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颖 《求是学刊》2002,29(3):38-43
在原始精神和原始思维中 ,非理性先于理性、非逻辑思维先于逻辑思维而产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它们浑沌地统一在一起 ,这其中非理性在人类早期精神和思维的进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为理性及逻辑思维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原始社会后期及文明社会初期 ,伴随着语言的产生和工具的使用 ,原始思维中的逻辑思维逐渐产生并从浑沌中分化出来 ,使人类的认识和思维的发展有了本质的飞跃 ,但这并不意味着非理性的消亡 ,相反它标志着非理性从人的本能意识发展成为一种非逻辑的认识的表现形式 ,即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而使人类的自我意识具有了本能与理性的双重结构 ,同时也说明人的非理性的作用领域和形式发生了变化 ,非理性不再独立地存在 ,它作为理性的补充形式 ,在理性及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发挥着作用 ,这表明理性与非理性在更高的层次上获得统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古文字诞生的基础、形态特征及其含义的分析研究,认为古文字是先民的思维成果,也是原始思维的凝结,因此可以从古文字追溯原始思维的特点,从古文字的演化追溯原始思维发展的踪迹。文章认为,原始思维的特点是形象性、具体性和多样性;原始思维是在具体——抽象——具体,个别——概括——个别的反复过程中发展的。在这个辩证过程中,原始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不断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也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并使文字也相应地不断发生演变和进化。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对灵感思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般都认为灵感思维是意识与无意识通融交互的结果。这样看来灵感属于无意识范畴。然而无意识是什么?它怎样产生和以什么形式存在?这些问题还没有深入研究。本文试就此对灵感思维的深层心理结构作一分析研究。 一、原始—儿童思维转化为无意识 是灵感思维的深层心理结构 (一)原始思维是无意识的源泉自古以来人类生活方式有三种形态:原始生活方式、现实生活方式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的生活方式。这决定了人类思维也存在三种相应形态。原始思维、现实思维和自由思维。 法国…  相似文献   

4.
论日常思维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日常生活批判的视域内,日常思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广泛普适性的非定型化的综合思维.日常思维充满着感觉,直觉、本能、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构成日常思维正常运行的潜在驱动力,也为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情感色调.  相似文献   

5.
人类思维的发展经过前思维阶段进入了原始思维,原始思维分为高低两个阶段:即行动思维和幻象思维。与此相适应则有行动思维方式和幻象思维方式。中国思维及其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也经过了这样一些阶段,但本文只论及中国的幻象思维及其思维方式。所谓幻象思维,即行动思维之后,人类思维演进历程中出现的一个神奇的思维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人类思维以形象把握外界,然而这些形象却不是现代观念中的形象,它虽植根于原始人的现实生活,但这些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这些形象具有浓厚的幻想性和神秘性,因之这些形象是幻象。这种以幻象为形态的思维,我们名之日幻象思维。与幻象思维相应的思维方式便是幻象思维方式。幻象思维方式在本质上与其他思维方式相区别的之处,就在于它的思维尺度,它反映世界、辨识事物的核准是幻象。“象”是幻象思维方式的本质,“幻”是其根本特性。因幻象思维方式具有幻化性和神秘性,它生产的精神产品由于传递律的作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人类思维的发生学表明,人类思维是在“动物变人的某个重要环节上产生的”,萌芽式的人类思维一经产生,就与实践活动的演进并驾齐驱,演示出一条“认识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不论是这条道路的源头还是余尾,都伴随着一种被皮亚杰称作“自我中心”的东西,这就是自我中心化思维。一、原始思维自我中心化的生发机制探究原始思维自我中心化生发机制的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下述洞察:“正如母腹内的胚胎发展史,仅仅是我们的动物祖先从虫豸开始的几百万年的肉体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一样,孩童的精神发展是我们的动物祖先……智力发展的一个缩影。”①既然个体思维的发生、发展是整个人类精神进化的缩影,既然认识的个体发生和族类发生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7.
浅论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 的发展状况、功能及特点 人类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思维是比较简单的,那时还没有以概念范畴方法为工具的逻辑思维,只有行为思维,情感思维,图腾、巫术、神话思维等原始思维。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逐渐运用生活中的亲身感受、实践的直接体验以及传统的习惯观念展开思维活动,形成经验思维,从而为逻辑思维打下基础。逻辑思维中的公理思维就是对经验知识的系统整理。由于亿万次的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中国的艺术思维是以谈哲学的面孔出现的。中国美学伴随“原型”的艺术复现思维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人类文化学、原始思维学上的“神话”原型复制,一是本初意义上的意象。重辩证思维,不尚形式逻辑思维。文学、美学以情感性、想象性擅优,不是模仿和再现。其思维特征有着深刻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9.
段波 《学术交流》2007,(3):159-161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一部关心穷苦者和被压迫者命运的反全球化的宣言书。它以巫术思维为武器,以消除贫困、压迫、剥削、不平等为鲜明旗帜,反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文明,向往神秘的原始思维、前基督教文明的世界。系列小说深刻地揭示现实世界里践踏人权的卑劣行径,同时严厉地批判了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奴隶制度等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10.
论日常思维     
王国有 《求是学刊》2005,32(6):16-19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学术界兴起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把日常生活的批判、重建作为中国文化转型的现实切入点,旨在改变中国人传统的自在自发的生存方式,实现人自身的现代化。日常思维理论是日常生活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人的自在自为的生存方式为基础,在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关联中阐释和论证日常思维的内涵、结构、特性、运行机制及其价值定位,力图通过对日常思维问题的系统分析和论证,深化和推进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一、人类思维的日常层面与非日常层面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是与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相对应的哲学范畴。以人的对象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