语的话轮构建方式和立场各有不同, 批评自己时应答语倾向于不同意, 立场表现为强不同意、弱不同意、弱同意, 而批评对方时应答语倾向于同意, 立场表现为强同意、弱同意和弱不同意。采用会话分析方法研究自然会语, 描写汉语应答语话轮的基本句法形式与话轮构建方式, 分析各种话轮形式所表达的立场, 从而力图揭示互动与语法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会话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接言语行为是以一种以言行事通过另一种以言行事的表达方式间接地实现的。也就是说,在实施一个间接言语行为时,说话人同时实施两个言语行为:一个是主施事行为(实际上要表达的),一个是次施事行为(话语本身的行为)。例如,?(你能把盐送给我吗?)这句话表面上是询问对方是否有能力把盐递过来,而事实上是请求对方把盐送过来,前者(询问)是次施事行为,而后者(请求)才是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即主施事行为。塞尔指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意”、听话人又是如何从说话…  相似文献   

9.
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向别人道歉;女性更易于选择"直接表达道歉"的道歉策略,使用正式、得体的道歉语;而男性道歉策略的选择则受到社会因素如社会距离、社会权利等的影响;女性更爱使用程度副词,如"真"、"十分"等。  相似文献   

10.
批评是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的教育手段之一,教师有时需要通过批评学生来达到教育目的。本文根据笔者收集的60份汉语自然语料,在对教师批评言语行为进行界定并分析其使用的语用策略的基础上,分析了选择批评语用策略的影响因素,旨在深入言语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语中男性和女性在拒绝策略上存在差异;男性比女性使用更多的直接拒绝策略,而女性则比男性使用更多的间接拒绝策略;女性在拒绝时比男性使用更多的礼貌策略.这些性别差异可以从社会文化角度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2.
13.
以言语行为场境为基础对商务英语会话连贯进行了实例分析,并通过对连贯与推理关系的讨论,阐释了Panther和Thornburg提出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对会话连贯的解释力。认为从结合了场境结构概念的认知角度来探讨话语分析,能够进一步补充和丰富传统语用学理论在解释会话连贯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15.
汉语语境下批评言语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言语行为理论发展的历史,指出了在汉语语境下研究具体言语行为的意义。根据Searle对具体言语行为的定义,阐述了批评言语行为的构成规则和规定规则。采用语篇补全测试,选择某大学非语言专业三年级学生为受试,搜集批评言语行为的语料。在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框架之下,改用B lum-K u lka的言语序列分析模型,围绕地位变量,对汉语批评言语行为进行了定性研究,发现了一些常用的语言使用策略:给出原因、提供选择、提出必须遵守的原则、进行威胁、侮辱对方、提醒对方、追究对方以往的过失、惩罚、反语、质问、提出要求、表扬、睿智俗语和各种策略的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6.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本文通过对言语行为理论的综述, 揭示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局限性,进而指出言语行为研究应转向言语事件研究,即以言语事件为单位,在言语事件中研究言语行为,并就如何在言语事件中研究言语行为,介绍了四种研究方法.这四种研究方法是社会语言学研究法、社会学研究法、批评分析法及语用研究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言语幽默效果的产生,以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对言语幽默现象进行了分析。在新的研究视角下,将言语幽默重新定义为能够引人发笑的一种会话含义。显然,它是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准则的结果,据此将其分成四类,分别是违反质准则的言语幽默、违反量准则的言语幽默、违反关系准则的言语幽默和违反方式准则的言语幽默,并以示例的形式对这四类言语幽默效果的产生及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论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言语行为理论作了概述,介绍了A ustin及其学生Searle对言语的行为理论的贡献;并对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了在言语行为三大分类中“言内行为”中存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的根源,最后指出了重视性别差异现象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插话是日常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言语行为.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插话现象进行研究.相比较而言,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末相关研究才开始出现.国内学者大多从插话的概念界定,插话的功能以及从不同的会话语境分析插话现象.插话研究丰富了会话结构的描述,加深了人们对会话的认识,但也存在对插话反应,跨文化角度研究以及插话社会语言学研究薄弱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