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哈特作为新实证主义的法学代表,立足于英国的司法现状提出了著名的"法律规则说"。该学说得以提出是在批判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基础之上,并运用日常语言哲学的分析方法而形成的。哈特从规则的"内在方面"阐述了义务的真实含义,区分了"被迫"与"义务"的概念,从而厘清了"法律命令说"的错误。文章认为该学说的主要贡献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即引入语言哲学新方法、采取内在观点新视角、激发论战与回应、倡导法治国家的规则之治,其理论贡献对于我国法制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9,(3):1-17
凯尔森认为,基础规范与效力递导原则是法律实存的结构要件,对法律规范的普遍服从能够催使合法性价值的生成,但合法性与正义不同,正义只能成为良法与恶法之间区分的标准。法律价值判断能够借助社会事实进行客观检验,但关于正义的判断却依赖于相互冲突的人类利益诉求,所以实证法律科学与法律哲学之间存在分野。文章通过阐释上述凯尔森立场中的基础性要素,指出其正义哲学理论中所坚持的规范伦理相对主义立场,与其自身所持的认知相对主义立场、基础规范理论及宽容原则存在着无法圆融之处,结果凯尔森成了一个带着伪装的伦理绝对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黄正华 《探求》2006,(4):17-20
主权是对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目的和手段的表达,一个完整的主权概念应该包含着这两方面,由于主权是对国家特性的描述,它不能由某个人或某部分人来承担。同时,虽然主权概念具有历史性,但用它来理解当前国际政治现实依然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规则之治,还是原则之治?--我国目前立法工作的重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是原则之治,主要由原则构成,规则在其中是少量的;法律应当是规则之治,主要由规则构成,原则在其中是少数;行政法规主要应当由更细的规则构成,通常不宜再出现原则;行政规章则主要应当是对行政法规相关条款的技术性解释和适用范围的专业划分,它不能再创制规则,更不能确认原则.  相似文献   

5.
王晓 《浙江学刊》2005,(5):146-148
语言源自于人的需要,在语言的语义学、语形学和语用学三重功能中,语用学更能呈现语言的功效.法律解释依语用为中介在规范与经验之间进行目光流转,不仅需要语义学和语形学的逻辑保障,更需要语用学的意义和有效性保障.建立在人类生活世界共同背景下的理解,为此提供了普遍一致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陈记平 《创新》2016,(2):114-121
哈特与富勒论战不仅是两大法学研究方法的正面交锋,也是西方法治思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者的争论体现了法治两大要素的对抗,即事实判断与价值分析。哈特关注社会事实,认为法律规范是一种事实判断,提出"最低限度的自然法";富勒则着眼于价值分析,认为法律规范必然与义务道德发生联系,提出"程序自然法"。哈特事实上主张的是形式法治,而富勒主张的是实质法治。形式与实质的二元对立是法治理念内部存在张力的结果,无论是形式法治还是实质法治都是"良法之治"的必备要素。探析论战发生的背景、争论焦点,对当下中国法治建设有着重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0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曾组织国内部分学者以“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为题,召开了一次小型学术研讨会。会上,张文显等对当代中国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做出了“从阶级斗争范式到权利本位范式”转换的估价。这确实是中国法学50多年来、特别是近20多年来发展的事实。 严格说来,“权利本位范式”应当和“以法律规范为核心”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但如果站在谨慎对待该范式当年提出的背景上,则不难发现,它是以某种价值呼唤为背景而提出的一个法学命题。在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向纵深方向发展,我国企业境外借壳上市的活动日趋增多。本文在对我国企业境外借壳上市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进行有效规范的几点管见  相似文献   

9.
信息安全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国家安全。要实现信息安全的战略目标,我国需要构建法律规范与技术规范协同保障机制。信息网络空间是一个技术空间,应当根据技术自身的法则去调整和规范网络行为。技术规范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机制,但信息安全保障不能完全依赖于技术性规则的简单堆砌,也需要让法律发挥重要的支撑功能。要将技术规范统合到法律的轨道上来,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在法治轨道上整体推进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战略,实现信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证据法应借鉴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从下述五个方面完善现有的书证证据能力规则:以鉴真规则和传闻证据规则替代抽象的辨别真伪规则,从而分别保证书证的"形式真实"和内容真实;从概念、整体思路、可操作性三个角度完善我国的原始文书规则;赋予对方异议权以增强我国摘录完整性规则的可操作性;应引进摘要采纳规则,以适应数量巨大书证出示调查的需要;采取广义的书证界定,取消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这两种法定证据种类,正视转化书证、综合性书证的存在并对其实行多重审查。  相似文献   

