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谓谓语句正象吕叔湘先生说的那样,经过一番争论,现在已为人们承认。但是,它的范围有多大,目前语法学界的看法仍然很不一致。本文想就目前尚有争议的主谓谓语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并对吕先生在《主谓谓语句举例》(《中国语文》1986、5,以下简称《举例》)中的某些句子提出自己的不成熟的意见,就正于吕先生和诸同行。 为了行文方便,我们也把主谓谓语句的全句主语,即大主语记为s_1,把作谓语的主谓词组中的主语记为s_2,把主谓词组中的谓语记为P_2。  相似文献   

2.
拙文《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的吗?》(以下简称“前文”)于《成都大学学报》1983年第二期刊布后,张岱年同志写了《释张载哲学中所谓神》(载《人文杂志》1985年一期,以下简称“张文”)提出“有所论辩”。张文说:“真理是愈辩愈明的”,为辩明真理,有几个论辩前提须求得双方共许。一是建议论据必须双方共许。这在因明学上叫做“极成”,在逻辑学上是遵守同一律。前文说过:太虚、气、体、性等是中国古代哲学常用的词语,不始于张载,也非张载专有。张载沿用这些词语有张载自己特定的内涵意义。因此,要正确判定张载的思想性质,就不能依据主观的臆测,而应当依据张载著作中的内证的相互发明来解释这些词语的含义,才能弄清楚张载所说的太虚与气究竟是什么,才能正确地判断他是唯物还是唯心的”。笔者主张应以张  相似文献   

3.
研究《文心雕龙》的人一般都认为自《原道》至《辨骚》五篇是全书的理论基础,是总纲。但也有一些持不同意见的论者认为《辨骚》一篇不属于总论部份,而是专论楚辞的,应当属于“文体论”,与《明诗》以下二十篇同列。到底哪一种意见正确?当然是前一种正确。有什么根据?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早就作了明确的回答: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帅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王元骧先生的《"后实践论美学"综论》一文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批评提出商榷意见,主要观点是:第一,该文把实践存在论美学归入"后实践论美学"是不符合事实因而是不妥的;第二,通过对马克思实践观和存在论的辩证阐释指出该文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已经"与马克思主义‘实践’原则分道扬镳"、并"试图把马克思的‘实践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融合在一起"的批评同样是缺乏根据的;论证了实践存在论美学主张生成论、建构论的合理性,是突破和发展实践美学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论充满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 ,不能科学地揭示文学的本质 ,也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情感语言艺术作为文学的本质较为准确 ,也更切合中国文学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从哲学、文艺学和社会学多重角度深入剖析世纪末文学现象,有强大的理论透视力,不乏洞见.但在某些章节却采取政治意识形态而非美学的、历史的视角,对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有所误读,由此产生了理解与阐释的错位.忽略朦胧诗的现代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寻根文学的现代理性与世界胸怀、王朔小说的媚世与奴性、新写实小说的平民气质、先锋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志趣,将它们悉数纳入颓废主义思潮范围,似有削足适履、牵强附会之嫌.  相似文献   

7.
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比研究得出结论:alliteration 在历史上及当代语言实践中所起作用远远大于“双声”,第二部分同样通过对比研究论证了:alliteration所涵盖的定义内容只有极小的一部分才与汉语“双声”重合。笔者由此认为alliteration 译作双声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曾论述过“真实的集体”的性质,宋惠昌同志认为,目前我国出现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就是具有这种性质的新型劳动集体。这是对马克思论述的牵强附会的理解。引用马克思的论述应妥当  相似文献   

9.
所谓"人性",一般指有别于动物的人的基本特性。它是研究人学问题和人文现象的理论起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是他处在一定的现实关系中,经由社会、文化的造就才使人成为人的,为此确立了一种科学的人性观。因而"人性"不是人的自然本性(生物属性),更不是"一切人与生俱来、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此外,在探讨何谓"人性"问题上,要避免将"人性观"与"伦理观"混为一谈。这是因为"人性观"根本上是要说明一个"是"(人是什么)的问题,故而对其的评价应采取事实的、科学的态度;而"伦理观"根本上是要说明"应当"(人应当是什么)的问题,故而对其的评价应持守理想的、价值的尺度。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丛大川教授在解释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理论方面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提出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解,这种独特的理解归结起来就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并不是唯物主义哲学,也不是一种辩证的哲学,而是一种“实践的人道主义”。我并不同意丛教授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1.
在曹禺同志的《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是“情深义重”还是冷酷无情,一直是人们讨论中的问题。持前者观点的理由是:周朴园在三十年前将侍萍赶出家门是迫于封建家庭和世俗舆论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三十年来,周朴园一直怀念着侍萍,其表现方式是身穿旧衣服,对侍萍住过的房间,里面的家具摆设全然不动,不论多热的天也不许开窗,在周朴园认出侍萍后,先是开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后又预备寄走两万元给侍萍。猛跟一看,周朴园“三十年的一贯表现”足以证明他对侍萍感情笃深。其实这“怀念的三十年”,正掩盖着他对侍萍冷酷无情的三十年。  相似文献   

