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试就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标准、要求以及具体的措施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加强师德建设,一方面要着重搞好职业理想宣传教育,加强领导作风建设,以及从严治教,测评量化管理;另一方面在于师德修养,坚定师德信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3.
师德建设活动本身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师德建设更需要把它与整个社会结合起来 ,客观地评价教师目前的处境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师德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要加强新时期的师德建设,首先要明确新时期师德规范的科学内涵,胡锦涛总书记根据对新时期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本文对此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时代特色,同时也为师德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科学概括新时期师德的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清醒、客观认识当前师德状况和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富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承载者与传递者,肩负着光荣的重大历史使命。这种使命要求广大教师要拥有精深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更要具备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师德的进步,也使得师德建设面临着挑战,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其价值定位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切实重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师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原则、规范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和肩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必须切实重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深化对高校师德内容、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拓宽高校师德建设的新视野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师德是积极的、健康的、进步的,但也有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教师职责.文章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分析加强敬业精神、诚信精神、奉献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加强师德建设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把握师德建设的规律和特点,认清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厘清关系,把握重点,对症下药,方可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使高等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其育人的质量 与其自身的修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提高育人质量,使大学生养成良好品质,成为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四有新人”,就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以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1.
教育职业的专业化,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的教育也不能例外。教育质量要进一步提高,创新教学要开展,都呼唤大批专家型教师的涌现。要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师个体必须自觉强化专业角色,提高自我诊断能力,健全专业情意。  相似文献   

12.
王海明 《阴山学刊》2010,23(3):5-11
伦理学,就其最重要和最完美的部分来说,是如何治国的科学,是治理社会的最高级、最重要、最关键的科学。伦理学,就其全部内容来说,则是关于道德价值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伦理学分为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元伦理学主要通过研究"是与应该"的关系而提出确立道德价值判断之真理和制定优良的道德规范之方法: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方法的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主要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从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规范:规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过程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主要研究优良道德如何由社会的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美德,从而使优良道德得到实现的途径:美德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实现途径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3.
王妍 《北方论丛》2010,(2):121-124
环境伦理的取向与追求是确立一种境界,其价值意义的哲学指向通过人的精神表达的最高层级的反思方式来不断拓新理解人的本性的境域。实践活动形上关怀指向、关注未来人类生存命运指向、为人与自然和谐提供内在动力指向是对环境伦理价值意义的哲学指向进行探究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人的独立自主性是个历史性生成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独立自主性二者互相依存,前者为后者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后者对前者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针对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社会组织发育程度还不成熟,人的独立自主性还有待培育。正视此问题,找到解决它的基本思路,才能有助于中国人和社会的同步发展,并最终实现中国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医学伦理学》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具有变被动为主动性学习,理论紧密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培养医学生的伦理价值观和提高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价值。文章总结了该课程案例教学的两个形式和案例讨论四步骤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贺宾 《阴山学刊》2006,19(1):84-90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不仅存在以正统教化伦理为代表的"大传统",而且还存在以民间伦理为代表的"小传统".后者作为植根于民间生活土壤中的民众不加矫饰的价值观念,更为真实地展示了民族伦理生活的生命律动.在国家与社会互动的格局中,民间伦理与正统教化伦理之间既矛盾对立又相生相长,构成了传统社会伦理生活的真实景观.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话剧走过的百年历程中,既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也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使话剧陷入危机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市场化"、"影视艺术的冲击"以及"政府投入不足",而是其对"现代性"精神的背离。这主要表现在:人文精神的极度匮乏、深度模式的欠缺及艺术价值的失范。  相似文献   

18.
南宋时期,乡村集市的发展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一方面,期日市和常设市日益成为集市活动的重要形式,表明市场水平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主题市场的大量出现,夜市的活跃,贸易活动的开放性,反映出集市内在结构和运作方式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以集市网络为载体的农村初级市场快速成长,进而引发农村经济的一系列变化.但南宋农村集市贸易的兴盛,本质上属于小农经济的一种自我调节,而不是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下国家责任伦理。而家国共同体和贯穿其中的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责任伦理,正是中华文明长久存在、持续不衰的奥秘之所在。辛亥革命虽然以排满发端,但最终结成两大硕果:一是中华民族,二是中华民国。  相似文献   

20.
陶友之 《社会科学》2007,3(1):14-20
怎样正确全面地认识市场经济,对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正确认识的武器是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市场经济,就是:对市场经济既要认识它存在发展的必然性,也要认识它进入领域的条件性;既要认识它对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也要看到它对资源使用的近视性;既要看到它动力的内在性,也要看到它的分化性;既要看到它对外开放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它要受所在国家制度制约的国家性,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