11.
王青林 《求是学刊》2004,31(1):74-79
法制下法治和法治下法制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存在。法制下法治之治理主体单一,法治下法制治理主体多元;法制下法治依赖国家法正义观支持,法治下法制依赖多维正义观支持;法制下法治以人为治理客体,法治下法制则以人和法律同为治理客体。在特定历史阶段,法制下法治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民主勃兴和社会转型的逐步推进,法制下法治已经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瓶颈,应为法治下法制的理论和实践所突破。法治下法制是多元法律规则并存于社会与依法办事之法治原则的结晶。通过各种法规则的冲突、互动和整合,法治自然会从理想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研究中国法律体系的结构、特色和发展趋势 奠定了现实基础。可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归属和法律规范的性质两个向度作为研究法 律体系的框架。前者的目的在于描述中国立法的现状, 后者旨在分析不同性质的法律 规范在各个法律部门的分布。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和全球化的影响, 使各类法律规范在不同法律部门中的分布发生 有意义的变化, 这种变化一方面反映世界各国法律体系发展的共性, 另一方面又有鲜 明的中国特色。

关键词: 法律体系 法律规范 公法与私法 实体法与程序法 国际法与国内法

The formation of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laid the practical foundations for studying the structure, features and trends of China’s legal system. Our framework for such study is constructed along two dimensions: the classification of normative legal documents and the nature of legal norms. The aim of the former is to describ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legislation, while the purpose of the latter is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legal norms in different branches of law.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market economy,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harmonious societ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gal system and globalization, significan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legal norms in different legal fields. On the one hand, these changes reflect shared feat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systems across the world; on the other, they are stamped with strong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研究中国法律体系的结构、特色和发展趋势奠定了现实基础。可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归属和法律规范的性质两个向度作为研究法律体系的框架。前者的目的在于描述中国立法的现状,后者旨在分析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在各个法律部门的分布。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各类法律规范在不同法律部门中的分布发生有意义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反映世界各国法律体系发展的共性,另一方面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Legal practice comprises the normative activities of constructing and maintaining social order with the aim of achieving equity and justice. In terms of content,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intellectual legal practice, normative legal practice, and applied legal practice. As an important factor supporting legal practice, legal theory has a complex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legal practice. The effect of legal theory on legal practice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carrier and bridging functions of the rationality, wisdom and ideas of legal practice. Developing the concept of the ideal legal life is the inherent mission and method of legal practice thought.  相似文献   

15.
行政行为应受成文法的拘束,是法治国家的根本,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行政行为仍须受法治国家一般法律原则的拘束。法治国家的一般法律原则,可作为引导行政行为的准据,更可提供法院作为审查的基础。本文拟尝试就台湾行政法学理论及实定法的规定与实务的操作,释论行政法的一般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6.
孙国华 《求是学刊》2004,31(6):84-86
文章认为狭义的法律解释只不过是法律解释的一种,即仅指国家授权的一定机关对法律作的有相对的普遍约束力的解释,而不是法律解释的全部。如果用这种法律解释的概念取代人们通常理解的法律解释的概念(或所谓广义的法律解释的概念),势必引起许多无谓的争论。承认狭义的法律解释的概念,既无必要又有害处。法律解释按照解释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有权解释、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法崛起的法学认知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幸福  伍操 《求是学刊》2006,33(1):90-95
中国公法崛起的必然性隐寓于其表征和原因之内,即公法法律文件的逐步完善,公法学术的迅速发展,公法向私法的渗透以及社会对公法的热切关注。而正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公法的崛起,这也给中国法学带来了三大机遇:拓展了中国法学的发展空间;推动了中国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逐渐趋于比较平衡的发展;促进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交叉互动。同时,公法崛起也给中国法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即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向互动上,构建规制国家权力的严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试论当前中国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非常重视宏观调控的作用,并不断致力于宏观调控原则和措施的法律化。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原则的要求,有必要结合中国改革的经验并借鉴国外有关立法的先例,加快构建中国完备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焦宝乾 《求是学刊》2004,31(2):73-77
文章在探讨当今西方法理学关于法律和道德、规则和原则等若干争论的基础上 ,从整体上把握当代法律本体论的一种重要理论走向 :即在哲学诠释学的知识背景上 ,诠释逐渐上升为法律的本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