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之间,毛泽东文艺思想为当代文学提供了理论方向和实践依据,影响并生成了以文学工具论和作家改造论为中心的文学意识形态观,强调文学批评的"思想倾向"和文学斗争,借助中国当代文学体制而成为文学政策.  相似文献   

2.
从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的大小、深浅上来说,我们可以把世界文学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俄罗斯文学;二是欧美文学;三是拉美文学.由于复杂的地缘、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俄罗斯文学对当代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种子和土壤一般的关系.而欧美文学对今天活跃在文坛上的一大批中青年作家来说,影响则更大,特别是那些20世纪的欧美作家.可以说引起了中国文学质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完全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动机或者助推器,尤其是卡夫卡,还有拉美文学中的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当代文学今天这个样子.然而,要想在世界文学格局中获得显著的地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需要真正从外国文学中汲取营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中国的现实与历史中打捞文学的精髓.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今后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双脚踏在自己的土地上,与此同时打开视野,重新阅读和思考俄罗斯文学和拉美文学.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国际化的语境下,中国文学承担着走向世界的使命。然而,德国汉学家顾彬近几年却对中国文学,尤其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做出了很多批判。他依据“世界文学的标准”提出,中国当代文学基本上不属于世界文学。他的批判引起了中国作家和学者们的讨论,这是值得中国文学进行反思的。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必然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西藏文学》三大作家群体及其主要特点,认为西藏当代文学获得文学的自信以及文学的独立性与西藏80年代作家群的努力有紧密联系;同时认为西藏作家群的代际转换对西藏文学生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地域生态文化视域,并放在当代中国文学整体,对陕西作家的创作进行审视来看,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标志的陕西作家,以其创作实绩,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笔。他们对于当代文学的启示在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要深植于他所生存的环境、故土的地域文化;始终关注现实,坚守平民立场与情怀;坚守艺术精神和纯艺术的道路;对于人文立场与良知的坚守。  相似文献   

6.
胡良桂的主流文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围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从文学的价值功能、作家的责任担当、当代文学的精神缺失等深入思考了当代文学精神建构的问题。切中文学创作时弊,解决文学发展问题的是该研究对当代文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综观蒙古族当代文学研究,在文学原理的普及和文学民族性的理论探索、蒙古族当代作家作品批评、蒙古族诗学理论研究、蒙古族当代文学的宏观解读等方面尤为突出。要想构建新的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语境,探索蒙古族当代文学研究学术生长点,首先,必须强调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的独立地位和健全品格。新的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不应像过去的批评那样追随于作家的创作之后,成为蒙古族当代文学作品的附庸,而应具有超前性和预测性。其次,必须强化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的多元格局,多元共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事实,新的蒙古族当代文学批评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文学新规范的建立滥觞于延安文学时期。建国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为唯一合法的文艺纲领,为了巩固文学的新规范,除了从政治文化上控制作家,把作家们纳入到体制内之外,还从文学选本上标示出文学创作的倾向。通过对作品不断经典化的过程,既对不符合新中国文学规范的某些现代文学作品进行了否定.又对当代文学的创作进行了示范性引领。选本与经典在巩固中国当代文学新规范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捆绑在文学躯体上的意识形态因素渐行渐远,当代文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文学写作变得日益轻灵。但同时当代文学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由于现实社会自身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转型、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成为经常,使得作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压力还来自于文学对现实世界变化阐释能力的不足,将世界的无限多样性以文学的名义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对作家是责任、义务,也是巨大的考验。关注作家的精神立场、精神能力,比关注作家创作本身更有意义。文学如何向精神靠拢、如何表现人性精神的深层体验以及生命的要义与高贵,山东学者型作家张洪兴的作品《一诺千金》对此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鲜明的民族性为特征的景颇族当代文学的产生和繁荣,已成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一种崭新的文学现象,为文坛所瞩目。一个仅为十万人口的民族,在短短的几年间,使自己民族的当代文学从无到有,作家和作者数人、数十人及至上百人成批的脱颖而出,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文学群体,这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是极为少见的。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和一个民族当代文学群体的形成,自然不可能是毫无依据的偶然现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就景颇族当代文学的崛起进行分述。  相似文献   

