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张婧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5)
《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有和易可亲、多具人性、飘忽不定、穿梭阴阳“令人忘为异类”的花妖狐魅;有解构传统的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她们多为悍妇、女强人、复仇者,这两类女性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平等自由、个性解放的思想,同时也流露出蒲松龄的孤愤以及女性自主意识的崛起。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德烈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蒲松龄以其传世名作《聊斋志异》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人们在评价这部几乎耗尽作者毕生精力的名著时,多从“浪言孤鬼史,抒发磊块愁”的角度入手,其实,《聊斋志异》在呼唤女性的人格尊严和展示中国女性强烈的反抗精神方面,也有其独到地思想光辉,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孙丽莉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7-50
《聊斋志异》被前人称为"空前绝后之作",把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推向最高峰。在近五百篇故事中,蒲松龄一反传统,颠覆了前人对女性描写的传统模式,写出了一个个有悖于常情的奇女子,塑造了异彩纷呈的女性艺术世界。虽然《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是从男权文化背景下的男权视角来塑造的,没有完全脱离封建思想、封建道德之局限,但毕竟对时代有所超越,赋予女性形象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绘出了一个缤纷动人的女性世界,这些女性多才、情、色兼备,既具有超凡能力、拥有自己的意志,又保持着独立人格。蒲松龄尊重、欣赏女性,对她们身为女人的不幸给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女性面临的诸多问题持同情、体谅、关心之情;二是在爱情小说中持"男女平等"的爱情观;三是女性广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有的居于主导地位。体现了一位进步思想者对封建时代女性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葛慧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30-33
《聊斋志异》塑造的女性,人数众多,风格各异,形象清新鲜活,表现了女子多方面的才能,特别是女性的口才,更是给读者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聊斋》女性的口才突出地表现为:劝说口才、应答口才、打趣口才。 相似文献
6.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哲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6):20-22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严格遵循“现实”原则,真实表现了在封建社会中女性被“工具化”的悲惨境遇。蒲松龄塑造了两类女性形象:超凡的女性形象、平凡的女性形象,一部分超凡的女性因具有超凡能力而拥有自己的意志,保持着独立人格;另一部分超凡的女性和平凡女性因将封建道德理念内化为自身需求而无力拥有独立人格,依附于男权社会。蒲松龄尊重、欣赏女性,对她们受“制度”控制无法冲破现实藩篱的无奈与不幸给予了同情和怜惜。 相似文献
7.
论《聊斋志异》悍妇形象及其女性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1):25-30
悍妇形象出现于<聊斋志异>"女性大观园"中独具一格的女性群体.她们无视封建礼教的约束,不以男人的是非为是非,敢以女性之悍抗衡男性之道,以女性之妒反拨男性之理.表现出对传统女性文化的全面背离和反拨.悍妇现象作为男女不平等的封建婚姻制度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聊斋志异》看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文章认为,《聊斋志异》对女性的描写反映了妇女解放运动或男权主义意识,但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思潮来看,它实际上只是表现了明末清初的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10.
经典化过程中的《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载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46-150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其经典化的过程是不断被建构、解构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成为反映经典化过程的主要侧面。《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的经典价值建构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意识形态下通过文学史、著作等形式得到了确立,因此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历史性、目的性。 相似文献
11.
高青芝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0)
《聊斋志异》中有众多特色鲜明的女性鬼狐形象,她们身上集中表现为二重性:既是落魄才子心目中的红颜知己,又最终逃脱不了封建社会女性的最终宿命;既有丰富而又真实可信的“人性”,但最终又回归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理性;既至情至性又至善至孝。 相似文献
12.
牟玉珍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72-174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世人塑造了性格各并,仪态万千并充满个性色彩的女性形象。其中的贤德类女性形象集中反映了女性在纲常伦理中的孝道,贤淑,持家等德行,本文从《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人物乔女的性格特点入手,深刻阐述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品行、情感和愿望等,并从传统的观念出发去衡量女性的人生价值,表现了对伦理传统的回归,以加深对封建社会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王永侠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社会处境和她们的所作所为,是作者妇女观形象化的反映.作者赞扬妇女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争取自由幸福的婚姻;肯定女子的聪明才智和自立、自强的精神;鞭挞玩弄女性的行为,对始乱终弃、喜新厌旧的忘恩负义之徒深恶痛绝,对女子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相似文献
14.
林润宣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3):38-40
《聊斋志异》是清初社会的形象史。它从吏治、科举等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出清初社会广阔的生活面貌,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形象历史。 相似文献
15.
清代初年,我国文坛出现了一部优秀短篇小说集,这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在蒲松大年青的时候,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汉、满两族地主阶级互相勾结,镇压了农民起义,又建立了清王朝。这是血和火交织的年代!地主阶级的反攻倒算,野蛮掠夺,极度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以蒲松龄所在的山东为例,清兵多次烧杀抢掠,把俘虏的人口分给满族地主贵族作 相似文献
16.
邢永萍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144-147,151
蒲松龄一生落魄不遇,虽有盖世才华,奈何官场腐败、科考黑暗,使他难以步入仕途;50余年抛妻别子的孤苦生活更使他穷困潦倒,精神寂寞。这些经历不仅影响到了他的创作心态,也影响到了他笔下女性形象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2):81-85
《夜雨秋灯录》是追慕《聊斋志异》的作品,二者都塑造出很多鲜明的女性形象。《夜雨秋灯录》中的女性形象是对《聊斋志异》的继承和发展,书中的女性更加贴近人情世态,并且具有更为自觉的主体意识。然而,书中大量出现的节妇、孝妇等形象则完全绕开了《聊斋志异》中的以情抗礼,而回到了纲常伦理的束缚之中,这是一种无奈的停滞。 相似文献
18.
《史记》与《聊斋志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振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1,(3):21-24
司马迁的《史记》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产生了很大影响。文章从褒贬精神,人物故事、行文笔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安国梁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5)
一《聊斋志异》有无民族意识的问题,是多年来蒲学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环绕这一论争,蒲学界大体分为三派,即肯定民族思想,否定民族思想,后起的“有民族意识,但表现并不强烈”三派。实质只有肯定或否定两派。几十年来,这两派论争不断,说明双方还没有提出足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对方,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地 相似文献
20.
田汉云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3)
一文学语言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可是从表现形态看,从作家的直观感受看,文学语言有两个来源,一是现实生活,二是古代文献。蒲松龄的态度是“不薄今人爱古人”。关于蒲松龄如何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文学语言的问题,要另作专门研究。本文的任务仅限于考察《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与古代文献中语言遗产的关系。笔者曾据“三会本”所录诸家注及自己考查结果加以统计,在语言方面为《聊斋志异》有所取资的古代典籍在二百三十种以上。这种统计自然难以做到绝对准确。但是纵然不完全,统计结果还是可以说明蒲松龄勤于向古人学习语言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