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托妮.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中通过描绘不同黑人的命运,对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黑人个体的失落和异化问题予以深刻的关注。其主要以身体破损意象为表征,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分析,阐明了这一意象的双重含义:它既意味着失落和异化,也意味着对失落和异化的反抗。通过反抗,托妮.莫里森提出了黑人个体尤其是黑人女性重建自我身份的主张,即获得自己的话语权并打破白人主流文化的神话。  相似文献   

2.
性别和身体是理解黑人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在《看不见的人》这一黑人巨著中,对黑人身体的规训建构了黑人与白人之间的性别等级,性别等级成了强化黑人与白人问种族差异的又一基石。黑人对身份和性别的操演解构了关于黑人种族的本质主义迷思,操演的性别揭示了黑人性的丰富内涵,重塑了黑人性的复杂与多元,操演的身份实际上是对白人父权制性别等级制度的颠覆和反抗,是对性别民主和主体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CGSS2008数据,对个体社会资本与职业收入的因果效应进行探究。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个体社会资本和职业收入的研究框架,提出社会网络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对职业收入影响的假设。根据研究假设及相关分析,运用分层回归分析并控制变量,定量考察各个自变量对职业收入的影响方向和强度。结果表明,个体社会资本仅能在一定程度预测职业收入,其中,社会网络资源主要通过网络异质性对职业收入产生正向影响,社会关系资源通过关键人地位对职业收入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汗水》是佐拉·尼尔·赫斯顿早期的一则优秀短篇小说,作品描述了一对黑人夫妇之间的冲突。小说不仅叙述了在父权社会统治下一位黑人女性的自我觉醒、反抗和胜利,更加反映了白人对黑人同化与压迫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男作家拉尔夫·艾里森在<看不见的人>中揭露了黑人所遭受的种族歧视与压迫,书写了被白人歪曲、抹煞的黑人历史:描述了百年来黑人因为长期遭受歧视而陷入文化身份危机.从三个方面分析黑人文化身份的丧失原因,一是白人在生活中对黑人话语权的剥夺,二是黑人对话语权的自我放逐,三是黑人在文化夹缝中扮演着求生存的双重性身份.话语衍生出权力,黑人要想得到最终该有的身份地位.就该努力去恢复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第一部小说《相助》深刻揭示了美国南部地区在白人霸权地位下举步维艰的黑佣的生存状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西西比地区的种族问题。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对小说《相助》进行文本分析,借助词汇分类、转换、语气系统等分析工具,考察小说中白人和黑人使用的不同词汇、被动句的使用、黑人女佣与女主人对话的语气差异,揭示黑人被动的社会地位和失语状态,以及黑人与白人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研究发现,凯瑟琳·斯多克特通过运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巧妙地刻画了黑人的失语状态。  相似文献   

