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琼州学院学报》2019,(3):86-90
解决同案不同判的制度难题,明代中后期至少存在三种解决方案,"海瑞定理"只是其中的一种。面对可能存在的不同判决,海瑞同时使用类似于经济学、伦理学的思维方式,想寻找不同分歧的最大公约数,以便获得不同认识的官员的支持。从渊源上看,明代中后期,由于对待一些政治议题的态度存在差异,地方官员对相关案件的审理也会有所不同。"海瑞定理"以及海瑞极力反对的做法,可以视为不同官员对一些政治议题的不同回应。  相似文献   

2.
圣贤发微——读《海瑞评传》冯巽过去对海瑞的了解,大致局限于他是我国历史上与包青天齐名的海青天,最多也不过知道他身后四百多年曾被人用作导火线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政治运动。近读李锦全先生撰写的《海瑞评传》一书(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淄青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的淄青镇王赛时唐前期,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十分严密,从上至下的中央集权制形成了牢固的机体,州、县长官直属朝廷委派,并实行三年一迁的考课制度。唐玄宗时,开始设置节度使,赋予军政大权,然而最初的节度使仅设于边防要地,控有数州,当时称之为“镇”,也就是人们...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历史学家特别是吴晗同志,对海瑞的历史地位以及研究海瑞的意义早已有过明确的论述。吴晗同志在《论海瑞》一文中说:“对海瑞总的评论是当时的人民说他好,当时的大地主说他不好。”同时也指出了“他和官僚地主中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一致的一面,因之,有些官僚地主们在大骂、排挤、攻击之后,也还是说海瑞一些好话。”  相似文献   

5.
孙向群 《东岳论丛》2011,32(3):73-79
晚清山东发生以曲士文为首的抗捐运动,围绕朝廷和山东地方当局对此采取武力镇压的措施,处于社会中上层的旅京鲁籍人员迅速响应,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处理态度:一种为同情和支持这场运动,为反对朝廷和地方的镇压而积极行动,并得到其他省份鲁籍同乡的支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凝聚力,使得山东同乡网络更富有韧性和张力;一种为鼓动朝廷和山东地方当局,力主对这场民变剿办。由此,旅京山东人因为部分同乡的言行根本异于共同立场而导致同乡网络发生分化、排斥。这种凝聚与分化、排斥并行的格局,使得同乡网络处于动态的整合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6.
唐代举子科考旅费的来源途径,除家庭财产的支撑外,还有亲戚朋友馈赠、朝廷和地方政府资助、民间资助、丐食和举子自挣钱财等.朝廷的资助多发生在安史之乱以前,属于象征性行为,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举子的经济困境;而地方政府的资助则多发生在中晚唐,资助金额可观,并形成了一定的资助制度,但地域一般局限于南方;民间资助则属于个人的自发行为,没有形成固定的资助组织和资助形式.  相似文献   

7.
海瑞出身于破落的小官吏之家,处于明王朝由盛转衰和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海瑞一生坎坷不平,仕宦生涯沉浮曲折,形成了他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革新思想。1严厉抨击弊政,提出平等思想。海瑞对当时弊政的抨击是十分严厉的。首先,他不顾杀身灭族之祸,直言敢谏,于嘉靖四十四年十月上《治安疏》。指责嘉靖皇帝“君道不正”“一  相似文献   

8.
吴晗同志从一九五九年以来写了好多篇关于海瑞的文章,还编了一出叫《海瑞罢官》的戏,在这些文章和这出戏里,吴晗同志给明朝的一个大官海瑞,加工塑造了一个非常高大的“清官,形象,狂热地加以歌颂。说什么海瑞“爱护人民,一切为老百姓着想,不怕封建官僚势力”;他“站在农民和市民的立  相似文献   

9.
在各省设立谘议局是清廷预备立宪的重要举措之一。督抚作为清王朝在地方上的最高行政长官,在谘议局的设立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他们不但率先向朝廷提议设立谘议局,而且为筹办谘议局筹措经费,还督促府州县地方官吏落实各项筹备工作。可以说,没有督抚的支持,谘议局很难按时成立。谘议局的设立说明,尽管"晚清新政"时期清廷的威信已大不如前,尽管督抚们对宪政的态度有所不同,但朝廷政令在地方依然可以得到遵守施行,清廷中央仍可有效控驭地方。  相似文献   

10.
宋代官宅即指政府拥有产权的居住房屋,它有多种类型,包括中央与地方官员的官邸,兼具值宿功能的衙署官舍,皇帝或朝廷的特赐官邸,政府承租的公用官屋,以及安置灾民居住的公有住房等。各类型的官宅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为正常的政务运行提供了物质保障。宋代官宅的修建和维护有较为明确的原则,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政府都比较注重官宅衙署的修缮,并有多种经费保障,以往对宋代"官不修衙"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相似文献   