11.
陕西当代文学以现实主义为本体形态,以主流意识为其质核,在当代中国文学界已成共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柳青、杜鹏程等人的创作,形成了主流意识的高潮期;八、九十年代以贾平凹、陈忠实等的创作为标志,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意识逐一弱化、退潮,一种更为宽泛与多义的文学形态悄然崛起,展示着文学不断适应时代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走向成为当今学术界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中国写作问题的语境出发 ,分析当代中国写作基本特点和发展形态。主要讨论了白色写作与零度写作观 ,文本间性的写作观 ,消费时代的身体写作 ,最后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身份的“重新书写”。认为当代中国写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为谁写、怎样写、写什么 ,应该在“发现东方”的文化策略中坚持“中国写作立场”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使中国当代写作话语成为可以同西方中心主义写作话语对话和互动的东方话语代表。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和灵魂,也是众多以现实主义为宗旨的作家努力追求的创作目标。在当代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客观环境的制约和作家主观认识的差异,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在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作为“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家的柳青遵奉在先进世界观指导下的真实观,而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陈忠实更注重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去超越时代和政治局限,描写生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追求历史的本质真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文坛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文学批评家更是各执己见,有的给当代很多作家冠以"大师"、"著名作家"的称号,有的又打着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的旗号,对很多作家作品大加贬斥,欲清之后快.那么中国文学该怎样走出现在这种局面,中国文学批评又要怎样做才能走上健康合理的发展道路?这一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来思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当代作家普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薰染,致使当代作家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不屑一顾,也对中国文学中的叙事精神普遍淡漠甚至拒绝,最后导致价值缺失,精神漂泊。本文认为,只有回归中国传统文学的大传统,才能找到失去的文化自信和根。  相似文献   

16.
"文革"以后,当代作家的创作观念不断地变化发展,它逐步结束了一体化的文学时代而走向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时期。大致的发展轨迹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当代作家一方面抱着极大的现实干预热情,以文学参与了历史清算、现实调整、文化重建的工作;一方面又有感于过去文学与现实贴得太紧,得不到自由发展空间的教训,开始有意识地追求文学走向自身,为文学而文学的创作成为一股重要的理论与创作潮流。  相似文献   

17.
对民间文学现代性元素的发掘和利用是实现民间文学由传统向现代的华丽转身、开创民间文学研究新局面的有益尝试。作家晓苏近期出版的《花被窝》短篇小说集利用民间现代性观念挑战了传统伦理道德,从民间现代性的视角来深化底层叙事和认知文本内涵。这种对民间文学现代性元素的吸收与转化技巧为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凸显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传统与现代的契合,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一条可以尝试的写作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虽然趋于多元化,但是,真善美依然是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所追求的最为基本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对于善的审美艺术价值的追求,不论是作家抑或批评家,均将其视为衡量文学艺术首要的价值尺度。就陕西当代文学创作最具代表性的三位作家而言,路遥是以社会人生之“道”为核心的价值建构,陈忠实是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价值建构,贾平凹是以心灵精神之爱与美为核心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19.
英雄主义的壮丽飞翔与悄然坠落 ,可以为当代中国战争小说的创作勾勒出一幅大致的文学地形图。从《保卫延安》到《红日》 ,从《西线轶事》到《高山下的花环》 ,从《红高粱》再到《英雄无语》 ,作家们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彰显着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审美取舍 ,完成了对英雄意识的认知与表现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传达出了不同的声音 ,清楚地映现了文化语境对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 ,当下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对历史战争的重新阐释与言说 ,无疑是对战争文学叙事传统的拓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