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民监督员制度被定性为一项对检察工作的外部监督制度,但实践中从制度设计、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和管理,到案件监督程序控制及监督结果处理,都是检察机关自身在运作.为了使人民监督员制度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外部监督制度,许多地方检察机关进行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外部化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拟从人民监督员制度外部化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人民监督员制度外部化实践问题和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该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略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司法民主监督的一种新形式,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完善之处。因此,应尽快使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律化,在监督员的选任及其职责的履行方面,尽可能淡化人民检察院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让人民监督员监督、检查司法机关的职能得以真正地发挥。  相似文献   

4.
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检察机关司法改革的一项制度设计,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的出台,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但是该制度设计存在人民监督员的选任不适当、监督程序不科学、任职条件设定欠缺、缺乏监督平台等一些问题。所以应当借鉴试点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解决完善,以更好地发挥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民监督员制度已经实施10年。毋庸置疑,人民监督员制度确实发挥了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逐渐凸显了这一制度由于法律依据不足,导致人民监督员监督职能难以发挥,监督效率不高等各种问题。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与检察院顶层设计这一制度的愿景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状况值得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之,使人民监督员制度真正发展为一种刚性的、外部监督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监督性质、监督范围、监督内容和监督权限等方面显现特色。在制度运作中,还存在着制度规范设定中的矛盾,此外,在人民监督员制度与现行刑事诉讼制度衔接方面,亦有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可以从制度框架本身入手,可以加强相关的配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人民监督员制度起初是检察机关为解决自侦案件的监督问题而创设,其制度核心是监督权。该制度在不断的改革中,监督权的范围也扩大到了检察机关的所有办案活动。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权尚处于摸索阶段,究竟该监督权的法律性质与功能为何、此监督权应当依什么原则行使等,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宪政制度下,人民享有对立法、司法、行政等国家权力的监督权.以权利制约权力是时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内容,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具体方式.人民监督员制度体现了民主原则,符合法治的基本要求,具有民主性、外部性、权利性、社会性的基本属性,应当在宪政的视域内界定其性质并完善相关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人民监督员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监督效力是否有权威性和公信力,是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完善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真正发挥人民监督员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监督制约的作用,对切实保障检察权的正确行使,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在人民检察院体系外部和诉讼程序外部,对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的特定诉讼进行社会性监督的制度.作为根植于中国特定的社会土壤并具有鲜明特色的制度设计,人民监督员制度经过五年来的实践已经显示出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但法律依据的缺失、体制内的运作模式、过于偏重打击犯罪忽视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倾向等问题的存在,削弱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和公信力,使其需要革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改革措施,其初衷在于解决我国检察权运行中某些环节存在的制约不足问题。作为一项在探索中建立的新生制度,其理论准备相对薄弱,相关制度架构距完善也还有相当距离。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理基础有两点值得关注:人民主权论和权力制衡论,沟通司法职业化与司法民主化。其现实依据在于:是维护稳定的社会缓冲机制,有助于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是风险较小的战略选择。在国家政治和司法制度层面,人民监督员制度应当走往权力监督方向。在地方立法层面上,人民监督员制度只能定位为非刚性的权力监督。人民监督员与人大关系是,由人大支持、鼓励、引导下的临时性民间监督团体。  相似文献   

12.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在人民检察院体系外部和诉讼程序外部,对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的特定诉讼决定进行社会性监督的制度.这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改革措施,其初衷在于解决我国检察权运行中某些环节存在的制约不足问题,这项制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并显示出公民权利监督司法权力的特有功能和价值.但是,建立和完善对法律监督机关的专门监督制度是一个长期的创新过程,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谨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基本功能与法律定位方面略作探讨,以期促进研究的深化,进一步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接受人民群众外部监督,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重大制度设计。201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人民检察院办案活动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规定》,以构建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体制科学化为原则,探索多元化监督办案模式。实证研究表明,人民监督员制度运行正常有序,但存在人员抽选机制不完善、监督范围不均衡、权利保障不到位、管理体制不科学等现实问题,还需要从理论和实务层面做出积极回应,创新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实质性参与效能,完善人民监督员管理机制,优化履职案件监督权利保障规程,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14.
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与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虽然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审查不起诉决定正确与否、保障检察权公正实施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为确保人民监督员所作决议客观、公正,首先应确立人民监督员的独立性,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参加成员的广泛性.同时,还应赋予人民监督员监督决议以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5.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设置初衷是监督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但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转隶于监察委员会以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对象已经不存在。从实际情况来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运行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职务犯罪侦查权具有专业性、秘密性、高效性等特征,综观世界各国立法,没有通过外行人以参与具体程序的方式对该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的先例。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民众参与检察的制度与实践,使人民监督员制度回归其应有功能,即只对检察机关的公诉权进行监督,防止检察机关不当起诉或不当不起诉。职务犯罪侦查权转隶后,对监察委员会侦查行为的监督需要通过检察监督和司法审查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大庆社会科学》2007,(6):153-153
《中山大学学报》(文科版)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承学在《警惕"数据库体"论文泛滥》一文中第二部分谈到,针对目前这种过分依赖数据库的研究,我想从正面谈谈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很重要的是学术界、教育界乃至学术刊物编辑要确立学术价值观。对于学术研究来说,熟悉文献还只是最基础的工作,关  相似文献   

17.
周友苏、钟凯、李君临撰文指出,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改革措施,其初衷在于解决我国检察权运行中某些环节存在的制约不足问题。作为一项在探索中建立的新生制度,其理论相对薄弱,相关制度架构距完善还有相当距离。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理基础有两点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防止公诉权滥用,我国建立了政法委协调案件制度、人大个案监督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制度。但是制约表现为任意性、单向性、片面化、地方化、权力化的特点,导致对公诉权的制约演变成干预.因此应当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人民是我国政治之本 ,体现在监督环节上 ,就是要建立人民监督体系。即建立一个以执政党监督为灵魂、人大监督为中枢、司法监督为保证、行政监督为关键、政协监督为特色、社会监督为基础的纵横交错、包罗万象的立体监督大网络。让权力的“主人”对委托出去的权力及行使权力的“公仆”实行有权威、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的监督与制约。只有这样 ,不断滋生蔓延的腐败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人民政权才能更加巩固 ,从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重任,新的时代赋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新的内容,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抓住教育对象的特性,因时因事制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