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在诗歌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先是对情与景的融合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然后在创作实践中才转向作品内情与景的融合。而对作品内情与景融合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景物的工具化、对象化、主体化三个阶段以及三者与其他各种手法兼容并包的相应变化不断深化发展、逐步完善、最终才走向成熟的过程。情与景的交融又恰在于主客间的彼此交融,景物的主体化使诗词意境中的情景交融成为可能,并使诗词的意境达到空灵蕴藉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在诗歌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先是对情与景的融合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然后在创作实践中才转向作品内情与景的融合.而对作品内情与景融合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景物的工具化、对象化、主体化三个阶段以及三者与其他各种手法兼容并包的相应变化不断深化发展、逐步完善、最终才走向成熟的过程.情与景的交融又恰在于主客间的彼此交融,景物的主体化使诗词意境中的情景交融成为可能,并使诗词的意境达到空灵蕴藉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对称性原则和变换分析的关系问题。祈望通过讨论,对下列问题能有较清楚的认识: Ⅰ、对称性原则是建立在本体层次及认识层次的哲学基础上的; Ⅱ、作为科学工具的对称性,是能够运用到具体的语言分析中去的; Ⅲ、对称性原则是变换分析、变换运算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哲学视阈下对发展危机的认识,是在对发展、危机和矛盾三个变量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厘清三者关系来界定发展危机。在这三者构成的两两关系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矛盾与危机的关系和发展与危机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发展危机中所充当的角色。发展危机是一个集发展、危机与矛盾于一体的综合性范畴,研究发展危机是对发展理论的求证与探讨,同时也是对矛盾理论的应用与深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确立了生产劳动的实践观,揭示了现实的物质性本体,即实践,从而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本体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通过他的实践本体论揭示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本质及其在历史和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找到了实体世界和理念世界、物质本体和思想本体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真正突破和变革了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二元本体观念,把传统哲学的二元本体统一起来。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是建立在全球化实践基础之上的,在今天强调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有利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深化,同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于全球化的认识,有利于我们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认识后现代社会,回答后现代主义提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据生产力是人类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的延续。从生产力构成要素看,数据生产力标志着人类生产方式依次从“以土地为起点”“以劳动为起点”和“以资本为起点”向“以数据为起点”深入发展;从生产力内在矛盾发展看,数据生产力推动人类生产力发展路径从“改造和利用自然”向“认识和理解自然”以及“认识和理解人类自身”发生深刻转向,从而为突破工业生产力所面临的自然界限和技术界限迎来曙光;从生产力发展状况看,数据生产力在深化劳动分工的同时又呈现出“消解分工”的趋势,使人类劳动的内容和结构发生根本改变。数据是数据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数据生产力是建立在“经验型数据”和“理论型数据”发展到“数字化数据”基础之上的,而数字化数据呈现出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统一、人格属性与财产属性交融、工具属性与资本属性并存的复杂特征。因此,需要以精神生产力理论、生产力主体理论和社会生产力理论等为重点,深化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引领和推动数据的生产力功能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民生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研究,对于解决中国处在矛盾凸显期的各种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主导性与参与性的统一、递增性与逐层性的统一、全面性与协调性的统一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发展理论 ,在毛泽东和邓小平手里得到了确立和拓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思想出发 ,将三者统一于党的基本纲领 ,并将三者关系推进到时代新视界  相似文献   

9.