12.
"五帝新说"有两种说法。其一曰:所谓五帝,实际只是"尧舜二帝"。其二曰:根据对《山海经·海经》的研究,认为五帝不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真正的五帝是:帝尧、帝挚、帝韩流、帝颛顼、帝丹朱。所谓五帝时代与唐虞时代是同义词。由此引起笔者许多不能理解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刘心武对《红楼梦》小说人物秦可卿的分析研究和“揭秘”,不符合小说文本的实际描写,只是一种臆测和猜想;分析人物形象的唯一方法就是回到作品本身,从作品的客观描写中去分析、去体味、去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奥列弗·克伦威尔(1599—1658年)的评价问题,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既密切关系到对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一新贵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的评价,也密切关系到对整个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偶从1984年第5期《河南大学学报》上读到何法周先生的《<唐文选>前言》(以下简称《前言》)一文,颇有收益,但也有不少处搞乱了我原有的常识。我是个文学的门外汉,不相信何法周先生笔下会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却又无法否定原有的常识,不得已只好将一些疑惑提出,敬向何法周先生请教。  相似文献   

16.
在《外国文学研究》八○年一期发表的《金羊毛的追逐者》一文中,方平同志认为: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以下简称《威》剧)中的巴珊尼,是没落贵族的公子,而没落贵族为了支撑其外强中干的场面,很对劲的是“把希望寄托在某一头有利可图的亲事上”。作者进一步分析说,因为在莎氏笔下的安德鲁爵土、福斯泰夫、范通就是为了金钱而“凭贵族的优雅风度和娴熟的词令,去打动一个有丰  相似文献   

17.
货币供给合理与否对经济影响较大 ,因此如何保持一个合理的货币供给水平 ,是各国中央银行追求的基本目标。一般地说 ,财政收入减少、国际资本流入和国际收支顺差增大 ,会增加货币供给 ;如果用货币以外的资产来替代货币资产 ,则会通过改善货币乘数而增加货币供给 ;金融创新通过改变货币层次结构、货币数量和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内外均衡协调状况 ,由利率和汇率的组合结构状况及其水平决定。  相似文献   

18.
货币霸权是国际货币关系发展的产物。霸权货币具有世界性、主导性、唯一性和政治性的特征。经济实力是支撑货币霸权的根本因素。霸权国不仅获取特权利益,也付出成本。货币霸权走向消亡是时代前进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期,我在《四川大学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中看过罗世烈同志的论文《封建专制主义不是孔孟之道》。该文认为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渊源不是来自孔孟之道,而是来自由韩非集其大成的法家学说。这个观点我基本上是同意的,并承认罗文作了正本清源的工作,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但是罗文对儒法两家政治思想的评价,有讲得过于绝对的地方,给人的印象是:似乎儒家尽讲民主,唯有法家才讲专制;在中国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阶级及其上层统治的帝王,实行的是民主体制,到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进入封建社会后,才出现专制政体。这种描述,我认为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因此我写出《实事求是评价先秦儒法两家思想》一文,提出质疑意见。后来,我又看到罗世烈同志对拙文的答复:《如何认识儒法两家的思想》,认为我对他的文章产生了误解,又重申了他的观点,并对拙文进行了驳难。为了弄清楚中国历史上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政治体制上的变化,以及如何正确评价先秦儒法两家的政治思想,这些问题我认为还可以继续深入讨论。因此我不揣浅陋,续草此文,再一次向世烈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20.
江苏位于长江下游,古为《禹贡》扬州之域。商周以还,大彭、徐、吴、邗、棠、云阳、延陵等邦、邑迭兴,商品流通范围渐广,货币经济至战国时业已形成。其后疆域屡有变化,名称不一;到清朝康熙六年,才正式建立江苏省。我们现在研究和编撰江苏省货币通史,即以此时的疆界为主要依据,上溯先秦,下迄民国,力求做到比较客观地反映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并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探讨它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当然,我们从货币的角度去研究历史,与一般历史学家或经济学家研究历史,又必须有所区别。我们的任务是侧重于对每种社会经济制度及货币制度的根本特点,以及货币发展的历史进程,包括各个时期的货币政策、思想、体制、发行、流通和物价、信贷等等方面,提出合乎科学的基本认识,供现实社会以借鉴。这便是我们编撰本书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