7.
《怪物》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叙述了黑人亨利在火灾中救火而变得面目全非。"黑人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备受关注。在这部小说中,黑人遭到了白人的歧视。白人认为黑人是扰乱他们生活秩序的"怪物"。美国内战以后,表面上黑人和白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对黑人的这种歧视则恰好反过来折射出了白人道德上的堕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黑人的历史、现状、白人意识、黑人的经济地位和接受教育的机会等方面,论述了美国社会的黑人问题,进而说明了当代美国仍然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种族歧视问题,呼吁人们关注当今美国被忽视的种族歧视问题,并进一步为促进少数民族的真正平等自由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最蓝的眼睛》是关于黑人小女孩佩科拉被父亲强奸而精神分裂的悲惨故事。她的悲惨结局是由于当时盛行的极具危害性的白人审美标准——惟有金发碧眼、白色肌肤才是美丽的,而不是经济条件和社会政治地位等因素造成的。莫里森旨在告诫黑人族群如像故事的主人翁抛弃自己的文化,一味的羡慕乃至追求白人文化价值观,那么势必导致心灵扭曲、人格分裂,最终酿成人生悲剧。该小说揭示了黑人惟有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实现和完善自我的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悲剧》与《土生子》同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虽然小说分别描写的是不同种族的人:黑人下层人民的反抗与穷白人的苦难,但是两部小说悲剧情节类似,主人公都是被压迫与被损害的人。美国的白人统治阶层利用种族歧视论离间了被压迫者,使得白人统治阶层可以分别通过阶级和种族对他们分而治之地进行压迫。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提出“妇女主义”这一概念,将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从白人女性主义话语、黑人男性传统话语的从属地位中分离出来,开启了黑人女性性别、阶级及种族三重身份建构的历程,突显了以黑人妇女为出发点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中国国内对艾丽斯·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的接受和影响研究日趋成熟,研究的视野更加广泛,影响也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12.
奈拉·拉森的《逾越种族线》塑造了两个迥异的女性黑白混血儿形象,打破了以往非裔黑人作品中的仅仅钟情于纯粹黑人的刻板印象。艾琳是"黑人白心",她游离于种族的真实身份和白人价值观念之间;克莱尔骨子里流着黑人的血液,却戴着白人的面具;布莱恩完全依从于妻子艾琳施加的影响;而杰克是主流社会的白人中心主义观的服从者。社会心理学关注人们的所言所为,认为人们离不开社会的影响与造就,但是真实主体的他们也传达了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11,(2):64-64
体育项目里运动员成绩的高下之分让观众们提出人种和人体差别这种平时很少公开讨论的敏感问题。现在美国学术界冒着被批评的危险公开7一个理论,试图用运动员的定律解释黑人和白人截然不同的表现。他们认为,在赛跑运动中,黑人比白人多出0.15秒的优势,因为他们的重心更高,这意味着他们迈步时能更快地落地。相反,在游泳运动中,白人低于平均水平的重心能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他们的速度取决于他们能在水面上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所罗门之歌》是非洲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在受到白人奴役的历史过程中,黑人的文化不断受到冲击,黑人也在白人文化的腐蚀下渐渐丧失自我,但托尼·莫里森始终坚持恢复黑人文化。《所罗门之歌》正是象征着黑人对自己文化历史的一种追求和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认可和复原。  相似文献   

15.
《朱利的族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的代表作。小说把白人主人公置于虚构的南非政权交替的背景下,描写了白人主人公在黑人村庄的流亡生活。作品多被人们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展现了白人与黑人的命运和地位的置换。本文跳出后殖民主义的范畴,找到了作品中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从存在主义角度阐释了在"被囚禁"的荒谬生存境遇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以往审计假设研究中定义过窄导致定义和内容不完全相符的情况,从三个层面重新解释了审计假设的定义,即审计公设、审计前提和审计设想。最后从审计假设的定义的前两个层面,提出了审计假设的六条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7.
[摘要]由于爱默生在19世纪50年代对废奴运动表现出来的兴趣、热心和公开立场,不少人以为他提倡种族平等。本文指出废除奴隶制是一回事,种族歧视则完全是另一回事。爱默生的确认为奴隶制是一种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制度,的确赞成废除奴隶制,但他和他同时代的大多数白人一样,并不赞成黑人和白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上完全平等。在骨子里他仍然是一个白人至上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是通过美国后现代黑人女性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得以实现的。这些作品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在寻求黑人文化及黑人女性传统的同时寻找黑人女性的身份和地位,在弘扬生命意义的同时批判白人强势文化对黑人心灵的撞击和浸染。文学作品中彰显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引起中国学者广泛的关注,并通过接受其文学特征的影响,展开对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的研究。这对当代中国学界主流话语和文学批评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实现了种族和解的新南非,为弥合白人统治时期因长期奉行种族隔离制度而造成的社会分裂,迅速提升黑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改善黑人的生存状况,保护社会的宗教、语言多样性,通过立法、司法、行政及社会组织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种族隔离制度对南非这个多种族、多族群社会造成的严重伤害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治愈的。当前,黑人的贫困和失业、艾滋病肆虐以及周边国家大规模人口入境谋生等严重社会问题依然困扰着南非。  相似文献   

20.
社会分层与地位获得的研究中,主要以父亲特质或者父亲和母亲的社会地位组合来代表家庭背景,母亲的影响却没有真正被重视过。母亲在子代教育和地位获得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基于地位获取模型,将家庭背景中母亲的影响因素单独提出来以检验母亲对子代教育获得和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采用CGSS2010数据,通过建立三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对子代的教育获得和地位获得有显著正向影响。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地位越高,其子代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相应越高;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代教育获得的影响要高于父亲的影响,对子代收入获得的影响与父亲的持平;母亲的职业地位对子代收入和职业地位的影响要大于父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