深入探究民族学前教育研究体系对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通过对1993-2023年中国知网(CNKI)民族学前教育研究的文本进行主题编码分析发现:从历时的角度而言,我国民族学前教育研究经历了起步探索时期、特色发展时期以及全面深入时期,呈现出“起步-发展-深入”的系统演进规律;从共时的角度而言,其学术逻辑遵循域外经验引进与本土实践问题研究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空间统筹发展研究的统一、民族地方特色与中华民族文化研究的统一。回望过去,民族学前教育研究存在学科协同研究不深、理论建构缺失以及结论指导性不强等问题。面向未来,民族学前教育研究可为进路是:多学科深化推进研究,构建民族学前教育的理论本体;规范化开展田野调查,聚焦凝练时代议题的经验性成果;凸显时代问题意识,专注高质量研究成果产出和经验迁移。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况周颐、王国维各自词学理论主张出发 ,集中比较了他们的词学本体观。认为况周颐视“诗余”新说为词的特质 ,“词境”为词的重要特征 ,“重拙大”为创作审美理想 ,这三者在分离中有统一。而王国维以“境界”说统一了词的特质、特征与创作审美理想 ,统一中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1.
从规范决策理论到描述决策理论和处方决策理论,人类的思维经历了从"完全理性"、"有限理性"、"生态理性"到"实体理性"等思想的变迁,它浓缩了人类思维与认识发展过程,深化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推动着具体决策理论尤其是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并成为哲学意识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这一演化过程做了具体阐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一个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发展观上的重大突破阶段;从2002 年11月党的"十六大"到2003 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阶段;从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到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之前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不断固化并逐渐成为人们共识的阶段;从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迄今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得以确立,并写入党章,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和深化的阶段.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与实践发展的必然成果,是为解决我国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现实需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理论,也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时代人类先进文明、先进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主张诗品、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文学批评追求文学理想人格之美的集中反映.从先秦到明清,这种理论经历了"文如其人"理论的滥觞、"言为心声"的理论发展、"魏晋风骨"的审美性位移、"文以载道"理论的深化扩展、"文品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等不同阶段.随着时代精神的变迁和文学观念的更迭,历代文人学士对文品与人品之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朱熹的理气关系说,虽然有明显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但由于朱熹看到了“理”这一精神本体的既“尊严”又“无能”的二重性,因而在解决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时所阐述的理气关系学说,无论从理论和方法、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对传统儒学的丰富、发展和更新,也是对人类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表明党在新时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做到了立足当前与着眼未来的统一、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和历史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全息论是一种新的宇宙论,从全息论的视度来看人的认识问题,可以得出许多新的结论。认识的发生和形成是一个全息重演的演化过程。其理论的基点或理论预设是认识主、客体的同源、同构性,认识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认识的主客体具有相同的信息源且二者全息统一,故而彼此可以实现认识。认识的过程即是信息的双向交流或全息共振。认识的最终实现是通过全息重演进化来完成的。认知思维结构与社会思维方式的形成,既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也是认识得以实现的基础,而认知思维结构与社会思维方式的最终确立,正是自然界长期重演进化的结果。认识的重演发生也就是认识论意义上认识本体向认识主客体的分化过程,是认识本体全部信息的有序化展开。  相似文献   

17.
西汉时期,是儒学由思想领域走向政治领域的古典发展时期。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几乎包括了有关儒学发展的全部内容:既涉及了儒法道三者之间的斗争与交融,又涉及了儒学理论与实践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大凡儒学在后世所面临的问题都可以在西汉时期寻见其端倪。本文以西汉时期为视野,试图从微观的角度具体展现儒学传播的文化历程,以期加深对儒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的关系。本文从认识论视角探析了二者的关系:从认识过程看,“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充分肯定;从认识要求看,“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是逻辑的历史的统一;从认识目的看,“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理论深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理论越来越远离经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在如何构造、理解和解释量子物理学方面,语义分析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学方法。因为,在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上,语义分析使得量子力学的概念结构和它的物理解释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了人们对量子理论的理性思考和认识。所以,深入地研究和把握语义分析与物理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且,这种方法论意义在所有的科学研究领域中,都越来越带上了普遍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史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和物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也是文化史和社会史的一部分。物理学史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对从事物理专业的工作者是必要的,而且对于从事科技、科技管理、社会科学工作者也是有益的。笔者在数年的物理学史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感到物理学史的教学不仅能使同学认识、了解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物理发展中的一般方法论,而且,它还具有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在此仅想从三个方面来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