11.
北宋中期宣抚使角色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前期,宣抚使沿袭唐代旧制,为中央临时派遣到地方主持赈灾、安抚民众的朝廷使臣,在任务完成后即回京复命,设置较为少见.而在北宋中期以后,为应付与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长期而激烈的战争及平定内部叛乱等需求,宣抚使的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由安抚百姓的临时朝廷遣使演变为指挥地方多个路分军事作战的军政长官.随着职能的增重,担任这一职位的官员资历也日益升高,多为朝廷副宰相、枢密副使等军政大员,其设置更趋频繁,地方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这一转变也促进了宋朝前线军政权力集中,有利于作战指挥,对于平定地方叛乱,维护宋朝国防安全和国家统治的稳定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宋朝的邸报与时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彪 《中州学刊》2004,(6):108-111
邸报是宋代中央与地方之间最重要的情报交流渠道之一,也是各地官员了解外部世界和朝廷动向的窗口.在宋代,邸报无疑是以皇帝为核心的朝廷的喉舌,尽管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亦发挥了舆论监督的功能.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预和影响,因而邸报的监督作用是相当有限的,不宜估计过高.同时,邸报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很多重要史实及朝廷的方针政策、人事任免等,因而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海瑞一生,志行高洁,高标绝俗,其成圣成贤的理想与躬行实践成就了历史上清官的典范,在当代仍有其价值。海瑞从立志学做圣贤以后,以躬践行;不为"乡原",敢犯权贵;不为"酸文",留心经济;不为"俗儒",为政清廉。如何做人行事为官,海瑞给后人的启示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14.
宋代赈灾所用资金主要依靠中央和地方,其中中央资金占主导地位.宋代用于灾害救助的资金主要有常平钱米、三司与户部资金、内藏库、朝廷封桩钱物、上供米和军粮以及地方的省仓等,它们是宋代灾害救助的主要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5.
《徽州社会科学》2006,(9):28-29
胡光,字文光,生卒年不详。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考取进士,授广州府推官。此时,职掌朝廷特务机关——西厂的宦官汪直一伙窃取了兵权,委派了一批心腹太监到各地带兵驻守。其实,这些官内长大的阉臣既不会带兵打仗,也无心料理地方政务,只晓得狐假虎威,恃势骚扰百姓,  相似文献   

16.
"仁宣之治"的出现,固然与朝廷君明臣良,大政方针正确,措施有力等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成功.朝廷及时调整基层社会治理结构,荐举选拔得力大臣充当地方府州县的长官;且对地方官员严加考察,久任责成.因此,地方官多循吏,他们维护了基层社会的稳定,兴利除弊,发展了生产,安定了民生.可以说"仁宣之治"的出现,基层官员甚有力焉.  相似文献   

17.
"清官"论析     
一、关于"清官"的研究 关于"清官"问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过相当激烈的学术争鸣与政治争论.50年代末,毛泽东针对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共产党内部出现的徇私枉法等现象,向党内同志提出了学习明代"清官"海瑞的号召,亦即提出了共产党人要发扬对人民负责、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品格以及丢弃曲意逢迎的思想作风等问题.在这样的政治、历史背景下,明史专家吴晗相继发表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文章,编写了<海瑞罢官>的京剧剧本,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对海瑞精神的评判,并由此拓展到对"清官"的讨论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琼州学院学报》2022,(1):87-88
<正>历史发展到明代中期,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是无法绕过的,他出生并成长于为历代所轻视的海南岛北部的一个小乡村,却最终成为全国的一代儒学宗师、朝廷重臣,这个人就是丘濬。海南岛长期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缓慢发展着,与中原相比,文化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直到封建社会晚期,海南文化才得以勃兴,明清时代产生大量进士、出现一批杰出人物是其兴盛的标志。这批杰出人物中,"四绝"是代表即 "著绝"丘濬、"诗绝"王佐、"忠绝"海瑞、"书绝"张岳崧。"四绝"相比较,  相似文献   

19.
刘啸 《文史哲》2023,(5):106-121+167
魏晋南北朝存在两种中正,一种是朝廷任命的州郡中正,一种是北朝州郡辟除的中正。魏晋南朝时期朝廷任命的中正始终是一种职位,可以讨论是否设置与废除。由于这种中正没有任期,也没有考课,所以他们举人必然朝着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北朝中正有朝廷任命与州郡辟除的分别,且都在北齐获得比视官品。北朝朝廷任命的中正仍然是一个职位,需有本官;州郡辟除的中正虽然地位很低,但是独立为官,有比视官品,有俸禄,不再依附于其他官位。这种州郡辟除的中正的产生可能与北朝的军事行为有关,在东魏时已完全固定为地方僚属。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北朝中正职官化的另一个可能因素,是北魏孝文帝定姓族之后,官爵在门阀资格及其等级评定中的重要性。由于隋废九品中正制,所以中正职官化的道路也随之终结。  相似文献   

20.
海瑞哲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瑞(公元1514—1587,明武宗正德九年一神宗万历十五年)号刚峰,是我国明朝有名的清官。他是海南岛琼山人,世居西郭外下田村。由于他出仕做官后替人民办过一些好事,所以有关他平反冤狱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在我们广东省他也应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不过,海瑞在历史上一般都把他作为政治实干家,在思想史上从来没有占过什么地位,更没有人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固然,在海瑞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