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判断一个人,要看其"所为",更要看其"不为"。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其实,"观其行",不仅要看他做什么,更要看他不做什么。比如,判断君子和小人,如果只看是否谈仁说义,很可能看错,如果再看一下能否做到不"巧言令色",就会准确得多。这背后的逻辑是,君子一定不是"巧言令色"之人。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判断方法:一个人的"不为",更能显示他的品质和底线。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女性领导,遇到"强势男副职",应该如何有效实施领导?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顺势而为"。就是要能够做到顺着"强势男副职"的"性子",利用其"强势"为单位或部门做好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极力去改变他、阻止他、牵制他,让其受挫,"强势"变"弱势"。一是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强势男副职"并不是自己的"政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思想上"先入为主",有了"政  相似文献   

3.
政治     
正习近平要中国官员"常上网看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中国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以"了解群众所思所愿"。他强调,要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不仅要欢  相似文献   

4.
<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大的党建。党建集聚民心,要有"温度",还要提"质感"。党建不是虚的,而是实的。党建红旗不仅要扛起来,更要插到基层群众的心坎上,覆盖到更多党建空白点和薄弱点上。有效覆盖也不应是冷冰冰的数字,而应指向每一处缺乏党建温度的角落,具体到为党员群众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等日常生活的实事上,让党建红旗不仅仅是无形的力量,更具有实实在在的"质感"。党建集聚民心,要"涉险滩",还要"下深水"。更好发挥党建优势,就要敢于直面问题,一个险滩一个  相似文献   

5.
正很多人不喜欢"政治",觉得政治就是"耍手腕",不是高尚的人应该有的。其实,"政治"与团体或者组织有关,而与个人无关。也就是说,你只要与人打交道,就离不开政治。即使你不想搭理政治,政治也会主动找上你。你只要是一个领导,或者想要做一个领导,就一定要懂政治、讲政治。否则,你就根本不适合  相似文献   

6.
正当官要像官,不是说要端官架子,更不是搞特权、耍威风,而是说应当具有良好形象,有"样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样子"是好的形象,是群众欢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德才和实绩。官的"样子"既是小问题,也是大问题,直接反映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关系到人心向背。当官究竟要有什么"样子"呢?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管理软件市场暗藏商机2月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曝光第9批网站名单,但凡有点知名度的网站大多榜上有名。看着这份黑名单,最困惑的恐怕要属中国3亿多未成年人的父母,他们有理由担心,"网络污染"将侵害到他们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既有"优生"和也有"学困生".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学困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稍微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 "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较多.但"学困生"则不然.有些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但这并不是说,"学困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学困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要从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开始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学困生"的成长上.因为学困生的教育是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重中之重,更是社会对学校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积极废人"介于"积极"与"废"之间,既不是彻底的"积极",也不是彻底的"废",既是小确幸,也是小确丧,是一种矛盾而复杂的生存状态。为什么会变成"积极废人"?总的来说,就是能力达不到、实践力差,无法接受自己的差劲,却又急功近利,渴望迅速改变现状。"积极"是外在表演行为,"废"才是其本质。  相似文献   

10.
面对网络给学生道德教育带来的诸多难题,许多中小学对学生上网采取的不是主动出击、科学引导的做法,而是消极防范、盲目禁止的做法。一、存在的误区1、观念上的误区——片面强调网络的弊端,排斥网络对学生道德教育有利的一面。相当一部分教师以"上网荒废学业,容易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